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83條,問題是:「『實體轉變』有甚麼意義?」
「實體轉變」一詞,源自希臘哲學中的「形質論」。希臘哲學認為,世界上的每一樣事物都由「形」與「質」兩個方面組成。
「質」是大家皆相同;「形」則不同,為事物賦予特性。例如水,本質就是水,但若盛在碗裡則成了碗的形狀,盛在瓶子裡則成了瓶子的形狀。換句話說,「瓶子」與「碗」為「水」這同一種「質」賦予不同的「形」。明白這一點後,我們再將這概念套用於聖體聖血裡。
在聖體聖血中,情況恰恰相反:聖體聖血的「形」並沒有改變,仍然是麵餅的形狀和葡萄酒的形狀,但其「質」發生了轉變,變成了耶穌基督的身體和寶血。
這與我們一般對物件的理解不同:一般物件「質」是不變的,而「形」可以改變。再舉一例:一張紙被火燒的前後,其「質」仍是紙,但「形」已不同。然而,聖體聖血則相反,「形」不變,仍然是可見的麵餅與葡萄酒,但「質」已經轉化。
這種轉變是「藉基督的話」,即神父在彌撒當中重述主耶穌在晚餐廳時所說的:「這就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即祂的聖言;「及聖神的行動有效地實現的」,主禮神父也說:「求祢派遣聖神」(摘自《感恩經》),即聖神有奧妙的工作在其中。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如何實現,但我們要以信德的目光看待這「實體轉變」。
今天選擇了一句非常適合的聖經金句,出自《若望福音》第6章63節,主耶穌說:「使生活的是神,肉一無所用;我給你們所講論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這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理解與否,而是相信主耶穌的教導與祂的說話。
「使生活的是神,肉一無所用;我給你們所講論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若望福音》第6章6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83條:「實體轉變」有甚麼意義?//實體轉變即是說,餅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基督身體的實體;酒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祂寶血的實體。這轉變是在感恩經當中,藉基督的話及聖神的行動有效地實現的。然而,餅酒有形可見的特性,亦即「感恩(聖體)聖事的餅酒形」,仍保持不變。//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ằng ngày
 - Đã xuất bảnlúc 22:30 UTC 2 tháng 11, 2025
 - Thời lượng3 phút
 - Xếp hạngSạ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