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2022年9/16和大家分享“無聲辭職+好想躺平新世代”的文章,其實個人並不贊同這種不負責任的工作心態,因為家父曾經吩咐我:
1.做人道德第一,寧可得罪錢也不要得罪人。
2.領人家薪水就要把工作做好。
新世代的年輕人怎麼想我不清楚,但是如果雇主和員工無法同心合意建立殷勤和諧的經營團隊,那麼,最後的結果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大家一起死吧!”。
中國有一句俗諺說: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你設計我,我就想辦法對付你。你有你的“無聲辭職guiet quiting”,我有我的“安靜解僱quiet firing” ,雇主故意忽視員工、讓員工不好過,迫使員工最終自己走人。據說,目前在歐美大約3分之1的經理人,正利用“安靜解僱”來回應“安靜辭職”。
常見的“安靜解僱”跡象如下:
1.不給予回饋和指導:
故意分派能力太簡單的工作,甚至故意讓員工失去成長與學習的機會。
2.一直取消一對一面談、進度會議:
故意安排不受歡迎的輪班時間、或分配更少工時。
3.遺漏重要會議的邀請通知。
4.員工有重要事情要討論時,老闆就故意消失。
5.員工雖展現敬業態度或高生產力,卻沒有被肯定、升遷與加薪。
不過,這樣真的能一舉消滅躺平心態嗎?
員工因為質疑主管試圖“安靜解僱”自己,所以可能選擇進一步的“安靜辭職”。雙方你來我往,進一步釀成無止盡、無生產力、又累人的惡性循環。所以,不只員工想遠離主管,當主管也想脫離員工時,工作環境的互動會變得越來越不直接,而且對公司損害更大,尤其大缺工時代,成了所有企業領導者必須正視與預防的問題。
英國職場教練公司EZRA Coaching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尼克.戈德堡(Nick Goldberg)認為,如果企業想要終結“大離職潮”和“安靜辭職”,就必須在培養領導者的工作上進行明智的投資,以創造有目的且開放的組織文化,讓員工覺得不必訴諸於“安靜解僱”與“安靜辭職”。他建議以下的做法:
1. 慢慢適應不適應:訓練主管進行棘手對話,並給予員工建設性回饋。
2.了解員工: 與屬下建立真正的連結,面對職場挑戰時才會是夥伴、而非對手。因為工作不等於員工的全部,家庭、興趣、才能和愛好也是一部分。
3. 落實工作狀況確認:進行留任面談,定期向員工確認工作進展順利與否。員工時常覺得心聲不被聽見,主管可定期關心與檢視員工入職以來的時間軸,進而決定升職、加薪安排。
4.練習說話:與員工展開棘手討論之前,練習想說的話和說話方式。主管可與家人、同事排練,練到語氣、用字必須完全符合想要表達的意思。
5. 增加溝通:藉溝通來創造開放、透明的對話環境,讓員工自在的向上級提問。
個人在職場上的經驗:建立殷勤和諧的經營團隊就必須塑造分享的企業文化,知識經驗及盈餘利潤都可以分享,當你“投我以桃”時,我也會“報之以李”啊!
聖經馬太福音7:12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詹俊裕寫於
2022092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5日 UTC 20:18
- 长度1 分钟
- 季98
- 单集2022万
- 分级儿童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