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学炒股

小生聊投资

炒股没有方法论?选的股票始终不尽人意?点击此处链接加入我的XIMI主播会员,超实用的付费课程等你学,还能与我近距离互动交流!学习我的选股思路,相信你一样可以成为韭菜收割机! 从零开始 由简入繁 循序渐进 传授股票投资的点点滴滴... (节目已登记版权,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作者:小生

  1. -2 J

    213.技术篇:什么是成交量比率(VR)指标?

    【文稿:】 今天要学的技术指标叫做VR指标,中文名字叫做“成交量比率”,从名字你也能猜到指标背后的算法,也就是用成交量计算一个比率。VR指标跟其他指标有一点不同之处,多数指标的算法普遍来自股价的变化,也就是股价的变化决定了指标的走势。 而VR指标的算法全部来自成交量,它反映的也是成交量对股价的影响。VR指标有两条线组成,具体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有黑线和黄线,黑线其实才是VR指标,另一条黄线则是黑线的平均值,或者说是VR指标的均线也可以。 你们在图中看到的VR指标有两条线,而有些软件可能只有一条线,对此你不用慌张。如果你的软件只显示一条线,说明代表平均值的均线没有显示,而显示的那一条一定是VR指标线。说实话,黄线的意义不大,你只要明白VR线的原理即可。想知道原理就得知道背后的算法,而VR指标的算法非常简单。 (N日内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总和)÷(N日内股价下跌时的成交量总和)=VR指标 有些地方给你的答案可能太一样,他们的答案是更严谨的说法,但是你很可能会听不懂,所以你只需要记住我的答案即可。股价无论是涨是跌,每天都会有成交量产生,我们先把股价上涨时产生的成交量加在一起,然后再将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量也加在一起,最后用前者÷后者=VR指标的数值。 当然,这里还需要加上时间条件,这个时间一般是24天,24也是VR指标默认的计算周期(可主动更改周期)。如果刚才的举例你没有听懂,接下来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讲:假设某只股在过去的24天内,上涨的天数有20天,下跌的天数有4天。我们先将20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出一个总数,然后再将4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再出一个总数,最后用前面的总数÷后面的总数=VR指标的数值。 其实指标的算法非常好理解,就是用成交量÷成交量,前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上涨的阶段,后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下跌的阶段,二者相除就能得出一个比率关系,而这个比率就是VR指标的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连接成线,就是我们看到的VR指标的走势。 VR指标的算法基于一个道理,也就是“量价理论”,该指标认为股价上涨一定会伴随成交量的放大,而股价下跌一定伴随成交量的缩小,因此VR指标的走势跟股价的节奏几乎一致,也就是股价上涨它也上涨,股价下跌它也下跌。这种量价理论多数情况下是对的,股价上涨时的确会伴随放量,而股价下跌通常会伴随缩量。 但股市中从来没有绝对的答案,偶尔也会出现股价上涨缩量、股价下跌放量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VR指标的参考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也是该指标的缺陷所在。所有指标都存在缺陷,因为指标的设计都是基于绝对的假设,而股市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一点需要你辩证的去看。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2. -5 J

    212.技术篇:ASI指标的认识与使用!

    【文稿:】 今天要讲的指标叫做ASI指标,指标的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我们之前还学过一个叫做RSI的指标,二者的名称非常相似,大家不要记混了。RSI指标有三条线,而今天要讲的ASI指标只有两条线。 别看只有两条线,但其背后的算法却非常复杂,有多复杂呢?建议大家直接看下面的文稿。 公式: A=∣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收盘价∣ B=∣当天最低价-前一天收盘价∣ C=∣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最低价∣ D=∣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 比较A、B、C三数值:若A最大,R=A+1/2B+1/4D;若B最大,R=B+1/2A十1/4D;若C最大,R=C+1/4D E=当天收盘价-前一天收盘价 F=当天收盘价-当天开盘价 G=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 X=E+1/2F+G K=A、B之间的最大值 L=3;SI=50*X/R*K/L;ASI=累计每日之SI值 算法很复杂,却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唯一不满的是很多算法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有些细节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搜索:“ASI指标的计算公式”能查出一大堆内容,有趣的是这些内容全都一样,甚至一字不差... 而在我真正想搞懂的方向上却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变得非常廉价,但也正因为太廉价,多数的内容都是同质化的,很多内容都是相互复制、相互抄袭,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始终查询不到,所以请原谅我...我真的用心查阅了大量资料,但始终没找到让我信服的解释。 对于ASI指标的算法可以看文稿,它的算法有一个特点:其他指标都是固定的公式,也就是将股价的变化套用到公式中、就可以得出对应的指标。而ASI的算法却复杂了许多,它涉及多个公式,而中途用哪一个公式取决于前一个数值的变化。比如:它需要先求出A、B、C、D、E、F、G...等等数值,而这些数值一部分来自股价的变化,股价怎么变、这些数值就会怎么变。而另一部分来自对前面数值的变化,也就是将前面得出数值的带入到下一个公式中进而产生新的数值。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公式中你能看到字母“R”的算法,而R的算法一共有三个,具体用哪一个算法取决于A、B、C数值的大小。A、B、C谁的数值数值最大,就用对应的算法求出“R”的数值。 今天没法讲出我对指标的个人理解,因为公式中很多细节没有对应的解释,而这些细节我也没找到对应的资料。比如公式中的“L=3”,结论很简单、但我没看到对于结论的任何解释。再比如,我知道ASI的结果是怎么来的,但ASI指标中有两条线,而公式最终指向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么另外一条线的算法又是什么?对此,我没找到任何资料解释这些... 所以今天的内容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对指标的理解...我可以凭空设计出新的指标,但不可以篡改前辈们留下的答案,等我查到对应资料的时候、再给大家详细讲讲我对该指标的理解。至于该指标如何运用?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指标有两条线,其中的黄线、也就是ASI那条线是主要的参考对象,根据我对其他指标的了解,另一条黑线也就是ASIT线条、它应该是黄线的平均值。所以跟多数指标一样,黄线和黑线也存在金叉和死叉的关系。另外、黄线在黑线上方运行、代表股价处在强势阶段,黄线在黑线下方运行,代表股价处在弱势阶段。 当然,你也可以配合着k线图去做参考,比如股价上涨突破了前期的高点,而对应的ASI黄线却没能突破前期高点,此时的股价很可能是假突破,后期股价可能会出现下跌。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1,先看图片上方的k线图:股价上涨超过了前期高点,而对应时段的ASI却是背离的状态,ASI黄线并没有同步创出新高,这时候股价可能是个假突破,后期有下跌风险。 反向理解也是同理:股价下跌跌破前期低点,而对应的ASI黄线却没有创出新低,此时股价的破位可能是假动作,后期有触底反弹的可能,对应的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2。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3. 19 OCT.

    211.技术篇:乖离率指标(BIAS)的运用技巧

    【文稿:】 乖离率算的是股价与某条均价线的分离程度,分离程度越大、乖离率就越大,但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段话,对此我用两张图片给大家说明一下。先看文稿中的第一张图;股价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k线跑到了均价线的上方,这时候乖离率一定是正数,而且随着k线和均线向上分离的距离越大,乖离率的数值也会越大。 然后再看第二张图:股价短期内出现大跌,k线跑到了均价线的下方,所以乖离率一定是负数,因为股价大跌,所以k线和均线向下分离的距离变大,这时候乖离率的数值也会越来越小。 图中的均价线是6日均价线,这是我默认的,因为乖离率指标中也是以6日乖离率为主。乖离率的数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引发股价朝反方向运行,如图1图2所示的那样。也就是乖离率过大,表明股价短期上涨过高、后期有回落的风险,这也是上期说到的“盛极而衰”。那么当乖离数值过小、表明股价短期内下跌过大,后期有反弹的可能,也就是“否极泰来”的原理。 不过话说回来,乖离率多大多小才能有以上这些判断呢?“答案”是±7,这个答案并非什么标准答案,而是采用了多数人的观点,也就是以乖离率±7为准,大于7说明股价短期上涨过多,有“盛极而衰”的风险。而当乖离率小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短期下跌过大,有“否极泰来”的可能性,也就是股价可能会触底反弹。 刚才说的乖离率都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因为它最能代表股价的短期走势,接下来我举的例子也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也就是乖离率指标中的BIAS1那条线。当你看到某天乖离率大于7的时候,比如说7.6,那么股价短期有冲高回落的可能。相反,如果你看到某天的乖离率小于-7,比如说-7.6,那么股价短期就有触底反弹的概率。 在这里大家一定不要记混淆,记住不是以7为界、而是以+7或者-7为界...我发现现实中有些人是以7为界,这导致乖离率大于7他们就认为股价会跌,小于7就认为股价会反弹...这很明显是记错了答案。上期我们详细讲过乖离率的公式,公式就说明了乖离率背后的原理。乖离率为正数说明股价是强势的,当乖离率持续变大、说明股价是持续的上涨。而当乖离率大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强势过头,此时会有冲高回落的风险。 相反,乖离率为负数说明股价是弱势的,当乖离率持续变小、说明股价是持续下跌的状态,对应的乖离率变化可能是-3,-4,-6,而当乖离率小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短期跌幅过大,后期走势可能会出现触底反弹。另外再强调一下:以上说的乖离率都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至于其他乖离率也有同样的判断标准,只不过具体的数值不太一样,我没讲是因为用途不大,人们还是更习惯去看6日乖离率。 另外,对于乖离率方面还有很多实用的分析方法,关于这些我们拿到今后的技术分析篇再讲,希望大家能坚持到最后。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4. 16 OCT.

    210.技术篇:什么是乖离率(BIAS)指标?

    【文稿:】 乖离率也叫做BIAS指标,中文名字更好记一些,那我们就用乖离率称呼它。指标的长相可以看文稿中的图片,简单的数据相信大家都会看,我就不浪费时间了。乖离率算的是一个“比率”,既然是比率、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一个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用线条连接起来,就变成了图片中的那副模样。 乖离率指标有三条线,每条线的算法都一样,了解一个就能知道另一个。先来讲讲乖离率到底是什么?乖离率是指股价与某条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二者距离越远、乖离率就越大,距离越近、乖离率就越小。这句话很好理解,如果你听懂了这句话,接下来讲计算的时候就能迅速理解。 说道股价与均价线的分离程度,首先得明白二者是从哪个方向分离的?答案是向上或向下分离,因为股价不是涨就是跌,所以分离的方向也只有这两种。我们以5日均价线为例:如果股价短期内不断上涨,那么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上方且距离不断向上拉大。反之、如果股价短期内不断下跌,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下方且距离不断向下拉大。 股价连续上涨代表强势,连续下跌代表弱势,不过老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强势过头就容易下跌,弱势过头也容易出现反弹。这个道理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只不过中间的拐点谁也不知道如何参考,于是就有了乖离率这项指标。 以强势为例:股价短期内不断上涨,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上方且距离不断拉大,能代表距离的数据就是乖离率,当距离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盛极而衰的现象,飙升的股价很可能会出现回落。下跌的例子我就不单独讲了,道理都是一样的,大家自行脑补就好。 听完这些例子再看看乖离率指标:该指标有三条线,三条线分别是6日乖离率,12日乖离率,和24日乖离率。指标左上角有对应的名字,分别为BIAS1,BIAS2,BIAS3。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就以BIAS1也就是6日乖离率为例:它是指股价与6日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上文我用了5日均价线进行了举例,这回你只需要换成6日均价线即可,意思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6日乖离率的计算公式:6日乖离率=(收盘价-6日均价)÷6日均价x100。公式很简单,收盘价就是指股票某一天收盘时的价格,6日均价是指当天6日均价线对应的价格。知道了这两个数据就能求出6日乖离率。公式中先用收盘价-6日均价,这就是在计算股价与6日均价线的距离。 然后将得出的“距离”和6日均价线相除,就得出了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叫做乖离率,准确的说是6日乖离率。用这种方法求出每一天的乖离率,然后将数值用线条连接起来,就是我们看到的乖离率指标。 其他的乖离率也是同样的算法,只是用到的均价线周期不一样,比如12日乖离率,它算的是股价与12日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乖离率的数值有正有负,正数说明股价在均线上方,负数说明股价在均线的下方。乖离率为正数时,数值大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股价下跌、也就是“盛极而衰”。当乖离率为负数时,数值小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上涨,也就是“否极泰来”。具体如何判断这些数值我们下期继续讲解。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5. 13 OCT.

    209.技术篇:EXPMA指标的算法及运用

    【文稿:】 我们先来讲讲EXPMA指标的算法,上期内容已经讲过算法的原理,而今天的内容会帮助大家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上期说过:EXPMA中的四条线其实就是股票的均价线,它和k线图的均价线具有类似的含义、那就是表达了股价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的时候,EXPMA指标用到了加权平均算法,而k线图的均价线用的是算数平均算法。 加权平均的特点是考虑了某个因素,然后将这个因素作为权重进行了平均。对于EXPMA指标来说,这个权重就是“时间”。相比k线图中的均价线,EXPMA的均价线加入了“时间”这个因素。换句话说、时间的变化会对EXPMA产生影响。 具体的算法我不打算说出来,而是直接把对算法的理解讲给你听。接下来就是举例环节:假如你有一个朋友叫小明,你得知小明在过去失恋了,请问:小明今天的心情是好是坏?我猜多数人觉得小明的心情会很差,因为你参考了历史数据,然后用历史数据对今天做出了判断,也就是你得知小明过去失恋,所以判断今天的心情会很差。这种分析逻辑是对的,这也是技术分析最底层的原理,也就是参考过去发生的事情来推断事情对今后的影响力。 虽然这种分析逻辑是对的,但判断的结果未免过于草率了些...毕竟我可没说小明失恋的具体时间。如果小明昨天刚失恋,那么今天的心情大概率会很糟糕,但如果小明是半年前失恋的,那么该事件对今天的心情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小明是5年前失恋的,你觉得失恋跟小明今天的心情还会有联系吗? 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历史走势会对今天有影响,但你还需要考虑时间因素,越是靠近今天的历史走势对今天的影响就会越大。相反,距离今天越远的历史走势对今天的影响就越小。 现在回想一下刚才举得例子:小明过去失恋,这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失恋会影响小明今天的心情,这是合情合理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没有考虑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就如同k线图中的均价线:均价线算的只是某个周期内的均价,它并没有考虑过去的价格走势对现在的影响。或者说过去的走势不会对今天的算法产生影响,无论这个过去是昨天还是去年,它对算法的影响是固定的。 EXPMA中的均价线算的也是均价,但它考虑了过去价格走势对今天的影响,而且越是靠近今天的走势、它对今天算法的影响就会越大。很明显,这种算法更符合实际情况,EXPMA指标的巧妙就在于此,它算的虽然是均价,但却用了加权平均算法,它充分考虑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还得解答一部分人的疑问:“既然EXPMA指标更符合实际情况,那为何所有软件都将k线图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而同为均价线的EXPMA却只能作为指标存在呢?”首先明确一点:EXPMA的算法的确更符合实际情况,但这不代表k线图均价线就不科学...二者只是想表达的意思不同,背后的算法并没有脱离科学性。 所有的指标都是一种统计方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你要明白: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永远是人们最常用的东西,而人们最常用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东西,注意!我这里说的简单不代表不实用,而是简单东西用起来最方便。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公式、算法,但今后人们最常用的还是加减乘除... 指标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些东西很简单、但是很实用,它能直观的表达人们最想看到的东西,但细节方面就要做出牺牲,而多种指标的出现就是在弥补不同细节带来的影响,EXPMA指标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底层逻辑是均价线,但它却多考虑了细节因素对走势的影响,这个细节就是“时间”。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6. 10 OCT.

    208.技术篇:什么是EXPMA指标?

    【文稿:】 今天要学的指标名称比较长,叫做EXPMA指标,中文叫做“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不是觉得很难理解呢?我们可以把名称简化一下就是“平均数”,这个指标跟多数指标一样也是用线条来表示,所以也可以叫做“平均线”,平均线我想所有人都认识,也就是股价的平均线、对!就是均价线... EXPMA指标就是均价线,而我们在k线图中看到线条的也是均价线,既然都是均价线,为何还要单独以指标的形式存在呢?那是因为EXPMA表达的虽然是均价线,但背后的算法略有不同,而正是这一点不同让它变得异常巧妙。 文稿中的图片就是该指标的长相,这次我用的是手机版的截图,因为我觉得这个图片看着更直观一些。图中上半部分是股票的k线图,下半部分是EXPMA指标图。你会发现下面的指标图如同k线图的缩小版。K线图中有k线,k线附近有均价线,而该指标也是同样的布局。 指标中的k线没有必要单独讲解,因为它就是股票k线,没有任何不同,而指标中的均价线才是我要讲的重点。EXPMA指的就是这些均价线,指标中有四个线条,也就是四条均价线,它们分别是5日均价线、10日均价线,20日均价线和60日均价线。当然,这些都是系统默认的,你不喜欢的话也可以自行更改。 图2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是均价线所代表的周期,括号内写着(5,10,20,60),这些数字刚好对四条均价线的周期。然后5日均价线用MA1来表示,10均价线用MA2表示,以此类推、剩下的就是MA3和MA4,至于每条线对应的颜色大家直接看图片就好。 EXPMA指标其实就是指均价线,四条均价线形成了EXPMA指标,均价线背后的算法也很简单:K线图中的均价线是用简单的算数平均得来的,而EXPMA中的均价线用的加权平均。如果你不理解算数平均和加权平均的概念,说明前面的课程没有好好听讲,我在大盘分时图的课程中详细讲解过两种算法的不同,“失忆”的同学可以去回听一遍。 EXPMA用的是加权平均,加的权重是“时间”,而k线图中的均价线并没有加权、只是单纯的算数平均,比如10个人共吃了10个苹果,那么平均每人吃了1个苹果,这就是算数平均。而加权平均需要考虑现实中的一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无法避免但又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比如10个人中一个是成年人,剩下的九个是幼儿园小朋友,一个成年人就吃了3个苹果,剩下的7个苹果被九个小朋友吃掉了。成年人的食量比较大,如果你把“食量”这个权重考虑进去的话,平均每个人吃的苹果肯定大于1个,这就是加权平均。 EXPMA中的均价线就是考虑了某个因素,然后将这个因素作为权重进行了平均,而这个权重就是“时间”。也就是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考虑了进去、然后进行了平均。因为都是均价线,背后的算法都是求平均数,所以EXPMA指标和k线图的均价线走势高度一致,如果你不仔细看真的会觉得一模一样。但因为背后的算法略有不同,同周期的均价线对应的数值其实并不一样。 比如5日均价线:虽然计算的都是股价5天内的均价,但在EXPMA指标中对应的数值并不一样,它与k线图中的5日均价线的数值略有差距,其他均价线也是如此。两种均价线看似相同是因为算的都是均价,但实际的数值不同是因为算法本质有区别,而这个区别到底在哪?我们又该如何参考?且听下回分解。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7. 7 OCT.

    207.技术篇:DMI指标的运用!

    【文稿:】 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DMI指标中有四条线,DI1和DI2线表示买卖方的意愿强弱,而ADX和ADXR代表股价的趋势。我今天着重想讲的是DI1和DI2线,因为这两条线是DMI指标的特色所在。能反映股价趋势的指标有很多,比如macd,kdj等等,所以没必要为了参考股价的趋势而去看ADX和ADXR,多数人想看的都是买卖方力量的对比。 跟多数指标一样,DMI指标也有金叉和死叉形态。DI1和DI2线可以用来参考金叉死叉,ADX和ADXR也可以用来参考金叉死叉。不过上文说过:今天主要讲DI1和DI2线的运用方法,先说结论:DI1线自下而上击穿DI2线,此时为金叉,是买入信号,今后股价有上涨的可能。DI1线自上而下跌破DI2线为死叉,此时为卖出信号,今后股价有下跌的可能。 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1和图2。另外,你有没有对一件事情感到好奇呢?刚才的结论我们是以DI1线为基础来判断金叉死叉,但不同于其他指标的金叉死叉,DI1和DI2反映的不是股价的趋势、而是买卖方的买卖意愿,所以两条线的走势总是对立的,一条线的金叉对另一条线来说是“死叉”,一条线的死叉对另一条线来说则是“金叉”。这就像白天的对立面总是黑天一样,或者说有了白天才有了黑天的说法,可为什么人们要以DI1线为基础去定义金叉和死叉呢?为什么不用DI2线做基础呢? 答案很简单,上期说过:DI1线代表买方的买入意愿,DI2线代表卖方的卖出意愿,在股市中只有股价上涨才能盈利,而股价上涨主要得益于买方意愿比较强烈,也就是想买的人多股价才会上涨,因此人们只在乎买方意愿的变化,或者说只在乎股价的上涨也可以。 那有没有人更在乎卖方的意愿呢?当然有!那就是市场中的空方,也就是股价下跌才会盈利的那部分人,这些人的行为也叫做做空。我猜这时候有人又该蒙圈了...“股价下跌还能盈利吗?”当然能!之前我们讲过融券交易,融券就是最好的做空方式,不懂的人可以回看之前的教学内容。 对于做空的人来说股价下跌他们才能盈利,所以他们更在意卖方力量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DI1线的金叉就如同“死叉”,因为代表股价上涨的信号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不利的。相反,DI1线的死叉对他们来说就如同“金叉”,因为股价下跌它们反倒会盈利。 当然、对于空头们来说,他们会直接以DI2线去定义金叉和死叉,比如DI2线自下而上击穿DI1线的时候,他们会定义为“金叉”,只不过这个金叉不再表示股价会上涨而是会下跌,因为卖方力量在走强、买方力量在变弱。相反,DI2线自上而下跌破DI1线的时候,它们会认为是“死叉”,这时候的死叉不再表示股价会下跌、而是上涨,对于做空者来说是不利的。 所以,金叉死叉本来就是对立的关系,不同的立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尤其是在DMI指标中更是如此。多数人都是通过股价上涨获利,所以才会按照DI1线去定义金叉和死叉。 另外再教大家一个小技巧:DI1线长期运行在DI2线上方,表明股价一直处在强势的阶段,也说明买方力量一直占据优势。如果你是做短线的交易者,在这个阶段去买卖会提高你的胜率。相反,如果DI2线长期运行在DI1线的上方,说明卖方力量一直强于买方,股价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 这个阶段做短线亏损的概率会比较高。 所以当你决定做短线买入时,除了判断金叉死叉这种具体的时间点外,不妨留意下买卖强弱的环境。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8. 4 OCT.

    206.技术篇:什么是DMI指标?

    【文稿:】 今天我要讲的技术指标非常复杂,如果单论背后的算法,该指标是目前讲过的指标中最复杂的,而且不仅算法复杂,其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但是我不喜欢用“复杂”这个词,用“丰富”会更好一些。有些指标很简陋,优点是看起来很直观,缺点是表达的信号不够丰富。 而今天要讲的指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表达了股价变化的趋势,还能表达市场中的多空力量,这是目前其他指标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个指标的名字叫做DMI指标,中文叫做动向指标或趋向指标。中文名字太复杂,我们还是用DMI称呼它比较方便。 老规矩,指标对应的图片放在了文稿中,图中左上角是数据的展示区域,中间是指标的具体走势。DMI指标由四条线构成,这也是迄今为止线条最多的指标。每条线对应的名字可以查看图中左上角。至于线条的颜色建议大家自行查看对比,我就不再复述了,因为线条数量太多,很多颜色看起来比较相近,比如绿色有些人看着像蓝色,而蓝色有些人看着像紫色,为了不发生理解上的冲突,大家可以对着图片确定每条线的颜色。 四条线分别有各自的名字,分别叫做DI1,DI2,ADX,ADXR,线条很多,但只需要记住两点就行:DI1和DI2线条表示多空的强弱,也就是买卖方强弱的对比,而ADX,ADXR代表股价运行的趋势。 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来讲讲DI1和DI2线。首先普及一个常识;这两条线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有些软件会写成PDI和MDI,有些还会写成+DI和-DI,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背后的道理都一样,就像“吃饭了吗?”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背后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DI1和DI2线代表买卖双方的买卖意图,DI1线代表买方的意图,DI2线代表卖方的意图。DI1线不断上涨,说明买方买入的意愿逐渐强烈,相反、DI1线开始下跌,说明买方的买入意愿开始减弱。DI2线则刚好相反,它代表卖方的卖出意愿,DI2线不断上涨,说明卖方卖出的意愿逐渐强烈,DI2线开始下跌,说明卖方卖出的意愿开始转弱。 由于两条线分别代表买方和卖方的力量,所以两条线总是会背道而驰,也就是一条线上去,另一条线就会下来。一条线下来、另一条线就会上去。买卖方总有一方会占据主导,不可能存在买方卖方共强的局面。我们可以配合股价k线图去看,当股价开始上涨的时候,DI1线肯定是上涨的状态,因为股价上涨就代表买方力量更强,而股价上涨时,DI2线一定是下跌的状态,因为买方力量强正好说明了卖方力量弱。 最后做个小总结:DI1线代表买方力量,所以它的涨跌节奏是跟股价一致的,股价上涨它也上涨,股价下跌它也下跌。而DI2线代表卖方的力量,所以它的涨跌节奏跟股价刚好相反,也就是股价上涨它会下跌,股价下跌它反倒会上涨。大家可以对比图片佐证一下。 最后讲一下ADX和ADXR这两条线,两条线可以一起做参考,它们表示股价变化的趋势,所以股价出现明显上涨的时候,两条线也会随之上涨,反之亦然。ADXR其实是ADX的平均线,所以两条线的运动方向也是一致的,这有点像macd中的两条线;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平均线,所以两条线只是周期不同,但运动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同涨同跌。 综上所述;四条线构成了完整的DMI指标,而指标的运用方法我们拿到下期再讲,最后别忘了给节目点赞评论666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À propos

炒股没有方法论?选的股票始终不尽人意?点击此处链接加入我的XIMI主播会员,超实用的付费课程等你学,还能与我近距离互动交流!学习我的选股思路,相信你一样可以成为韭菜收割机! 从零开始 由简入繁 循序渐进 传授股票投资的点点滴滴... (节目已登记版权,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作者:小生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