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113 亲历伊以战争:以色列战斗机飞过德黑兰,声音像是门外的卡车

6月13到6月25日,伊朗和以色列发生了为期12天的武装冲突。凭借这两个国家在新闻报道中给予我们的印象,它们之间产生冲突好像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但在长期从事伊朗地区研究的刘岚雨老师的视角中,这次冲突发生的时间、期间的经过以及其中美国的突然下场,都是透露出不同以往的“意想不到”。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战争发生时就身处德黑兰的刘岚雨老师。刘岚雨老师作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伊朗政治文化相关研究工作。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一方面能目睹战争发生时伊朗民众的真实反应,同时也聊一聊他多年他来对伊朗的观察和分析:伊朗是个怎么样的国家?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伊朗又面临着哪些内外危机?

�‍�嘉宾简介

刘岚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9年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于2016年、2020年前往伊朗德黑兰大学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伊朗国内政治(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外交(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政治文化、中东地缘政治。

️时间轴

1:20凌晨三点,被导弹唤醒

5:28 德黑兰民众:从冷漠到躲避

9:35 露脐装也能上街,伊朗年轻人为什么依旧不满

13:15 有“最高领袖”,总统选举还有什么意义

15:43 民主渗透在伊朗文化中

17:17 革命卫队和混乱的派系

21:09 现在的伊朗人如何看中国?

25:43 美国入侵伊拉克后,两伊关系如何?

28:51 伊朗究竟因何而乱

34:02 美伊两国之间,错过了太多

41:19 三方都宣布“胜利”,也在意料中

43:32 放松控制,是伊朗的政治平衡之术

46:16 不支持本国拥核,伊朗人出于什么考虑

51:47 以宗教输出革命,已经式微

56:22 “阿塞拜疆教士集团”和喜欢阴谋论的伊朗人

01:00:00 为什么库尔德人能够带来最大的民族矛盾

01:05:00 做田野,一大问题是研究对象“太聪明”

01:09:02 波斯语不难,欢迎来德黑兰旅游

本期提到:

伊朗伊斯兰革命

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政变。末代沙阿(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制政体被推翻。宗教及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从法国返回伊朗并建立了以什叶派为核心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图为霍梅尼

哈桑·纳斯鲁拉

生前系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2024年9月28日,纳斯鲁拉在以军袭击中死亡。伊朗于同年10月1日晚对以色列采取报复行动,发动大量导弹袭击。图为纳斯鲁拉

周五礼拜

即“主麻日(波斯语:نماز جمعه )”穆斯林于每周五举行的聚礼(萨拉特)。是伊斯兰宗教的的重要仪式之一。因此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法定休息日是周五(包括伊朗)。图为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带领下,伊朗人在纳斯鲁拉遇难后的2024年10月13日周五举行的大规模礼拜。

伊斯兰革命卫队

1979年由霍梅尼的宗教法令建立。拥有自己的陆军、海军、空军与情报部门。革命卫队掌握了伊朗“最高端”和“最低端”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伊朗大部分导弹力量包括弹道导弹都掌握在伊朗革命卫队手中。另一方面,革命卫队统管着庞大的民兵组织“巴斯基”,这支队伍仅装备轻武器,约有40万人。图为前任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2025年6月13日在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中丧生。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伊朗第六任总统,是伊朗保守派政治联盟伊斯兰伊朗建设者联盟的主要政治领袖。

马苏德·佩泽希齐扬

现任伊朗总统。伊朗医师及改革派政治家

幕后制作

主播:刘宣伯

剪辑:刘宣伯

责编:刘宣伯

�关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清华从2011年起招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研究有强烈科研兴趣并立志以区域研究作为学术事业的博士研究生,比如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等等。博士生入学之后需要在清华修完专业课的学分,然后长期去国外做田野调查,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访学时间不少于20个月,最后回到清华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