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89,問題是:「教會規定信友何時參與彌撒聖祭?」
很明顯,「每個主日」,大家都應當知道,但我想稍作解釋,為何是「主日」。首先,有一個舊約的根,舊約律法中並非「主日」,而是「安息日」。《十誡》當中有這樣的要求:「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出20:8)
聖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分別與其他平日不同。為什麼?因為天主創世──天主創世六日後,在第七日休息。以色列人以七日一循環的方式,紀念自己來自天主,要守為聖日,感恩和崇拜天主。
安息日的從原始也有更新的意思,再聆聽天主的聖言等等。這靈性更新的意思,一直延續到我們今天的主日:一群信友共聚、互勉。不過,我們不再稱之為「安息日」,而稱為「主日」。為什麼?因為安息日是從星期五傍晚到星期六傍晚,而主日則是「禮拜日」,但現在我們有提前主日彌撒,即從星期六傍晚開始,延續整個主日(星期日全日)。
為何改為「主日」?很簡單,因為耶穌就在這一天復活。主日是「一週的第一日」(瑪28:1),主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不僅是祂的復活,我們按照保祿的教導,也藉洗禮與祂「同死同埋」(《羅馬書》第6章)。於是,我們在主日一同共聚,一起聆聽聖經,領受聖體聖血等等,是為紀念並慶祝耶穌,以至我們作為跟隨祂的信徒,死而復活的深刻意義。
不但如此,這樣守主日的傳統,起源於初期教會。雖然聖經中未明文記載,但初期教會的其他早期文獻均有記載:首批基督徒在主日共聚一堂,他們一同擘餅、祈禱、聆聽聖言、接受教導等等。
除了主日之外,教會也規定信友應在「法定慶節」參加彌撒聖祭。何謂「法定慶節」?即是教會規定教友必須參與的節日。例如香港教區規定,信友必須參加聖誕節的彌撒。因為聖誕節常常不在主日,所以特別規定要參與。
與此相比,澳門教區除聖誕節外,還多了1月1日(天主之母慶日)及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瞻禮,這些都是當守的法定慶節,同樣必須參加彌撒。
至於平日的彌撒,信徒雖然並非必須參加,但教會鼓勵大家多多參與。當然,透過參與彌撒,我們可以多聆聽聖言,與弟兄姊妹共聚,同時領受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從中獲得豐富的恩寵。
今天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很簡單:「一週的第一天」,來自《瑪竇福音》28章1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89條:教會規定信友何時參與彌撒聖祭?//教會規定信友在每個主日和法定慶節參與彌撒聖祭,更鼓勵信友其他日子參與。//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日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9日 UTC 22:30
- 长度4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