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今天继续分享《被讨厌的勇气》。
在上一讲里面我们谈到了课题分离的概念,你肯定还记得,课题分离能够减少我们的烦恼,但是你同时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好像课题分离,这是一种极其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的确我们的人际烦恼会减少,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阿德勒的理论会不会引导着我们一直走向孤独呢?
其实恰恰相反,阿德勒的理论不仅不会让我们走向孤独,反而会让我们进入一种更舒适的关系当中,想要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其实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因为如果太过亲密的话,就没有办法正常的对话,但是如果距离太大的话,彼此也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孤独,所以课题分离,其实只是帮助我们把人际关系之间混乱的线条做了一个梳理。
换句话说,做到课题分离,其实是我们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一个起点。
那么紧跟着问题来了,既然有了起点,那么我们的终点是什么呢?阿德勒在这里有一个非常抽象而且哲学的观念,他认为我们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呢?在这里面我们把它定义为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觉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做共同体感觉。比如你非常喜欢某一只足球俱乐部能够呗,你会把和你同样喜欢这个俱乐部的人都当做是你的伙伴,而且当你们几个人坐在一起看球的时候,你能感觉自己被伙伴们接纳的,这就是你的位置。
在这样一个球迷俱乐部当中,你就能够找到共同体感觉。
但实际上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比这个范围要大得多,不仅是和我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甚至包括所有的人类非人类,甚至是非生命的物体。这种共同体的范围是无限大的。
怎么样?听到这儿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有点头大?阿德勒到底要表达什么?
我可以从一个故事来帮你理清楚这一点。
比如很多人在退休之后都会觉得生活突然之间少了一个支柱,他们可能每天早上还是很早的起床,但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心理学会认为这是人在退休之后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因为他们过去有一个身份叫做公司员工,但是退休之后呢,这样一个身份就突然之间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过去这个人相信自己是属于公司的一部分,但是当他退休之后这样一个身份突然之间没有了,于是他就搞不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是什么。
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将自己的共同体感觉仅仅是局限于他所在的公司里面。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了50多岁,60岁退休之后,他虽然离开这家公司了,但是以他在行业内的资质和背景,他很容易的又找到了一个顾问的工作,于是这一类人就不容易产生退休后的抑郁感。你会发现他们的共同体感觉并不仅仅来自于某一家单位,而是来自于自己所处的整个行业。
更进一步呢,有很多人在退休之后,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公益事业,专注于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社会的一员就能够给他共同体感觉。
我能想到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在退休之后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自然生活或者是宗教哲学中去。他们把自己的共同体感觉建立在了整个世界,甚至是宇宙上。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上面谈到的不同的人都能够获得共同体感觉,而且他们获得这种感觉的来源是不同的。有些人的来源非常狭窄,有些人的来源就非常的广阔。
阿德勒认为,你越是关注大的共同体,你在人际关系当中就越能体验到舒适感。
相反你越是关注小的共同体,你的人际关系就越有可能出问题。
比如我们举一个学校的例子,假设一个学生只看到学校这个共同体的话,那对于他来说学校就是他的一切,正是因为有了学校才有了我这样一个人。如果出了学校的话,我可能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那他们的表现通常就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如果跟他说周末一起出去娱乐放松一下,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于是学校就是他的一切,假如说他在学校当中遇到了某些麻烦,比如说被人欺负成绩不好,不适应班级和老师,没有朋友。那么他更有可能去把自己缩小到一个更小的共同体当中,比如说他只和自己同桌一两个同学打交道。甚至说他就不去和人交往,只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和自己想象中的人物打交道。
比如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同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什么特长或者兴趣爱好,每天就躲在教室的角落里面看小说看漫画。
反过来说,你看那些天天很乐观,嘻嘻哈哈,积极向上的学生,他们往往就有更大的共同体,比如他不仅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他还是篮球队的一员,可能在周末他还要去学习一门乐器,他是某一个乐队的吉他手,同时他在网络上开的一个个人视频的专栏,也有很多订阅。
这样,即便他在学校里面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也可以去更广阔的世界中体验共同体感觉。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当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子中的风暴而已,只要你能跳出这个杯子,那猛烈的风暴就会变成微风。
咱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时候,最常见的一个模型就是爸爸在外面挣钱。,甚至都很少回家,妈妈辞掉了工作,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在家里面照顾孩子
这样的家庭其实特别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就是因为母亲的生活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他每天做的事情就只是在自己的家庭里面,当一个母亲。这个共同体小的可怜,只有他和孩子两个人。
如果孩子成绩一帆风顺的话,那么问题不大,可是一旦孩子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上出了一些问题。这名母亲就会非常的焦虑,因为在他看起来孩子出了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做好母亲的责任。可是你要注意,对于她来说,母亲这个身份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没有做好母亲,对于她来说,他整个人就完全没有价值了。
所以这样的母亲会非常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容易传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我们在遇到这样家庭的时候,会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方案,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就会告诉这名母亲,每周至少找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商场买衣服、试化妆品、跟闺蜜去网红店打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其实就是帮助他去扩展共同体的范围,暂时把他从母亲的角色中拉出来,放到一个社会女性的群体当中去看待他。
同样的,如果你在职场上和领导之间处理不好关系,也有可能是陷入到了共同体狭窄的问题中。
如果你仅仅把自己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工作单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那么对于领导的批评和意见,你会感觉到非常的焦虑。
但是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去看你和领导都是人,可能你们的年龄还差不多。当你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得回家照顾老人养活孩子,对方除了工作职责和你不同之外,剩下的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如果带着这样一个思路去看的话,你就会感觉自己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衡了,你们之间从一种上下级的纵向关系转,变成了我们都处于同一个共同体的横向关系。于是在领导面前你也不会觉得这么的怵头。
这个横向关系其实非常的重要,因为它正是我们从课题分离到共同体感觉之间的连接。
也就是说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第1步,我们要做到课题分离,搞清楚什么东西是你的事,什么东西是我的事。
紧跟着,我们就需要在自己的意识里,把纵向的上下、高低、优劣关系转变为横向关系,比如平等、伙伴。
做到这一点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和生活当中的所有人都是一种横向关系。你在人际关系当中就会感觉到更大的话语权,并且能感觉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于是共同体感觉就这样产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和周围人建立横向关系呢?这里咱们谈一谈教育。
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到底是批评教育好呢,还是称赞教育好呢?我想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当然是称赞教育好了,因为这样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能够更加有信心。
但是阿德勒认为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你无论是批评还是称赞,其实都是站在一个我比你高的位置上,去评价对方。也就是说当你承担一个孩子,嗯,你做的不错,这时候你实际上已经和他建立了一种纵向的关系。
如果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考试经常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这种纵向关系的话,那么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当中就特别习惯去和别人建立纵向关系。&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Đã xuất bảnlúc 23:00 UTC 15 tháng 12, 2019
- Thời lượng18 phút
- Tập18
- Xếp hạngThô t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