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

122 从蔡司到大众:中国与两个德国的经济互动与产业分工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陈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德国洪堡资深学者。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为当今全球光学、光电子精密仪器制造领域巨头的蔡司在冷战时期一分为二为卡尔蔡司与耶拿蔡司。东德的耶拿蔡司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耶拿蔡司会对中国的光学发展发出警告?中国为什么没能与耶拿蔡司达成深一步的分工与技术合作?这对中国光学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结果?

与之比较的是,大众为何成为标杆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如何在产业分工中崛起?

本期节目,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陈弢老师将和我们探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是如何进行技术转移?在「市场换技术」受到普遍批评的时代,早期的「援助换技术」换回了什么?归根到底,我们要思考的是,「技术」是怎么发生的?

- 你会听到 -

01:53  自30年代、50年代到80年代,转折期中德为何总会遇上对方

08:19  社会主义援建过程中的「国家竞争」

10:35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专利么?

13:21  蔡司入华:一个大国对精密制造的渴望

23:43  耶拿蔡司技术总监发回的警告:为什么与中国合作存在危险性

29:41  东德、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内部如何理解产业分工

36:14  社会主义内部的分工并不单纯基于权力关系:耶拿蔡司拒绝向苏联转移技术

38:02 拒绝分工阻碍了中国光学工业的发展

43:53  社会主义兄弟内部之间的「拆梯子」

45:28  中国与西德的早期经济互动网络

57:31  四三方案中,德日在华的经济竞争

63:06  施罗德代表团访华:大众代表与贷款提议

67:11  市场换技术,一个特殊时期的具体场景表达

71:00  重新理解分工:上汽大众,一个分工的产物

80:17  中德贸易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