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人文清华

「人文清华播客」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力求让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会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三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学者沙龙】学者们的跨学科对谈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1. 125 二十三,去古巴!

    16 GIỜ TRƯỚC

    125 二十三,去古巴!

    本期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博士生唐永艳,她的田野地点在古巴。三个月买不到的大米、五分钱的自由古巴、在街头巷尾讨要金钱和食物的当地人、日工资一千多人民币的出租车司机......这些都是在古巴发生的真实日常。让我们一起跟随唐永艳的视角,了解这个矛盾又割裂的国家。 嘉宾简介 唐永艳,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访问学者。自2019年起,长期在古巴开展田野调查,累计实地工作近三年。曾在哈瓦那大学、古巴人类学研究所、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古巴)、哈瓦那农业大学、古巴中央大学、古巴东方大学等机构访学交流与合作研究。研究领域主要聚焦文化人类学与政治人类学,关注古巴国际移民与族群治理、食品政治与社会转型等议题。 时间轴 00:42 古巴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06:13 古巴华人血统论:你是100%纯正华人吗? 08:06 在古巴,飞机落地记得鼓掌 10:10 学会西班牙语,也还是在古巴当了一个月聋人 13:19 卫生巾在古巴真的那么难买到吗? 14:35 看一群长着外国面孔的人拜关公、打麻将和解签是什么体验 20:37 古巴华人有自己的《寻亲记》 25:52 穷到要刷社交软件婚姻移民的古巴人:一趟打车费是1/10的工资 37:26 粮本制度大崩溃:我要食物结果你给我香烟 43:15 月工资140元人民币,怎么活 48:15 出租车司机的工资是医生的十倍? 49:06 古巴是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55:57 放任人口移民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 57:48 旅游攻略:大巴即可畅通全国 59:53 古巴人的最爱:清凉油 01:02:26 人类学有多浪漫 本期播客的短视频版已经上线各大平台,欢迎搜索「人文清华」收看。 幕后制作 主播:李珈琳 剪辑:王怡然 责编:李珈琳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视频播客版陆续上线小红书、B站、微博等平台账号@人文清华,欢迎大家收看。

    1 giờ 10 phút
  2. 6 NGÀY TRƯỚC

    124 清华爆款心理课,长江学者亲口告诉你「人啊,最重要的是放过自己」

    今天,我们和刘嘉老师一起聊聊“道心破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碎,大家都是怎么碎的?碎了之后又是怎么破的?这或许是清华顶流心理课最终要教给我们的东西。 �‍�嘉宾简介 刘嘉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曾获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人才称号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1-6季)》科学总顾问;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第二季)》项目总策划;得到APP《心理学基础三十讲》主讲人。 在清华开设的通识课《心智探秘》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课上一座难求。 ️时间轴 02:51 一门心理课,成了清华校园博主的流量密码 05:19 这代年轻人,是很孤单很孤单的 05:53 美国高校里心理通识课 ,起到的是“思政课”的作用 07:48 贫穷对人有害、失败不是成功之母、世界是一个“卡颜局” 13:08 哈喽大学霸,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14:43 我只讲我自己相信的东西 16:30 全宇宙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你猜是什么? 18:30 在愧疚式教育里长大的我们,最愧对的人是自己 21:42 那个道心破碎的富二代,其实是我们每个人 25:32 一个高考全省第二名来到清华计算机系,道心破碎了 28:51 用摸鱼上班的方式摸鱼跑步,我居然爱上了跑步 31:16 看上去don’t care的大学者,也有道心破碎的时候? 36:26 除了接受自己和世界的不完美,我们别无选择 44:55 怎么会有人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如同提前看了世界的答案? 45:26 30岁评上“杰青”,只因为我不知道“杰青”是啥 47:52 回避自己真正的欲望,是一件比失败还痛苦的事 55:57 顺从内心的指引,是真正的顶级天赋 63:19 这个破班一天都不想上? 66:42 最后十分钟,聊聊脑科学 �本期提到 Steven Pinker:加拿大心理学家、作家。1982年至2003年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2003年起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代表作包括《语言本能》《心灵如何运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 “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简称,旨在资助45岁以下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是中国青年科研人才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评选极严,资助强度高。 长江学者:全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旨在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学术领军人才,是中国高校系统的最高荣誉之一。 黄仁勋: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GM 《Forrest Gump Suite》Alan Silvestri 《第一千夜》ZaZaZsu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张琳 责编:张琳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视频播客版陆续上线小红书、B站、微博等平台账号@人文清华,欢迎大家收看。

    1 giờ 16 phút
  3. 123 当一个清华老师发现金庸“失效”了

    12 THG 11

    123 当一个清华老师发现金庸“失效”了

    嘉宾简介 耿弘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数字人文》编辑,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技术哲学、早期计算机与控制论文化、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育等方向的研究,在清华开设了一门以“侠与骑士”为主题的课程。 ️时间轴 01:48 “侠与骑士”如何成为一门课?上课练武功吗?  03:32 给05后上课,举金庸小说里的例子,0人在意  05:59 现在已经需要拿同人文作钩子去讲金庸了  10:59 “老师,我觉得你们90年代特别纯洁”  12:33 了解武侠文化的同时,也走进了父母的青春  16:49 被武侠小说滋养过的少年时代长啥样? 19:11 这崽秦皇岛也是一段佳话  20:59 一个在大学里的观察:05后的创造力,远超前几代人  24:33 现在的小孩如何看金庸:游戏化视角和速通式阅读  25:49 “他们不吃细糠了,他们直接吃肉”  28:27 三分钟速通版“华语武侠文学发展小史”  32:03 侠与骑士的哲学精神内核  37:04 《乡村爱情》本质上也是骑士故事?  39:48 短剧是不是叙事模式的倒退?  41:30 中国文化精英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忽视网络文学?  43:50 学术研究如何面对不在既有范式内的新文化现象?  45:55 小耿老师的个人技展示:模仿世界上任何一个作家的文风  50:09 为什么立志做文学研究?以为当学者可以不用上班  55:46 在清华“夹带私货”教写作,把“少年时候的光”带进课堂 本期节目视频版将会发布在各大视频平台的“人文清华”账号,欢迎收看 BGM 《俩俩相忘》辛晓琪 《江湖笑》周华健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王怡然 责编:张琳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1 giờ 2 phút
  4. 122 历史是任人抱养的小男孩?和清史专家吃瓜“洪玄烨”

    6 THG 11

    122 历史是任人抱养的小男孩?和清史专家吃瓜“洪玄烨”

    嘉宾简介 倪玉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史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乾隆皇帝在海宁》等著作。 邓耿,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化学博士,历史系博后。 时间轴 00:00 陈道明老师都被卷入了,张铁林老师还会远吗? 02:13 海宁方面已经来联系我了 04:48 吃瓜吃全套:从《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悼明之作”讲起 10:30 史料上的劝降洪承畴 15:05 孝庄下嫁之谜:《孝庄秘史》里哪些是真的? 18:55 鳌拜的“大清第一巴图鲁”,是怎么来的? 21:52 孝庄拒绝和皇太极合葬,另有隐情? 25:13 道光上台,结果乾隆身世被曝光了? 29:53 甄嬛其实姓钱? 33:04 乾隆和陈家洛,到底有没有关系? 35:05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任人抱养的小男孩 37:34 清朝皇帝是汉人的儿子,为什么会让人这么嗨? 41:15 “维民所止”带来的文字狱?史料上没有这个(勘误,此处的“查慎行”为倪老师口误,实际应为“查嗣庭”,查慎行系查嗣庭兄弟,也是海宁人) 42:25正史讳莫如深,那就别怪野史太野 47:02 骑二八大杠去故宫手抄清史档案 48:08 嘉庆朱批:给朕送点槟郎来吃吃 49:09 康熙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养活了小红书上一批同人文写手 54:29 康熙为什么对立储嫡长子有执念? 01:02:43 朱批:一种皇帝给大臣发的微信私信 01:07:32 说回《红楼梦》,曹雪芹肯定不一般 01:12:33 海宁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01:18:24 学历史的人,抑郁的很少 01:21:04 不管真相是什么,玄烨他自己开心就好 本期提到 《乾隆皇帝在海宁》倪玉平、刘文华 《红楼梦》曹雪芹 《书剑恩仇录》金庸 《康熙王朝》(陈家林导演,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 《江山风雨情》(朱苏进编剧,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等主演) 《孝庄秘史》(尤小刚导演,宁静、马景涛主演) 《皇太子秘史》(尤小刚导演,马景涛、刘德凯、邬倩倩主演) 《雍正王朝》(胡玫导演,唐国强、焦晃主演) “维民所止”考题案(查嗣庭案) 清雍正四年,主考官查嗣庭出了“维民所止”的考题(语出《诗经》),被人告发“维止”二字是“雍正”二字去掉了头,意在诅咒皇帝。此案成为雍正朝著名的文字狱,查嗣庭最终死于狱中并遭戮尸枭首。(播客中口误为“查慎行”,实为“查嗣庭”) 曾静、吕留良案与《大义觉迷录》 雍正年间,书生曾静因受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华夷之辨”思想影响,策动岳钟琪反清失败被捕,引发了雍正朝一场重大的思想文字狱。已故的吕留良被开棺戮尸,亲族、门生广受株连。雍正皇帝亲自介入此案,并未简单处死曾静,而是与他进行辩论,并将皇帝的辩驳文字、曾静的口供和悔过书《归仁说》汇编成《大义觉迷录》一书,颁行天下。雍正帝旨在从理论上驳斥“华夷之辨”,论证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并展示自己皇位得自正当。然而,此做法反而将宫廷秘事和统治弱点公之于众。乾隆帝即位后,立即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并处死了曾静。 BGM 毛阿敏《历史的天空》 韩磊《向天再借五百年》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张琳 责编:张琳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1 giờ 24 phút
  5. 121 如何同时对卡车司机、医闹和程序员有发言权?答案是做个社会学家!

    24 THG 10

    121 如何同时对卡车司机、医闹和程序员有发言权?答案是做个社会学家!

    本期嘉宾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不平等、城市社会学、数字社会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Stata实用教程》、《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本期内容 00:47 清华社会学系的立系之本 06:49 卡车司机何以重要? 08:47 医疗仪器的使用会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12:10 中国医师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12:39 医患矛盾实际上是被放大了很多的? 13:52 对医师的“污名化”和“神圣化”趋势同时存在 19:00 市场化使得医患关系更差? 21:38 现代医生排斥传统医学吗? 22:19 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对生活状态有什么影响? 26:08 为什么要大规模地对软件工程师群体进行调查? 26:33 软件工程师一定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吗? 28:17 35岁以上的软件工程师都干什么去了? 29:46 软件工程师的真实待遇如何? 31:40 软件工程师是否担心自己会被AI取代? 34:32 软件工程师都很宅吗? 38:55 行业如何影响收入? 44:23 男女的收入差距在什么地方显现出来? 45:46 女孩子怎样做更能获得社会公平? 46:32 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本期提到 [1] 陈达(1892-1975年),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曾任清华学校社会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毕生致力于人口问题和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教学。 [2] 李景汉(1895-1986年),中国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历任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44年参与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云南人口调查工作。 [3] 戴世光(1908-1999年),中国统计学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统计主任。 [4] 袁方(1918-2000年),曾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曾参加导师陈达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关于人口和劳动的研究工作。 [5] 沈原(1954- ),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劳工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研究,主导覆盖10省份的超3万份问卷的卡车司机调查,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5卷。 [6]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7]闫泽华、吴英发、王天夫:《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202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 闫泽华、王天夫:《数字技术职业的模块化趋向——2023年软件工程师工作调查报告》,《社会学评论》2025年第13期。 [9] 王天夫、崔晓雄:《行业是如何影响收入的——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0] 王天夫、赖扬恩、李博柏:《城市性别收入差异及其演变:1995-2003》,《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幕后制作 剪辑:惠政 责编:惠政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52 phút
  6. 120 对话社会学者王天夫:卷不动又躺不平,谁来为我的焦虑买单?

    23 THG 10

    120 对话社会学者王天夫:卷不动又躺不平,谁来为我的焦虑买单?

    本期嘉宾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不平等、城市社会学、数字社会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Stata实用教程》、《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本期内容 01:39 为什么日子越过越好,焦虑却越来越多? 03:14 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焦虑社会”?有何判断标准? 07:21 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容易造成焦虑? 11:30 焦虑不是心理病症,而是人类进化中的一种机制 18:00 内卷和躺平都一种“应激反应” 21:05 焦虑会不会传染? 29:16 什么是“理性的牢笼”?它与焦虑社会的形成是何种关系? 36:45 怎么理解“焦虑商业化”?有哪些具体表现? 40:33 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焦虑社会”的控制吗? 47:32 研究焦虑能缓解自己的焦虑吗?  49:53 得知别人的焦虑会缓解还是加剧自己的焦虑?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本期提到 [1]王天夫:《焦虑社会及其根源》,原文载于《北大社会学刊》 [2]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畏惧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两部著作中,克尔凯郭尔从哲学角度对焦虑进行了系统阐释。 [3]“海淀妈妈” ,网络流行语,指生活在北京的海淀区,身心精力都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为孩子付出所有的女性群体。 [4] 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其代表作《正义论》是他对社会正义问题之思考的集大成者,是20世纪下半叶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5]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论述了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 幕后制作 剪辑:惠政 责编:惠政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53 phút
  7. 119 根本停不下来!为何我们不得不“内卷式学习”?

    9 THG 10

    119 根本停不下来!为何我们不得不“内卷式学习”?

    导语 学习,这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词,似乎总是与“进步”“成长”紧密相连。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总在不停地学习,甚至陷入“内卷”的漩涡?付费自习室的兴起、下班后的考证热、失业后的技能提升——这些看似个人选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逻辑与文化密码?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陈昶文,听他带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学习。 嘉宾简介 陈昶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兴趣为传播与社会发展、媒介技术的文化政治。 ️时间轴 00:00 两个“老学习人”的会面 02:37 学习背后还有“权力结构”? 04:52到底啥是“业余学习”? 06:21 付费自习室:内卷的空间象征 09:45学习是一种劳动力再生产  12:04 没工作但吃穿不愁,你还会焦虑吗? 16:25 马云叫“老师”,失业叫“毕业”:学习话语如何被用来模糊剥削本质 27:46 关于学习的意识形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31:43 都“上岸”了,为什么还要学?自习室里的体制内学习者  34:53 不确定性面前,留给大家的就剩学习了? 37:27 内卷式学习:学习的痛苦如何被美学化 40:42 连锁与个体经营自习室的差异,空间设计如何服务于“沉浸”。 44:00 在自习室里做田野,我可能影响到ta的宏伟计划了 48:19 下岗潮与企业家 53:37 技术官僚式学习:80年代的人才话语  57:10 文凭社会与内卷的起源  58:42 毛时代的学习:脑体结合、工人学哲学 01:09:57 你的博士论文为什么要倒着写? 01:15:09 当一个只懂法语的老师要去教一群只懂荷兰语的学生学法语 01:18:48 谁该学?学什么?怎样学? 本期主播 王立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人文清华”联合制片人 本期提到 理论概念 泰勒制:劳动分工体系,将复杂劳动拆解为简单环节 鞍钢宪法:毛泽东时代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工业管理模式 朗西埃的“无知的教师”:知识平等理念,反对教师作为知识权威 著作与学者 阿尔都塞《再生产》:讨论意识形态如何再生产 朗西埃《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提出教育中知识平等的理念 影视作品 《请回答1988》(韩剧):剧中出现的共享自习室场景 《天下无贼》(电影):“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的台词出处 歌曲 《从头再来》(刘欢):90年代下岗潮时期的代表性歌曲 杂志与档案 《人才》杂志:80年代兴起的人才学研究刊物 《自学》杂志:80年代鼓励自学的刊物 名人名言 张之洞:“窃为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理在学” 毛泽东:“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一些照片 1996年上海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考试(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1997年上海闸北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天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湖北高考武汉市第十五中考点(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2024年“国考”南京林业大学考点(图片来源:新华网) 成都的付费自习室(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上海的付费自习室(图片来源于网络) 沈阳农业大学202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图片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官网) 下岗工人看工厂爆破烟囱(图片来源:电影《钢的琴》) 幕后制作主播:王立斌 剪辑:王立斌 责编:张琳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1 giờ 21 phút
  8. 118 清华最“叛逆”的班级:不卷GPA,却批量生产科学家

    25 THG 9

    118 清华最“叛逆”的班级:不卷GPA,却批量生产科学家

    关于天才,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要么是“凌晨四点半图书馆人满为患”的苦修画面,要么是“天才天生,无法培养”的宿命论调。但到底应该如何对“天才”进行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人才,是一个困难的题目。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正是一个这样天才云集的“教育特区”,正逐步探索一条解决“钱学森之问”的道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对钱班进行了五年跟踪研究的教育学者王金羽,一起看看这群顶尖的年轻人如何成长、成才。 嘉宾简介 王金羽,辽宁大连人。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长期关注并研究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教育改革实践,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时间轴 3:06“钱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 5:27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钱班”要如何改革 10:09 经验和知识要如何整合在一起 13:44 “减学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17:21 兴趣调动是工作组的重要工作 20:25 有兴趣做科研了,经费怎么办? 21:45 推着学生走出清华园 26:12 大学教育是一个通向伟大而平凡之目标的伟大而平凡之手段 29:02 好奇心并不是稀缺的 31:58 “钱班”的翘课率太低竟成为问题 37:10 用仪式感和互相帮助对抗压力 42:32 摆脱“不犯错”的路径依赖 45:21 自主做研究不是“自己一个人”做研究 48:17 毕业后“钱班”的学生都去做了什么? 53:35 天才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 58:24 想学习“钱班”经验,是系统性工程 01:04:30 在文科学习中推广“钱班”经验,可行吗? 01:05:46 个人与自我的评价体系问题是成长必修课 01:07:05 请记得自己的珍贵 本期提到: “钱班”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或TEEP)创立于2009年,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唯一定位于工科基础的试验班。其使命是:发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技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创新型人才,探索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钱学森先生是全球华人中近代最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的前身—“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创办者。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创办旨在秉承钱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型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健全人格、领导力和突出创新研究和发明能力的人才。 郑泉水 郑泉水,江西金溪人,中国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其科研成就卓著,曾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非椭球Eshelby难题及结构超滑技术等领域取得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自2009年起,郑泉水主持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开展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构建了“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等创新模式。该教育实践于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他进一步发起成立深圳零一学院,致力于将“钱学森班”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此外,郑泉水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于2018年在深圳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超滑技术研究所,促进前沿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的转化。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现代教育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核心理论,主张教育应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倡导“从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与经验激发儿童内在生长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9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创立实验学校,实践教育理念,影响全球教育改革。 杜威重视民主与科学的互补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应胡适、陶行知等学生邀请访华,在中国多地讲学两年余,传播民主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界与思想界。 ️幕后制作 主播:刘宣伯 剪辑:刘宣伯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1 giờ 10 phút

Xếp Hạng & Nhận Xét

5
/5
2 Xếp hạng

Giới Thiệu

「人文清华播客」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力求让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会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三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学者沙龙】学者们的跨学科对谈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Có Thể Bạn Cũng Thí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