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10月2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7條:「感恩慶典如何進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3 小時前

    10月2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7條:「感恩慶典如何進行?」】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7條,問題是:「感恩慶典如何進行?」 所謂「感恩慶典」,即是聖體聖事,我們稱之為「感恩祭」,或更通俗一點,大家都明白就是「彌撒」。 其實「彌撒」這個詞來自彌撒結束後所說的拉丁文「Missa」(Ite, missa est),而「Missa」就是現代英語的「mission」,意即派遣。意思是彌撒完結時,會派遣我們出去傳福音、生活信仰。彌撒的來由就是這樣。 彌撒有兩個重要且緊扣的部分,並非分開,「二者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敬拜天主。這兩個主要部分「即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 聖道禮儀之前,主禮會致候:「願主與你們同在」,並邀請大家一起認罪、懺悔,以謙卑的心來聆聽天主的說話,進入聖道禮儀。 聖道禮儀主要是「由宣讀聖言和聆聽聖言組成」。一般而言第一篇讀經來自《舊約》,第二篇讀經是《新約》的書信,兩者之間有《答唱詠》。主日彌撒的《讀經二》之後有《福音》;平日彌撒則有一篇讀經,有時取自《新約》,有時《舊約》,加上《福音》,當然也有《答唱詠》。聆聽聖言後,主禮(或神父或主教)或執事會講解聖經,即《講道》,幫助大家理解。然後,大家以信德來回應:有時候會一起誦念《信經》,有時會用《問信》(三信)的方式來表達信仰。 「聖道禮」結束後,即進入「聖祭禮」。聖祭禮「包括呈獻餅酒、感恩經(anaphora)或感恩祈禱(包括祝聖的祈禱文),以及領聖體禮。」領聖體禮結束之後便是《領聖體後經》,隨後通常可以結束彌撒,當然也有「遣散禮」。「遣散禮」前,也可以進行一些彌撒以外的世俗活動,例如堂區報告等。 整個佈置:聖道禮是天主向我們說話,我們回應祂的說話。天主的說話圍繞耶穌基督──天主聖言降生成人。而領受的聖體聖血同樣是耶穌基督的臨在。所以,整個感恩慶典、彌撒或聖體聖事,主角的中心都是基督臨到我們中間。而這是按照教會的傳統來舉行的。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聖經金句,是保祿所說:「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他領受了,然後傳給我們,並非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他在教會團體裏領受並傳下去的。 「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來自《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7條:感恩慶典如何進行?//感恩慶典按兩個重要部分來進行,二者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即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前者由宣讀聖言和聆聽聖言組成,後者包括呈獻餅酒、感恩經(anaphora)或感恩祈禱(包括祝聖的祈禱文),以及領聖體禮。//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2. 10月2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6條:「感恩(聖體)聖事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佔甚麼地位?」】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 天前

    10月2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6條:「感恩(聖體)聖事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佔甚麼地位?」】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6條,問題是:「感恩(聖體)聖事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佔甚麼地位?」 說到救恩計劃,必須由《舊約》開始講起:「在舊約中,尤其猶太人每年的逾越節晚餐,是感恩(聖體)聖事的預像:猶太人每年舉行逾越節時吃無酵餅,紀念天主解救他們倉皇逃離埃及。」從埃及為奴之家,也就是做奴隸的地方,沒有希望、沒有將來,但天主將他們救出來,使他們從獲新生,成為一個自由的民族。於是每年他們吃逾越節晚餐,吃苦菜、無酵餅、羊,這些都為記起天主的解救和恩寵。 耶穌用了逾越節晚餐的時刻和紀念,將她提升、轉化,成為祂自己,帶著整個人類離開魔鬼的影響。通過耶穌自己的死亡與復活──魔鬼的勢力最大的表現就是死亡──但耶穌穿越了死亡,這就是死而復活。 我們若跟隨耶穌,像祂一樣堅持天主的愛到底,堅持以天主的愛去愛人到底,我們也會死而復活。這件聖事正是要告訴我們:幾時我們領受了耶穌自己的體血,天主的愛就來到我們當中,給我們力量,正如之前提及過的「泉源」。 我們有力量活出這份愛,無論多麼艱辛的環境、多不麼可能的境況,我們都有能力,因為天主之內,沒有不可能的事,愛永遠是可能的。 耶穌就在最後晚餐裏建立了這件聖事,以我們之前提過的話:「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這正式且權威的說話。然後,祂最後說什麼呢?祂說:「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格前11:24)。 這個紀念,教會不單止在禮儀上要完整地作紀念的儀式──套用耶穌在晚餐廳的說話;而且禮儀和生活是不分的,應該有關係的,所以這個紀念「你們要這樣做」,不單止在禮儀上作,更是在我的生活中,我也要像耶穌一樣生活:無論遇到什麼境況,或被人出賣、否認、離棄、孤獨、無希望……但我仍然堅持天主對我愛。這個就是記念耶穌,我們要這樣做,記得祂。 最後,耶穌說什麼時候舉行這個聖體聖事呢?因為跟救恩有關,「尤其在主日:紀念耶穌復活的日子」,不是安息日,主日就是最合適舉行聖體聖事的日子。 好了,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是這一句:「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格林多前書》第11章2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6條:感恩(聖體)聖事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佔甚麼地位?//在舊約中,尤其猶太人每年的逾越節晚餐,是感恩(聖體)聖事的預像:猶太人每年舉行逾越節時吃無酵餅,紀念天主解救他們倉皇逃離埃及。耶穌在講道中已預告了這聖事,並在逾越節餐宴上,與宗徒舉行最後晚餐時建立了這聖事。教會忠於主的命令:「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格前11:24),而時常舉行感恩慶典,尤其在主日:紀念耶穌復活的日子。//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3. 10月2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5條:「如何稱呼這件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 天前

    10月2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5條:「如何稱呼這件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5條,問題是:「如何稱呼這件聖事?」 我們不是一直稱之為「聖體聖事」嗎?其實除了「聖體聖事」這個名稱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名稱。 因為「這聖事所具有取之不盡的富饒,可由其不同的名稱表達出來,每個名稱展現出此聖事的不同層面。」比較常見的就是「聖體聖事」,這是根據耶穌說「這就是我的身體」而來。祂的身體就是一向所說的神聖身體,即「聖體聖事」。聖體聖事是七件聖事之一,除了表達耶穌形象化的身體,也是祂的說話的來源。 另外,這件聖事也稱為「感恩聖事」。感恩聖事的名字來自英文「Eucharist」,希臘文是「eucharistia (εὐχαριστία)」,意思是「感恩」。我們得蒙天主如此大的厚愛,雖然我們對祂不好,甚至如門徒般出賣、否認、離棄祂,祂仍愛我們到底,我們當然要懷著感恩之心去領受。 聖體聖事在彌撒中舉行,有聖祭禮,前面有聖道禮,都是為了聆聽天主的說話,接受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所賜給我們的祂自己的身體。這份神聖,所以又稱為「神聖的彌撒」。 此外,也有人以它的源頭稱之為「主的晚餐」,因為重演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吃的餐。又有人稱它為「擘餅禮」,強調餅被擘開的關鍵時刻,我們領受時所代表的愛。 還有「感恩祭」這個名字,「感恩」來自希臘文,「祭」代表祭獻。耶穌將自己的生命如祭獻一般,因體會到天主的愛而完全獻給天主父,來連結我們人類。就如昔日用牛羊來贖罪,現在不再是牛羊,而是耶穌自己:天主降生成人,以此表達祂對我們的愛。 這聖事亦稱為「死而復活的紀念」,這個紀念大家要記得。不只是紀念過去,更是禮儀上的實際重演,有過去的意義,也有現在的意義:若我們懷著信心領受的話,恩寵便通過聖體聖血在此時此刻臨到我們生命中;這聖事也指向將來,預示我們會與主共融合一,永恆同在。所以,這也是一件死而復活的紀念。 聖體聖事有諸多稱號,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取自《路加福音》第22章15節,是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說的話:「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5條:如何稱呼這件聖事?//這聖事所具有取之不盡的富饒,可由其不同的名稱表達出來,每個名稱展現出此聖事的不同層面。最常見的名稱是:感恩(聖體)聖事,神聖的彌撒,主的晚餐,擘餅,感恩祭,主受難、死亡和復活的紀念,神聖的祭獻,神聖的禮儀,神聖奧跡,至聖聖事,領聖體(共融)。//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4. 10月2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4條:「感恩(聖體)聖事在教會的生活中代表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4 天前

    10月2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4條:「感恩(聖體)聖事在教會的生活中代表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4條,問題是:「感恩(聖體)聖事在教會的生活中代表甚麼?」 聖體聖事非常重要,是「整個信友生活的泉源與高峰」。為何說是「泉源」?「泉源」就是源頭的開始。我們常說天主是愛,所以愛就是天主,祂是父,是一切的源頭。天主是第一個付出愛,我們接受祂的愛,被愛推動。 聖體聖事很明顯地表現出祂主動地在耶穌身上為我們捐軀生命,且這不是一次的,更是「一次而永遠」,不斷的在聖體聖事中重現。因此,每當我們領受聖體聖事,就會深切體會自己是被愛的,整個信仰生活的動力便來自這個泉源。 為什麼聖體聖事又是「高峰」?因為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與愛我們的天主合而為一。愛與被愛最終會走在一起。這份渴望即是合而為一、共融合一。 從天主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天主聖化人類之行動的高峰」。天主將一切恩寵賜給我們,祂希望我們最終能親近祂。猶記得,原祖父母犯罪後,天主問:「你在哪裡?」即使趕走了他們,但祂仍揀選了亞巴郎等等,天主一直希望人能夠重歸於祂身邊。 聖體聖血正是這樣:即使我們人犯了這樣大的罪,天主仍然不計較,因為這份愛超越了人的罪。反過來,這「也是人敬拜天主的高峰。」為什麼?因為在耶穌身上結合了人的人性與天主性。透過耶穌的人性渴望與天主合而為一,這就是我們敬拜的終極目標。敬拜天主,正是希望最終能與祂同在。 聖體聖事還「含有教會的全部屬神寶藏,也就是基督自己」。因為我們最寶貴的是什麼?就是耶穌自己。耶穌的愛蘊藏於聖體聖血中,藉著祂,我們得以與天主的生命相通。 同時,因為大家都領受聖體聖血,天主「及與天主子民的共融合一,都在感恩(聖體)聖事中表達和產生出來」。地上的禮儀──人神的結合,預示著「與天上的禮儀相融合,並且預嘗永生」,將來我們與天主永恆地合而為一的情景。 因此,領受聖體聖血非常重要,但我們必須在恩寵中領受。若有大罪,必須先省察、辦告解,否則便是冒領聖體,犯褻瀆聖體的罪。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保祿的教導說:「人應省察自己,然後纔可以吃這餅,喝這杯。」——《格林多前書》第11章28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4條:感恩(聖體)聖事在教會的生活中代表甚麼?//感恩(聖體)聖事是整個信友生活的泉源與高峰。這聖事是天主聖化人類之行動的高峰,也是人敬拜天主的高峰。它含有教會的全部屬神寶藏,也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們的逾越。與天主生命的相通,及與天主子民的共融合一,都在感恩(聖體)聖事中表達和產生出來。藉著感恩慶典(彌撒),我們已與天上的禮儀相融合,並且預嘗永生。//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5. 10月2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3條:「祂怎樣建立了這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 天前

    10月2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3條:「祂怎樣建立了這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3條,問題是:「祂怎樣建立了這聖事?」 昨天談到是最後晚餐的時候,「耶穌主動把宗徒聚集在晚餐廳後,拿起餅來,擘開,遞給他們」(路22:19)。這數個動作非常有意思。 首先,耶穌「拿起餅」讓大家看見,餅代表祂的身體。祂不逃避自己的生命裡的種種苦痛、被被門徒出賣、否認或不被明白等等。祂「拿起來」,接受了父交給祂的使命,接受到底。然後,祂「擘開」餅,主動讓自己被吃喝。這擘開是痛苦的,並非完整的。很多時希望生命理應完整,但祂將自己分施給其他人,主動遞給他們,任他們吃喝。 吃喝代表消化、吸收、進入,也是一個死亡的過程,讓自己隱沒。雖然是死亡,但祂被消化的同時,也滋養領受者的生命。這是靈性的生命,耶穌雖死,卻滋養眾生,並在我們生命中復活起來,使我們成為「基督的奧體」。 最重要的是耶穌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耶穌深知自己的犧牲與死亡。「然後,又拿起杯來,說:『你們大家拿去喝: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以赦免罪惡。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這血特別視作盟約的血,我們中國人說「拆血為盟」,這是大家滴血後一起喝,代表生命與生命的水乳交融,面對風雨也不分離。耶穌要求我們、邀請我們要這樣做,來紀念祂。 這個紀念不只是記起過去的事,因為主是活生生的。當我們記起祂時,祂同時在此時此刻賜下恩寵給我們。幾時我們領受這餅和這杯,也就是領受了基督自己的生命。 最後,分享給大家的聖經金句,取自剛才耶穌說過成聖體聖血的話:「這是我的身體。」 —《路加福音》第22章19節。願我們在領受聖體聖血時,時時記得這是基督,是祂對我永不挽回的愛。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3條:祂怎樣建立了這聖事?//耶穌把宗徒聚集在晚餐廳後,拿起餅來,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然後,又拿起杯來,說:「你們大家拿去喝: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以赦免罪惡。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6. 10月2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2條:「耶穌何時建立感恩(聖體)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6 天前

    10月2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2條:「耶穌何時建立感恩(聖體)聖事?」】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2條,問題是:「耶穌何時建立感恩(聖體)聖事?」 其實昨天也有提過,當耶穌和門徒一起吃最後的晚餐,即逾越節晚餐,那一晚主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 那麼,這晚餐何時吃呢?按照猶太人的傳統,他們會在每年春分,也就是3月21日或22日,春分月圓之後的那一個安息日,吃逾越節晚餐。那一天的安息日,又稱「大安息日」,因為一年裡只有一次,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他們吃這餐是紀念他們的祖先離開埃及,離開奴役之家,成為天主的子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用一餐來紀念他們整個民族命運的轉變。 主耶穌是猶太人,吃逾越節晚餐,但一般的安息日當然是4月5日。不過大家要明白,就像現在過年過節一樣,通常是在最後一天吃一家人團圓飯,但其實現在可以提早吃,甚至可以是前幾天、前一個禮拜,甚至兩三個禮拜前。 按照《若望福音》的記載,聖經學者認為最具歷史價值、最接近歷史真實的是這部分:耶穌是在星期四晚上吃逾越節晚餐,然後耶穌吃完晚餐後去革責瑪尼園祈禱,被捕。第二天被審判,也就是星期五,那天是安息日前的日子,幾個小時後耶穌被釘十字架而死。 聖經裡說的「晚上」,按照保祿的說法,是在1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這非常重要。那個被出賣的人,就是耶穌自己;耶穌被誰出賣?被他所愛的門徒出賣,這些門徒也是我們。 我的會祖聖方濟各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經常記得。他說「他要痛哭流涕,全世界都要跟他一起哭。」哭什麼呢?他指的是愛人的愛不被人所愛,是天主在耶穌身上呈現的這份無限的愛,但人竟然拒絕了祂。 不過更重要的是,雖然我們拒絕祂的愛,但天主一如既往,愛到底。 在這份愛裡,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以餅和酒具體象徵祂的愛,這就是「我的愛」。 這是具體象徵,是祂真實表達個人愛的方式。 好,邀請大家背誦聖經金句,就是剛才提到的保祿說的,「在祂被出賣的那一夜」,出自《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節。 雖然那是一個痛苦難過的晚上,但也是充滿愛與力量的晚上,因為天主的愛超越了一切。 「在祂被出賣的那一夜」 ——《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2條:耶穌何時建立感恩(聖體)聖事?//祂在聖週四那天,「在祂被出賣的那一夜」(格前11:23),當祂與宗徒們一起吃最後晚餐時,建立了這聖事。//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7. 10月2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1條:「感恩(聖體)聖事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0月19日

    10月2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1條:「感恩(聖體)聖事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開始,我們不再講到堅振聖事,而是專注於聖體聖事。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教理簡編第271條,問題是:「感恩(聖體)聖事是甚麼?」聖體聖事,又稱為感恩聖事,究竟是什麼呢?這是主耶穌自己所設立的祭獻。祭獻什麼?就是祂整個生命的祭獻,透過聖體與聖血,具體地象徵整個生命。這個祭獻是在最後的晚餐中建立的,但其表達及祭獻的完成,則是在十字架上,也就是耶穌的死而復活! 十字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顯示出主耶穌對人類無條件、無限量、及永不挽回的愛,超越了所有罪過!具體來說,這份愛甚至超越了門徒出賣祂、離棄祂、否認祂的行為。儘管人如此對待了祂 ,耶穌依然愛他們到底。從而也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怎樣犯罪、得罪主耶穌,祂的愛始終不會收回。 這麼重要的祭獻,當然是在十字架上一次已永遠地完成了。但是,藉著主耶穌交給了教會,由聖職人員來舉行聖體聖事,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參加,於是,就成為了不斷重演的聖祭。在彌撒聖祭當中,聖體聖事是一個團結的標記,因為整個教會團體圍繞著耶穌基督,透過分享同一個餅和同一杯酒而團結合一,這也是愛德的聯繫。這份愛首先來自於耶穌基督,然後,因為我們都領受了同一的基督,於是,我們都成了彼此相連的。 聖體聖事也是一個「逾越宴會」,宴會的意義當然因為有得吃有得喝,而且這宴會是帶來逾越的。逾越,也是跨越的意思:在《舊約》中,是以民跨越了埃及的奴役,進入福地;在《新約》中,則是耶穌從死入生。在這個逾越宴會中,我們領受是耶穌基督自己,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在耶穌基督的生命中呈現出來。因此,我們當然充滿恩寵!天主進入我的心靈深處,並且給我一個保證。是什麼呢?今天我領受聖體聖血,在現世透過聖事與主合而為一,預示著將來,在天國也能夠永遠與主合而為一,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邀請大家回顧的聖經金句是保祿教導我們:「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1條:感恩(聖體)聖事是甚麼?//這是主耶穌體血的祭獻,是祂所建立,為使十字架的祭獻得以永留於後世,直到祂再度來臨,因而,祂把祂死亡復活的紀念,託付給祂的教會。這是團結的標記、愛德的聯繫、逾越的宴會,在此宴會中,我們領受基督,使心靈得以充滿恩寵,並獲賜永恆生命的保證。//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8. 10月1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0條:「誰是堅振聖事的施行人? 」】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0月17日

    10月1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0條:「誰是堅振聖事的施行人? 」】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70條,問題是:「誰是堅振聖事的施行人? 」 「主教是堅振聖事的原本施行人。」為什麼?因為主教是宗徒的繼承人,所以由主教主持堅振聖事,表示領受堅振聖事的人,與「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具體且可見的連繫。 但大家明白,主教在一個教區裡通常只有一位,雖然我們可以請退休主教協助,例如香港教區有兩位退休樞機及輔理主教,數量會多一些,但仍然有限。 尤其是不少堂區喜歡在聖神降臨節當天或前後,請主教來主持堅振聖事,這是很合適的。不過「僧多粥少」,如何是好?可以申請特別批准。神父同樣可以,但必須得到主教的特別批准。主教批准後,於是也有其連繫。雖然主禮是神父,但因他受主教批准,也能夠表達出「領聖事者與主教及教會的連繫」、共融和合一。 此外,施行堅振聖事時所用的聖油──「聖化聖油」──是由主教祝聖過,神父不能自行祝聖並使用,必須「藉主教所祝聖的聖化聖油,表達出來」。堅振聖事如此重要,使我們與教會整體連結。 所以,各位兄弟姐妹,讓我們領受了堅振聖事之後,能夠更深、更具體、更有力量地參與教會的建設。否則只領受了聖神和堅振聖事,停留在表面儀式,那怎麼能建設教會呢?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服務、工作、個人信仰的深化、祈禱,與弟兄姊妹查經、一起分享信仰,為主作見證、照顧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行愛德等等。積極參與教會的各樣事工,不只是主日教友。 當然,若沒有時間便沒辦法。但我們應該用天主恩賜給我們的時間、心力和金錢來奉獻,支持教會,這也表達了我們在領受堅振聖事後,彼此更深的連結。 好了,今天的聖經金句是:「至於你們,你們由聖者領受了傅油」來自《若望一書》第2章20節。我覺得這句非常好,是對我們說的話。這裡的「聖者」是誰呢?是耶穌基督;同時也指宗徒和宗徒的繼承人。 所以這句話非常適合我們: 「至於你們,你們由聖者領受了傅油」——《若望一書》第2章20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70條:誰是堅振聖事的施行人?//主教是堅振聖事的原本施行人。這表示領堅振者與由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連繫。若由司鐸施行這聖事(這是東方禮教會的通常做法,而在西方禮教會則屬特殊情況),領聖事者與主教及教會的連繫,便藉主教的合作者:司鐸,及藉主教所祝聖的聖化聖油,表達出來。//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評分與評論

5
(滿分 5 顆星)
2 則評分

簡介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