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背景:工业小城的治安漏洞与恐惧蔓延
1. 1980-2000 年代白银的城市特点
白银是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以白银公司为核心,居住形态以密集的家属院、平房区为主,无防盗设施与监控;流动人口从 3 万增至 8 万,身份登记不完整,治安依赖居委会与民警巡逻,缺乏联网侦查系统,为凶手提供 “隐身空间”。
2. 案件伏笔:首案与高发期的恐慌
- 首案(1988 年 5 月 26 日):23 岁白银公司女职工白某在家中遇害,身中 26 刀,衣物丢失,警方提取到指纹与血迹,却因无 DNA 数据库、排查范围过大(2000 名职工)陷入僵局,凶手作案手法(入室、刀杀、性侵、带财物)成为后续案件核心特征。
- 高发期(1990-1998 年):6 起命案密集发生,受害者涵盖 19 岁学生、8 岁儿童,1998 年 10 天内两起案件引发全城恐慌 —— 家长接送学生、工厂调整女职工下班时间、居民装铁栅栏,白银街头 “晚 8 点后无单独女性”。
二、案发经过:14 年的血色时间线与作案逻辑
1. 第一阶段(1988-1994):手法成型与初步隐藏
- 目标:20-25 岁独居 / 独自在家的白银公司职工,集中在无安保的平房区 / 低层家属院;
- 手法:撬门 / 溜门入室,刀控性侵后杀害,带走衣物饰品,现场留指纹 / 血迹但无目击者;
- 关键案(1994 年 7 月 27 日):24 岁女职工崔某身中 36 刀,部分器官被切割,凶手带走红色连衣裙,警方确认凶手 O 型血,仍无法锁定身份。
2. 第二阶段(1998-2000):残忍升级与密集作案
- 爆发年(1998 年):4 起案件突破年龄限制,8 岁侯某被性侵杀害,25 岁金某面部被划伤,31 岁邓某皮肤被切割,凶手留 42 码鞋印,警方排查 5 万人(含 42 码鞋持有者、性侵前科者)无果;
- 特征:作案区域扩展至 7 个地点,每次后沉寂 1-6 年,避免连续追踪,靠 “隐形” 规避排查。
3. 第三阶段(2001-2002):最后两案与突然沉寂
- 2001 年 5 月:28 岁护士张某从阳台被潜入杀害,护士服被带走;
- 2002 年 2 月:25 岁女职工朱某在宾馆宿舍遇害,凶手从后门逃离;
- 沉寂原因:白银治安加强(部分家属院装监控)、居民警惕性提高,且高承勇需承担 “父亲角色”(儿子升学),暂时压制作案欲望。
三、调查推进:14 年困境与 2016 年 DNA 破局
1. 1988-2002:传统侦查的四大困境
- 技术局限:无 DNA 数据库,指纹靠 10 名民警人工比对 3 年;DNA 样本仅冷藏,无法匹配;
- 排查低效:10 万人排查范围过大,凶手无前科、无异常,靠 “老实人” 形象避嫌;
- 目击者缺失:凶手选人流低谷作案,从窗户 / 阳台潜入,清理现场后从偏僻小巷逃离,仅 1998 年有 “1.7 米深色外套男子” 的模糊描述;
- 信息闭塞:跨区域协作不足,市内派出所信息不联网,2002 年鞋印未与 1998 年比对。
2. 2002-2016:冷案重启与技术等待
- 2005 年:凶手 DNA 录入全国数据库,因覆盖有限无果;
- 2010 年:Y 染色体技术成熟(可通过家族基因追溯),获取凶手基因标记,但白银家族基因库未建立;
- 2015 年:公安部将案件列为全国重点攻坚案,用新一代 DNA 测序技术优化基因位点,提高匹配准确性。
3. 2016 年:破局与审判
- 2016 年 8 月:排查发现景泰县高承勇的家族 DNA 与凶手标记吻合,其身高(1.72 米)、白银居住史(1988 年至今)、无不在场证明均匹配;
- 2016 年 8 月 26 日:高承勇在小卖部被抓,家中搜出受害者遗物(手表、耳环、衣物),DNA 完全匹配后供认罪行;
- 2018 年 5 月:白银中院判其死刑(故意杀人、强奸、抢劫、侮辱尸体罪),2019 年 1 月执行死刑。
四、案件疑点与深度推理
1. 高承勇隐藏 28 年的原因
- “老实人” 伪装:开小卖部、照顾家庭、参与社区公益,邻居评价 “话少勤快”,用家庭与社会角色掩护;
- 反侦察意识:无前科、不谈论案件、不关注新闻,排查时主动提供他人线索,跨区域作案 + 沉寂期规避追踪;
- 时代局限:早期无监控、无 DNA 库,人工排查难以锁定 “无异常” 的普通人。
2. 作案逻辑与心理根源
- 作案逻辑:选 “易控制” 目标(独居年轻女性),手法从 “刀杀” 升级至 “切割器官”(心理扭曲加深),2002 年沉寂因治安升级与家庭约束;
- 心理分析:童年贫困被忽视(6 兄妹排行老二,常被打骂),来白银后因自卑嫉妒怨恨 “幸福女性”;性压抑无正常宣泄途径,靠暴力犯罪获掌控感;反社会人格(无同理心,庭审无歉意)。
五、案件后续影响
1. 推动中国刑侦技术
- 2016 年后扩大 DNA 数据库覆盖(含普通人群、流动人口),Y 染色体技术全国推广,截至 2024 年破获 500 + 冷案;
- 公安部启动疑难命案攻坚,白银案经验成刑侦教材,规范冷案线索归档与 DNA 保存。
2. 白银市的治愈与安全建设
- 安装全域监控,组建居民联防队,开展女性安全宣传;
- 2017 年成立受害者家属心理援助中心,2018 年建纪念墙缅怀 11 名受害者,修复城市创伤。
3. 社会反思
- 提升女性安全意识(独居安全指南、安全产品普及);
- 关注冷案正义,民间志愿者整理线索,媒体报道冷案,推动 “不放弃每一起积案” 的社会共识。
六、播客观点与结尾
1. 核心观点
- 案件体现 “正义虽迟但到”,警方 28 年坚守与技术进步是关键;
- 警示社会关注边缘人群心理、女性安全,刑侦技术需持续投入;
- 受害者家属的坚韧与白银市民的治愈,展现人性力量。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October 28, 2025 at 6:45 AM UTC
- Length28 min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