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文化废墟

14 | 毕业特辑:在正式迈入社会前,和我的大学老师聊聊理想与现实。

hi大家好久不见,我是molly,敲下这段文字时我已经告别了我的学生生涯。在正式毕业离校的那个下午,我和我最喜欢的大学老师录制了这期播客。

虽然两个月前就从学校搬到了新城市工作,“捱到新天地”,但对迈入社会这件事还是有些许恍惚。在这个或许可以被称为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刻,我回望大学,也带着对新身份新生活的疑惑,向老师抛出了许多问题,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些答案与安定感,正如我过去从他的课堂中获得到的那样。

希望大家也能在这期播客中有所收获。夏天快乐。

-

本期主播:Molly,小汪,辣克斯

本期嘉宾:苏柏亚老师

-

【时间轴】

①「公共空间、舆论生态与新闻媒体」

01:35 废墟重建的契机:老师课堂前的开放讨论

06:08 “公共空间”在我们身处的当下是否还存在?

10:31 舆论环境受到身份与情绪的影响是人性使然

16:52  为何近些年舆论割裂程度不断加深?生活政治与个体化

21:25  新闻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面貌,无论美丑

25:31  校园媒体是相对理想化的新闻实践平台

②「社会化」

30:23  “社会化”是一个负面词?

34:23  长大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35:14  提前进入社会vs珍惜校园生活

40:40  人生节点的经验化选择:被不自觉推着走

44:28 从老师视角看,大学的意味着什么?

③「文艺」

47:08 认识世界的视角:理论(阅读观影)vs 实践(生命体验)

53:58 偏爱的创作者

55:22 侯孝贤拍的是具体的鲜活的人而非符号

57:22 侯孝贤与杨德昌的不同

60:52 观影体验

62:14 年轻学生的审美变化

63:48 文艺的核心在于内在表达

66:44 MBTI&给“爱、自由、生活、生命"排序

-

关于「21世纪文化废墟」企划:

始于2021年秋,重建于2024年秋,出于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玩些新东西的考虑,相识于大学社团的成员们聚集在这片废墟之上。不愿定性,以开放的心态在废墟中探寻并尝试不断拓宽前路。目前主要的内容输出平台为播客、小红书与公众号(全平台同名)。

欢迎留言评论,也可以在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期待你的来信。

「如果我们能拥有一致的气息,也许一切就会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