【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10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6條:「聖洗的必要儀式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6 Ч

    10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6條:「聖洗的必要儀式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6條,問題是:「聖洗的必要儀式是甚麼?」 聖洗有兩個元素,就儀式而言非常重要:其一是水,其二是方程式,有一套Formular。 水必須是用流動的水,所以浸水,「把候洗者沒入水中」,水便是流動的,不是死水。或把水倒在額頭上,倒多少呢?猶記得我年輕時,小時候領聖洗,在中二的時候領聖洗只用很少水,就像豉油樽一樣,但都是有效的,因為也是有水,而且是流動的,「注水於候洗者頭上」。 但後來在禮儀上發展,越益知道水是象徵。人需要這些象徵,越清楚,越能夠讓人體會和有所感受。近年在禮儀表達上有指出,使用多一點水會更好。 除了水這個元素之外,第二個元素便是「呼號(聖三)聖父、及聖子、及聖神的名字」。要留意,不是耶穌基督的名字。有些「心水清」、記憶力好的兄弟姊妹或會問:昨天在《宗徒大事錄》(2:38)記載第一次教會施行洗禮的時候,伯多祿跟群眾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不是這樣嗎?很可能是,(初期教會)剛開始的時候,有些細節還未定下來。 不過當教會很快發展之後,便體會到,所謂「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原來也包含聖三的意義在內,因為耶穌是父派遣來的,而祂又應許聖神,所以更加明顯的表達是「因著聖三的名字」,因此教會裡就定下來「因聖父、及聖子、及聖神之名為你授洗」這句呼號。 好了,今天想起一個聖經金句,來自《宗徒大事錄》第8章,有一位來自厄提約丕雅的太監,他原非基督徒,但他到耶路撒冷朝聖之後,天主就派一位執事斐理伯與他相遇。斐理伯在路上給他解釋《聖經》中不明白的部分。 他們到達一個有水的地方,這位太監表示他的信德,顯示信德後,他要求受洗,他說:「看,這裏有水;還有什麼阻擋我受洗呢?」所以水是重要,他也相信天主聖三,所以沒有東西可以阻擋他接受洗禮。 我希望大家背誦這聖經金句,也是重申我們每個人的信仰。好了,我們再背一次:「看,這裏有水;還有什麼阻擋我受洗呢?」——《宗徒大事錄》第8章3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6條:聖洗的必要儀式是甚麼?//這聖事的必要儀式是把候洗者沒入水中,或注水於候洗者頭上,同時呼號聖父、及聖子、及聖神的名字。//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2. 10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5條:「教會從甚麼時候開始施行洗禮及為誰施行洗禮?」】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 ДН.

    10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5條:「教會從甚麼時候開始施行洗禮及為誰施行洗禮?」】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5條,問題是:「教會從甚麼時候開始施行洗禮及為誰施行洗禮?」 按照《宗徒大事錄》的記載,「教會自五旬節那天開始」。第一個五旬節,就是「聖神降臨」那一天。 其背景是耶穌已經離世升天,升天前,祂跟門徒說,叫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神的降臨。按照《宗徒大事錄》第1章14節的記載,當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眾門徒),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等候著聖神的降臨。有些人說,這就是首個「九日敬禮」。 聖神降臨的時候,有風,有火舌的形象,來臨門徒所在的地方。然後他們很有勇氣,很大膽走出去外面宣講。本來他們很害怕猶太人,因為怕被拉去受苦。出去宣講的時候,群眾都很驚訝,因為他們都聽懂自己鄉下的方言,明白他們所講的。 有一個奇蹟在當中發生,伯多祿抓住這個機會解釋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原來跟耶穌基督有關:耶穌是你們視為最反對的那一位,其實是天主派來施救的,祂就是默西亞。聽了的人群眾不但非常驚訝,更「心中刺痛」,竟然我們作了這樣的事。 他們便問伯多祿:「我們該作什麼?」在《宗徒大事錄》第2章38節,保祿(口誤:伯多祿)說的很具結論性,也很有意思,跟洗禮直接有關:「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 於是當天就有三千人領洗。這可謂教會首次施行洗禮,也是教會的開始,教會的生日。為什麼人領洗,就是「為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施行洗禮」。信耶穌基督,也表示信祂是父所派遺的,而祂所應許的聖神,也就是在信耶穌基督的表達上,同時也相信天主聖三。 好,我們今天的聖經金句,就是剛才那句《宗徒大事錄》第2章38節:「你們悔改罷!」這幾個字很簡單,卻是洗禮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們再背一次,《宗徒大事錄》第2章38節:「你們悔改罷!」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5條:教會從甚麼時候開始施行洗禮及為誰施行洗禮?//教會自五旬節那天開始,為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施行洗禮。//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3. 9月3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4條:「誰實現了這些預象?」】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 ДН.

    9月3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4條:「誰實現了這些預象?」】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4條,問題是:「誰實現了這些預象?」 昨天我們提及,舊約當中有很多水的預象:生命、死亡、離開奴隸的生活,然後進入天主應許的氛圍裡,獲得永遠的生命。不過在舊約裡,這些還未完全,只是一個影子。 那怎樣實現出來呢?當然是經過耶穌基督。主耶穌開始公開傳道生活的時候,首要作的是甚麼?祂接受洗禮,「在約旦河接受洗者聖若翰的洗禮」。 當然其實很奇怪,耶穌不需要受洗,因為祂沒有罪。當時若翰宣講悔改、悔罪的洗禮,但耶穌在《瑪竇福音》(3:15)對若翰說甚麼呢?祂說:「你暫且容許罷!」意思是如此一來,別人便看得到我如何滿全應該要作的,我完全作了,無可指責。雖然我不需要,但讓其他人不需要加以揣度。「以完成全義」,在《瑪竇福音》這樣記載。 耶穌通過祂自己的洗禮,聖化了約旦河的河水。然後在十字架上,祂愛到底,當祂呼出最後一口氣時,士兵刺開祂的肋膀,「流出血和水」。 從初期教會一開始便認為:血和水分別「象徵著聖洗和感恩(聖體)聖事」。這刺開的心、肋膀,也指為新約的紅海,刺開了兩邊,我們進入其內,不會被罪惡所污染,全因為耶穌的愛。 復活後,主耶穌「賦予宗徒們這項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於是耶穌在祂生命當中,聖化了河水,並且建立聖體和聖洗聖事,都因著宗徒們,即初生的教會,承擔這份使命,履行主耶穌給他們的吩咐,一直傳到我們今天。 我們每一個人都蒙受這個聖洗聖事,而得到永恆的生命,脫離了罪惡奴隸的生活,不再在死亡的陰影下,而得到生命。這個就是聖洗的水,在主耶穌身上,如何圓滿地為我們帶來靈性生命的一切。 好了,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背誦今天的聖經金句,很重要:「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竇福音》第28章19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4條:誰實現了這些預象?//耶穌基督實現了這些預象:祂開始公開生活時,在約旦河接受洗者聖若翰的洗禮;在十字架上,從祂被刺透的肋旁流出血和水,象徵著聖洗和感恩(聖體)聖事;復活後,祂賦予宗徒們這項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4. 9月2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3條:「舊約裡有那些聖洗的預象?」】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 ДН.

    9月2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3條:「舊約裡有那些聖洗的預象?」】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3條,問題是:「舊約裡有那些聖洗的預象?」 「舊約裡有多個聖洗的預象」,首先是《創世紀》第1章第2節,描述當時「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水是最早出現的元素。 接著是《創世紀》第2章,以另一個角度描述世界的開始。那時候沒有生命:「地上還沒有灌木,田間也沒有生出蔬菜,因為上主天主還沒有使雨降在地上,也沒有人耕種土地」。隨之有水,「從地下湧出的水浸潤所有地面」,有河水,感受到生命。所以從一開始,「水被視作生命與死亡的泉源」。 然後講述「諾厄方舟」的故事(創6-9),大家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主因為世人罪惡重重,決定降雨洗淨大地。但在水中,諾厄與他一家八口,藉水而得救。 另一預象是「越過紅海」(出14):以色列子民離開埃及,後來被埃及人追趕時,他們在紅海邊,梅瑟按照天主指示,伸手祈禱,將紅海水一分為二,以色列人從水中經過。這象徵通過水得到生命,也擺脫了奴隸的生活。明顯代表著我們領洗後不再是罪惡的奴隸。 離開不是單純離開,而是為了進入。 同樣透過水,進入福地。進入福地前需要渡過約旦河(蘇3-4)。約旦河的河水引領以色列人進入天主許諾的福地,這是永生的預象。後來主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瑪3),聖化了河水,以致今天我們的洗禮仍然有「福地」──進入天主的氛圍,好使我們得享永生,有此預象。 所以,預象是指舊約裡的一些顯示,雖未完全彰顯、實現出來,但已經讓我們遙遙望見其影子。各位兄弟姐妹,舊約當中有很多聖洗的預象,直到今天聖洗的意義非常豐富。 好了,我們今天背誦的聖經金句來自《格林多前書》第10章第2節。為什麼呢?因為經文說:「我們的祖先都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而歸於梅瑟」。這是舊約的預象,現在我們歸於耶穌基督。 我們再讀一次:「我們的祖先都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而歸於梅瑟」——《格林多前書》第10章2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3條:舊約裡有那些聖洗的預象?//舊約裡有多個聖洗的預象:水被視作生命與死亡的泉源;諾厄方舟,藉水而獲救;越過紅海,讓以色列擺脫埃及的奴隸生活;橫渡約旦河,引領以色列進入許地,永生的預象。//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5. 9月2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2條:「第一件入門聖事的名稱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 ДН.

    9月2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2條:「第一件入門聖事的名稱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2條,問題是:「第一件入門聖事的名稱是甚麼?」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聖事稱作聖洗聖事,我們重複過很多遍,但它希臘文的原意其實是「『浸入水中』的意思。」 所以為什麼有些教會到今天仍然強調並堅持必須「浸入水中」才有效?若不浸入水,則無效,要重新再洗。這是個很好的例子顯示出教會有權決定什麼是可以改變,什麼是不可。水是必須要的,但是否必須要要浸呢?用多少水,這些細節是可以改變的。 當然,水多一些,意義更加強烈,也更明顯表達洗淨的意思;水少一些,就難以達到這個效果,但並非不行,其基本意義仍在。教會認為:水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非要完全浸入水裡才有效。 其實在初期教會也不如是,我們不難想像,巴勒斯坦本身並不是很多水的地方。受洗時,神學上的意念是:「受洗的人被埋葬於基督的死亡中」,將自己的惡習、毛病,如同基督一樣埋在泥土裡,然後「又與祂一起復活,成為『新的受造物』(格後5:17)」,穿上基督便不一樣了。 「這件聖事亦稱為『藉著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來自《若望福音》第3章,當耶穌跟尼苛德摩對話時,談到必須由水和聖神重生。所以聖神在之內,又給予我們「光照」。領洗之後,除了有白衣象徵「穿上基督」外,還有燃點蠟燭這小小的「釋義禮」,解釋你現在成為了光明之子,被光照,看見自己是天主所愛的子女。因而對生命有完全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有勇氣和力量向前。 所以,領洗跟聖三有密切關係:成為天父的子女、與耶穌基督同死同埋、經過聖神的光照。三者各有其作用。 好了,給大家的聖經金句,來自《羅馬書》第6章3節,特別談到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保祿說:「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他的死亡」。 既然我們也受過洗,各位兄弟姊妹,我們也要將自己的惡習毛病致死,將它們埋在泥土裡,真正致死。因為我們領洗,是為了不再經常犯罪。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不,是互相鼓勵、互勉。 好,我們再讀一次聖經金句:「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他的死亡」——《羅馬書》第6章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2條:第一件入門聖事的名稱是甚麼?//我們根據舉行這聖事的主要儀式,稱它為聖洗:施洗有「浸入水中」的意思。受洗的人被埋葬於基督的死亡中,又與祂一起復活,成為「新的受造物」(格後5:17)。這件聖事亦稱為「藉著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鐸3:5),又稱為「光照」,因為受洗的人成了「光明之子」(弗5:8)。//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6. 9月2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1條:「怎樣完成基督徒的入門禮?」】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6 ДН.

    9月2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1條:「怎樣完成基督徒的入門禮?」】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1條,問題是:「怎樣完成基督徒的入門禮?」 「入門禮」這個名字很漂亮,字面上就是「過門」的意思。 昔日的女士嫁給丈夫時,就好像進入了一扇門,連姓氏也改變了,完全屬於丈夫。當然,我們今天並不這樣理解,但在領洗聖事中,這個意義是很美麗的,即屬於基督。「入門禮的完成在於領受三件聖事」,不單止是領洗。領洗是開始,「這三件聖事奠定基督徒(靈性)生命的基礎」。 第一件是聖洗聖事。通過聖洗,我們重生。這裡的重生不是雙重生命,雖有這含義,但更指「透過聖洗而重生」、從頭開始我們的生命。為什麼?因為我們原本的生命是帶有原罪的生命。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這個世界已被罪惡所污染。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罪惡氛圍的影響時,原罪並不是說我已經犯罪,而是表示我受到了罪惡的影響。譬如說,當身邊的人常說粗口,我也很容易說粗口。 領洗後,我們從頭開始,進入教會。教會裡的所有兄弟姊妹都有意識地承認自己是天主所愛的子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我們洗去了原罪,不再受罪惡影響,而是被天主的恩寵所影響。 影響之後要成長,所以第二件是堅振聖事。但若是成人才領堅振聖事,因為當初是嬰兒領洗;若成人領洗,堅振會隨即施行;嬰兒洗禮則會在稍長之後施行堅振,多數是在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時候,當孩子開始懂得思考,懂得堅定信仰,重新振作,確認這是自己的信仰,不是父母或家庭的信仰,而是自己堅強地當基督勇兵。 第三,人生需要吃東西來維持生命,靈性生命也如是,所以有聖體聖事的滋養。我們又叫它感恩聖事,因為這是無限恩寵的表現,天主自己成為餅、酒來滋養我們。這當然是值得感恩和讚美的,特別是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被出賣之前,留下這份愛情標記。這麼大的愛,我們更加應該感恩。 好了,給大家的聖經金句,再回到洗禮的部分,就是耶穌派遣門徒出去傳福音。這段經文來自《瑪竇福音》第28章19節,非常重要。耶穌對門徒說: 「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瑪竇福音》第28章19節 。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1條:怎樣完成基督徒的入門禮?//基督徒入門禮的完成在於領受三件聖事,這三件聖事奠定基督徒生命的基礎:信徒透過聖洗而重生,藉著堅振而堅強,並以感恩(聖體)聖事獲得滋養。//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7. 9月2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0條:「如何區分教會的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4 СЕНТ.

    9月2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0條:「如何區分教會的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50條,問題是:「如何區分教會的聖事?」 教會有七件聖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聖洗、堅振、告解(或稱修和)、聖秩(以前稱神品)、婚姻,還有病人傅油(口誤:還有聖體)。 這七件聖事可以分為三大類,哪三大類?乃根據靈性生命的開始、成長,以及面對困難等來劃分。 第一個階段是靈性生命的開始,就是跟天主的關係,有意識的。為何說有意識呢?因為一旦我們存在於這世界上,只要擁有生命,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即使沒有領洗,也都是天主所愛的,都有機會升天堂。但領洗是什麼呢?領洗就是我有意識地——要麼是我自己親自領洗,要麼是小時候由父母有意識地安排。有意識表示著肯定領洗的人是天主所愛的子女,這就是靈性生命的開始,與天主建立關係。 這階段的聖洗、堅振和聖體聖事,三者合稱「入門聖事」。為什麼?因為靈性生命開始後,堅振代表靈性生命的成長,而聖體是滋養靈性生命。三者合稱「入門聖事」,代表著靈性生命的開始。 開始了靈性生命,會否遇到困難、危險?當然會,也會犯罪。於是,就有告解聖事──修和、重修舊好。還有,面對人生大限,生老病死中的「死」,傳統上,病人傅油是為那些生命有危險的人施行的。二者屬於「治療聖事」,用於當我們的靈性生命有危險時。 我們也需要承擔,這個靈性生命一旦成長起來,要承擔使命去服務,為教會、為共融、為貢獻社會。這階段的聖事是聖秩(神品)和婚姻聖事。 這些聖事皆「涉及基督徒生命的一切重要時刻」:包括生命的開始、跌倒(犯錯)、背起責任,以及面對死亡。在這些關鍵時刻,天主都透過聖事讓祂的愛來到我們的生命當中。 七件聖事中,哪一件是「為其終向」,即朝向最後的?按照聖多瑪斯所說,就是聖體聖事。為什麼?因為聖體聖事是與天主合而為一、結合的聖事。這代表我們將來在天上,與天主永遠合而為一的預示,呈現在今天的聖體聖事當中。 今天給大家的聖經金句比較特別,來自《創世紀》第17章9節。這節經文說:「你和你的後裔,世世代代應遵守我的約。」這個「約」也可以理解為新約,代表我們和我們的世世代代,每一代都應遵守天主給我們「愛的盟約」: 「你和你的後裔,世世代代應遵守我的約。」——《創世紀》第17章9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50條:如何區分教會的聖事?//它們分為:入門聖事(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治療的聖事(懺悔、病人傅油);為共融和使命而服務的聖事(聖秩、婚姻)。它們涉及基督徒生命的一切重要時刻。所有聖事的安排,都是以感恩(聖體)聖事「為其終向」(聖多瑪斯)。//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8. 9月2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9條:「禮儀中的一切都不能改變嗎?」】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3 СЕНТ.

    9月2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9條:「禮儀中的一切都不能改變嗎?」】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9條,問題是:「禮儀中的一切都不能改變嗎?」 正式回答這個問題,簡單而言:有些東西可以變,有些東西不可以變。 不能改變的基礎,是因為「那是由天主所建立的」,即通過耶穌基督。有些很明顯,有些沒那麼明顯,都由教會辨別,指出什麼可以改變,什麼不可以。因為教會有權「忠實保管」。 不能改變的很明顯,例如早前提過:代表聖體聖血的麵餅與葡萄酒,這些不可以改變。以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說的:「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這些話不能改變。如果改變了,就不行,因為這不是個人的禮儀,而是教會的禮儀,這些內容不能變。 「然而,禮儀也含有可改變的成分;教會有權,甚至有時也有義務加以改變」。為什麼?因為禮儀非常豐富,如之前所說,要讓弟兄姊妹有一份參與。那怎樣參與呢?怎樣能夠產生感動?也要顧及這些,不只要有理性,也要有感動的空間。 譬如說音樂,沒錯,在教會的正式文件中指出:用管風琴或電子琴是最卓越、最好的,但並不排除使用其他樂器。 甚或語言方面,拉丁文是可以使用的,但使用本地不同的語言也是可以的,甚至是更好的,因為這樣更容易幫助我們明白禮儀,畢竟是母語。 又如奉獻禮,有時候學校在奉獻的時候,除了餅與酒之外,也會奉獻學生的功課、校規等等,這是一種表達。當然這些東西不能置於祭台上,只能安放祭台旁邊或下方,作為一種象徵,表達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生命都奉獻給天主。 不過,作出這些改變時,需要教會有關當局批准。所以在一個教區,就由主教掌管;涉及普世教會的改變,就需要教宗批准。 這就是為什麼,例如學校舉行禮儀,需要事先準備好,再經過禮儀委員會審核,然後由主教批准,很認真地處理。為什麼這麼嚴謹?因為這代表著我們的信仰,我們所相信的。我們在祈禱當中,也就是要表達我們所相信的,我們祈禱的內容必須反映我們的信仰。 這樣才能確保秩序,不會帶來混亂,不會出現「這個堂區這樣,那個堂區那樣」的無序狀況,有基本的秩序。 今天給大家的聖經金句是:「天主不是混亂的天主,而是平安的天主。」 ——《格林多前書》第14章3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9條:禮儀中的一切都不能改變嗎?//在禮儀中,尤其在聖事禮儀中,含有不能改變的成分,那是由天主所建立的,並由教會忠實保管。然而,禮儀也含有可改變的成分;教會有權,甚至有時也有義務加以改變,以適應各民族的文化。//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мин.

Оценки и отзывы

5
из 5
Оценок: 2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