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漫游 Edgerunner

E.8 文化研究与数字女性主义:社媒网络话语分析的复杂性与虚假的赋权

网络话语不仅反映了新自由主义文化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与官方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原则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性别权力动态。

这一期我们很荣幸请来了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从事青年文化研究的Jane。我们将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讨论小红书如何作为女权意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媒体与互联网如何塑造性别权力关系。

上野千鹤子曾指出:“文化就像强加在我们身体与精神上的模型,去掉这个模型,就像不穿整形矫正服就无法走路的患者,身心可能会坍塌。” 这句话揭示了文化对个体性别身份的塑造力量。父权制以碎片化的形式与其他权力结构交织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无形却具有破坏性的角色。我们还将探讨流行文化与真正女性主义之间的悖论。为什么一些看似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对弱者的恐惧?我们希望通过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男女关系,建立一个更加个人化且平等的伦理框架,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复杂表现与挑战。

/时间轴 Timeline/

00:01:40 嘉宾研究介绍:数字时代小红书等平台的性别文化研究与现象探讨

00:12:14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性别研究

  • 00:12:29 文化研究是什么?——对精英文化霸权的解构

  • 00:13:57 文化研究的三个特征:1. 文化无高等低劣之分;2. 强调“意义的生产”;3. 社会学、符号学、哲学、政治学的跨学科

  • 00:17:15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解释主义和开放视角

00:22:29 中西方女性意识发展和当代情况

  • 00:25:46 西方发展

  • 00:29:00 中国语境反映出的复杂的女性主义问题

00:32:23 女性权益保障在社交平台

00:37:53 女性意识如何通过小红书平台逻辑得到体现?

00:43:48 资本主义收编的女性主义——反抗话语的“伪”赋权

00:50:38 数字时代下的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传播

  • 00:53:08 为什么选择“词语”作为研究对象

  • 00:56:43 研究理论:后女性主义、数字女性主义、大众女性主义

  • 01:02:56 批判恋爱脑:冷亲密和理性作为新规训——反映了女性主义内部对情感自主权的多重理解

01:06:58 民国时期的报刊中的女性话题

01:20:02 “弱女”“强女”——流行文化中女性主义的复杂表现与挑战

  • 弱女话语或成性别歧视新工具

  • 拒绝弱女并非真正赋权

  • 流行文化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权主义的距离

/参考书目 Reference/

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Eva Illouz, 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 (Polity, 2007)

Rosalind Gill, Gender and the Media, (Polity Press, 2007)

Angela McRobbie, The Aftermath of Feminism: Gende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 (SAGE, 2008)

Sarah Banet-Weiser, 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8)

/找到我们 Contact/

Instagram: jiahuaddd

Instagram: arrowanneee

Email: jiahuadd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