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漫游 Edgerunner

E.9 空间科学里的公园研究:从社会逻辑到计算机视觉

公园不仅是休闲绿地,更映射社会逻辑里的人类行为模式。从伦敦街头绿地到纽约中央公园,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到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本期节目讨论“公园”如何作为社会与空间的实验场。

我们邀请到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攻读博士,即将前往MIT Senseable City Lab交换的陈铭泽(个人主页),他将景观设计、社会正义与新兴的计算机视觉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节目中,我们从历史与政治的角度审视国家公园的制度逻辑,也探讨了空间句法、遥感、社交媒体与视觉语言模型如何拓展城市研究的可能性。

/时间轴 Timeline/

01:13 嘉宾介绍

01:41 对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兴趣

  • 社会公平议题纳入建成环境的研究

  • 最新的空间研究方法,基于传感器视觉技术的人类活动研究

09:01 美国、加拿大景观规划的公园体系

  • 公园起源:从皇家园囿到公共开放

  • 纽约中央公园:工人阶级共享绿地的象征,却伴随绅士化矛盾

  • 高线公园:当代城市叙事的新范式

  •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自然奇观、文化记忆与政治符号

24:41 方法论:从空间句法到计算机视觉

  • 空间句法是什么?

  • 可见性图分析(VGA)的发展与应用

  • 与计算机视觉结合:街景图像分割、绿色可见度的量化

35:09 空间句法的局限性与新城市科学,从空间形态到社会互动的解释力

38:11 遥感、三维扫描重建、无人机等等新技术对人的行为的捕捉

41:57 社交媒体数据、大语言模型驱动现代城市规划

45:23 定量的研究结果如何在实际的规划中起效,传感器与智慧公园的规划启示

50:16 公园体系的政治性,不同政府/民间机构对于公园的管理,国家、地方与原住民治理

/参考书目 Reference/
Bill Hillier, Julienne Hanson,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Michael Batty, The New Science of Cities (MIT Press, 2013)
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Blackwell, 1991)
David Harvey, 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09)
罗雨翔,《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上海三联书店·后浪,2024)

Ratti, C. (2004). Space Syntax: Some Inconsistenci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31(4), 487–499. https://doi.org/10.1068/b3019

/找到我们 Contact/
Instagram: jiahuaddd
Instagram: arrowanneee
Email: jiahuadd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