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咋滴 | 职场风云

32 - 最快女护士,被全网骂惨了

2025年8月31日,哈尔滨马拉松赛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张女士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成功卫冕女子组冠军,并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冲过终点线后,她在采访中眼含热泪地说道:

“我并不奢求领导批准假期,但我希望能得到支持,周末调休去参加马拉松。”

这一段话迅速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最初,大家为张女士突破极限、勇夺金牌纷纷点赞,认为她是奋斗的象征。

但很快,舆论反转——有人质疑她频繁参赛是否影响工作,商业代言是否合适,甚至对她的团队责任感提出疑问。事件逐渐升温,她不仅被举报至纪委,品牌代言也宣告终止。

为什么她会说出那段话?

情商不足,过于自我。

“我希望能调休”,她是一门心思想为自己争取一点个人时间。
情商高的人,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看到自己辛苦的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付出。
然而张女士却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忽视了团队的辛劳。

但我们也不必对张女士过于苛责。
她本质上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个凭借毅力赢得冠军的普通人。
她擅长奔跑,却未必准备好了应对公众目光的聚焦。

如果没有麦克风对着她,那段话或许没什么问题。
但当她站在公众面前,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代表”,背后有品牌、有团队。

从普通人到公众人物,仅一步之遥。
而这一步,恰恰最考验一个人的情商。

私下的抱怨,只是情绪的发泄;
公开的言辞,却可能引爆舆论,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尊重个人爱好,但不能占用公共资源

热爱马拉松、希望调休,是个人的权利,本身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她通过媒体公开发声,试图借舆论给领导施压。

这就成了变相的职场霸凌。
冠军有麦克风,领导和同事没有。

当她用夺冠的光环迫使领导让步时,实际上占用了公共资源,也压缩了同事的选择空间。

职场的本质是平等,而不是用个人的光环绑架集体。

星巴克与萨利亚:情商高低,一线之隔

你知道星巴克与萨利亚的区别吗?

星巴克卖的是体面,卖的是面子,代表着“成熟”和“专业”;
而萨利亚卖的是里子,便宜舒适,却不那么讲究场合。

张女士本可以像萨利亚一样,私下里和亲友倾诉需求。
但她没有控制场合感,把情绪放在了公众舞台上。

结果,不仅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也把团队拖下了水。

情商高的人懂得:私下可以做萨利亚,公开场合必须是星巴克。
看场合说话,就是情商的分水岭。

张女士,现在应该怎么做?

假如我是张女士,当意识到舆论转向时,我会第一时间发视频道歉:

“我很抱歉,我当时太激动了,表达的词不达意。对于领导和同事,我心怀感激,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我的话可能让大家误解了,我想向所有关心我的人道歉。”

道歉的核心是承认错误,避免推卸责任
情绪化的表达,也许能换来一时的同情,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你失去尊重。

如果能及时真诚道歉,反而可能化解误解,甚至让事件发生反转,重新赢得团队和大众的信任。

职场,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张女士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职场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更不是单打独斗的角力场。

能看到自己的辛苦,是本能;
能看到别人的辛苦,才是格局。

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是团队的托举。
忘了这一点,你就会成为“精致利己”的孤独者。

【在职场,要想走得更远,不仅要靠just do it,还要学会just do it together】

原文来自职场菲凡说

时间轴:

  • 00:27-01:49
    “夺冠感言变翻车现场:一句吐槽引发的血案”,还原张水华赛后发言场景,分析其“调班诉求”如何从个人委屈升级成全网批判靶心。
  • 07:39-10:06
    “女性楷模的脆弱:被圣洁化,就必须完美?”犀利指出社会对女性“励志叙事”的双标:生理期跑步被捧上神坛,一句抱怨就遭万箭穿心。

00:19:17-00:21:47
“年轻人口号式躺平:是觉醒还是幼稚?”抨击“三千工资不干三万的活”思维,提出核心观点:判别任务价值比拒绝任务更重要。

24:10-:25:47“破局关键:学学樊振东的说话艺术”对比樊振东奥运采访的含蓄表达,强调职场与公众场合中“内核稳定+语言精准”的生存法则。

主播:

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