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方圆

Yuki, Tina

用声音记录人们如何在"系统规则"与"个体自由"之间活出自己的故事,用真实故事呈现系统内外各种学习和工作生活状态的可能性。

Episodios

  1. 27 AGO

    E05 一场关于“上岸”与“搁浅”的对话

    这一期播客是录给同样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挣扎的年轻伙伴们的,我们这次邀请到的嘉宾弯弯曾在家脱产备考一整年,其中的艰辛苦楚和自我蜕变都是孤身一人、静悄悄地发生的,她希望在此刻上岸的节点做一次回望,将其中的心路历程和收获,分享给更多远方的伙伴,用微弱的光亮彼此映照、支撑着前行。我们也谈到了所谓“大环境”带来的系统性困境是什么,以及个体可以如何应对压倒性的大环境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想听一听同龄伙伴们的经历,你也在考虑辞职、思考方向、备考、转行、或是在家当全职儿女吗?你们类似的经历与体验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坚持走下去的? ⏰时间戳谈一谈“gap”、“全职儿女”、“啃老”与“代沟”00:04:52 中文语境里,没有一个中性词可以用来描述我们 00:08:23 公开分享的发心:上岸后,有了力气回望在黑暗中坚持的人的处境 00:15:12 “不想啃,又不得不啃”:父母的托举和儿女的愧疚 00:20:08 从经济独立坠落到“啃老”,跨行追梦的代价 谈一谈怎么确定向哪边的“岸“出发? 00:23:19 为什么考公考编最适合我——自我追求和社会要求的平衡 00:29:33 面对那么多的选择,怎么确定自己适合哪条路? 谈一谈在家备考的挑战和坚持 00:34:53 对擅长考试的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00:35:42 备考中的“瓶颈期”和伴随的信心波动 00:38:35 考试之外萦绕的外部压力 00:48:58 比高考还难——没那么年轻了 谈一谈“好学生”的自卑与自信,以及学生到社会人身份转变的阵痛 00:51:19 坚持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带来的巨大自信 00:56:52 东亚、东南亚教育的影响:那么优秀也不一定自信 00:59:06 角色转换的阵痛:个人能力不能再那么快地显化出来 01:00:05 读书、增长见识的无用与有用 01:05:06 支撑黎明前黑暗日子的信念:积极信念背后也有焦虑的阴影 谈一谈当代年轻人的结构性困境,以及个人如何理解大环境的力量 01:13:06 残酷的比赛:也许是一段运气不好的经历,又或许这不是你的赛道 01:16:20 "激进"但有用的观点:在糟糕的大环境中也有可能取得个体的胜利 01:19:23 相反观点:单纯吐槽大环境也有其解构困境的意义 01:21:40 弯弯的寄语 🔗相关资源及引用开头结尾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13:11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接收、处理或储存信息时,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经验、新观点之间产生对立性矛盾,进而引发疑惑、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心理学现象 。 该概念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关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处理机制 。 16:17 Emerging adults,中文翻译有多种,常见的有 「迈向成人期」 和 「成年初显期」,通常指18-25 岁左右,这个时期的人们在个人认同、生涯、亲密关系等方面经历显著的探索和转变,这是一个处于左右摇摆的年龄。这是人一生中最专注自我的时期。心理上处于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但又都不属于这两个阶段的任何一个。 美国位于麻省的 Clark 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 Jeffrey Arnett,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一个人在成长发育阶段的一个新的、特有的时期,应当区别于人生其他的阶段,呼吁社会给予有针对性的重视。 🦥如果身体健康或精神娱乐不得不暂时让渡出空间给备考、工作等事情,也许预设一些稳定的、舒适的锚点是很有必要的“补给站”。比如:一个固定可以去背书、散步、听书的公园,一张软硬适中的床和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一些无暇做饭时能充饥的、自己喜欢的水果、蛋白和碳水,两三首一播放就能够安抚情绪的乐曲,一个面试笔试紧张时能够抚摸的毛绒物件…照顾好自己有时是件难事,但值得我们尽量去尝试。 🎤下期预告 将写着红色标语的卫生巾贴在公共厕所的代孕广告上,是什么让「女巫」社团将女性议题不只是放在茶余饭后,而是实际行动?“女性主义”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但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强调“女性”二字?哪些行为和信念是或不是“女性主义”?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读了几本上野千鹤子”就能知道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体会这个“新概念”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下一期,我们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邀请到「女巫」,这个致力于探讨女性议题,并用实际行动促进大家思考交流的社团。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女巫们的故事吧! 📮联系方式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小红书:自在方圆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主播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1 h y 25 min
  2. 15 AGO

    E04 横店漂流记:一个心理学人的30天群演角色实验

    本期播客嘉宾是我们的心理学同行泡芙,曾在《梦华录》和刘亦菲一起搭戏,还解锁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生体验。出于浓烈的兴趣,我们邀请她来分享自己在横店做了一个月群演的体验,希望透过她的故事,近距离感受一下“做演员”如何帮助一个人“做自己”。以及,如果做不了演员,我们还有什么科学途径可以创造“活在当下”“解放自我”呢?同时,感谢泡芙细心地提醒大家注意信息甄别,所以请听众朋友们在听完播客后,千万安耐住做演员的热情,理性判断网络上的群演招募信息。最后,因为这期播客录到后半段,激起了我们丰富的联想,所以不断有新疑问和新发现提出,在这里建议听众朋友连续食用,效果更佳。 ⏰时间戳03:46“一本正经的表面下禁锢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灵魂”——连夜坐火车奔向横店 06:43 没想到第一次当妈妈竟是在戏里!——解锁人生新体验+沉浸式拆角色盲盒 11:02 群演也分常驻 VS 体验派?前者以此为生,后者好奇探索 13:51 意料之外的阴间作息,但我乐在其中:晚上抢戏、凌晨出工 17:23 男性群演机会多多,女性群演僧多粥少,大家如何抢戏? 20:52 内敛的人(i人)能做演员吗? 24:21 从细微之处感知一部戏能不能火?!以《梦华录》剧组为例 26:47 横店群演的一天是怎样的?——体力与热情缺一不可 30:45 上交手机的我,是失去自由还是重获自由? 34:33 “短剧”式的横店群演体验,鼓励我活在当下 36:03 离开横店“世外桃源”:汲取能量焕然一新的我想走好我的“连续剧”人生~ 40:05 听到这里,你也心动想做群演了吗:城市群演机会&注意信息甄别 41:45 为何在横店做群演时生命力迸发,面对机会敢争敢抢? 44:07 钱少、青春饭、机会少,却还愿意留在横店——生计需要&演员梦的双重动力 48:23 在横店“游戏不存档”的“临时”生活,反而更能做自己! 49:28 戏剧疗愈:心理学与表演结合,成年人安全释放情绪的“药” 53:24 如果孩子说想当演员,家长可以支持吗? 58:49 做不了演员,可以尝试这些“容错率高”的其他选项~ 🔗相关资源及引用开头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下期预告“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考公考编,自由职业?有人在两者之间摇摆,有人坚定二选一,也有人两手准备,每个人的选择背后都有其充分的理由。无论如何行事,我们其实都在遵循自己的感受,也许是对稳定的需要,对自由的向往,对挑战的偏好等等。考编成功固然能够换来一份稳定工资,但备考期间的种种苦楚也许只有经历过考编的人体会最是深刻,下一期我们将邀请到上岸的心理学同行弯弯(恭喜!)来分享这段考编的心路历程,看看在她的经历中,是什么要素支撑她挺过这段“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弯弯的故事吧! 📮联系方式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小红书:自在方圆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主播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1 h y 5 min
  3. 25 JUL

    E03 编曲、死亡救援与自学高考|衡中休学后的非主流成功自救(下)

    这一期是牛蛙故事的完结篇,他究竟是如何开始一步步走进那个看上去“遥不可及”的音乐梦呢?如何从学校的“边缘人”摇身一变成为音乐社群里大家眼中“天生的领导者”?如何一次次和其他同好天南地北的自发组织形成“死亡救援小队”?与死亡的亲密接触给他带了怎样的转变?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拿回学习的主动权,扛起自学的责任,在短短半年间就创造了一个自学高考的奇迹的?他的故事对于大家来说,真正可借鉴的点在哪里?请跟随我们的声音,慢慢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刚好中高考成绩出了,不知道听众朋友们现在所处什么人生阶段呢?是否为自己的学业或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慢下脚步的你,最近打算去做些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些呢?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想法和故事,唤出更多暗夜里的火种。 ⏰时间戳Part1 如何开始一个“遥不可及”的音乐梦? 03:21 在衡水中学就已经开始偷摸写歌了 04:54 开始的契机:另一个14岁的音乐人“前辈” 12:41 VERSE音乐人社团、网易云音乐的激励计划与野生音乐人崛起的时代 Part2 音乐社团与死亡救援 20:42 音乐圈带来了线上的“附近”,也带来了自我价值感 23:52 由爱好而凝聚,自发组织的“死亡救援小队” 32:42 与死亡的亲密接触,练就了怎样的心态 Part3 在家自学后的成功高考 37:19 从不愿返校、抗拒考试,到主动自学 41:06 “必须按我的节奏来!”——跟学习机构老师如何谈判 50:44 做学习的主人:自由与管控的平衡之道 56:41 找到高考的超越性意义:经历和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 01:01:45 不可复刻的成功 v.s. 可以借鉴的底层逻辑 🔗相关资源及引用07:42 崔庆龙老师的文章《当你不想动时需要的并不是休息》、《深度且具体: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 13:40 VERSE音乐社团 开头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中间间隔音乐:intro入夜 N.Warden  片尾插曲:单依纯《李白》 牛蛙的网易云账号:N.Warden 🎤下期预告或许你也幻想过作为演员演戏吗?对于毫无演艺经验的普通人来说,也许这并不是一件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下一期我们将邀请曾去横店做群演的泡芙,她是如何创造这份旁人意想不到的经历的?她在片场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在横店演戏的体验给她带来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下一期泡芙的故事吧~ 📮联系方式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小红书:自在方圆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主播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1 h y 8 min
  4. 14 JUL

    E02 乖学生的冒险|从衡中休学后的非主流成功自救(中)

    上一次没聊够,牛蛙表示还有很多想说的关键故事没说完,所以这次我们邀请他继续分享那些让他在休学期间成功“自救”的独特经历。曾经被身边人视为“乖孩子”、“好学生”的牛蛙在以往从来不做老师家长眼中“出格”的事情,而高中休学的经历反而赋予了他犯错、出格的空间和机会。一次疯狂的见网友的四川之旅,让牛蛙生长出了大胆尝试,并为自己的错误兜底的底气和智慧。 在本期播客的后半段,牛蛙也提到了他服药、停药、看医生和咨询师的体验,与主播们一起探讨,当下主流的心理咨询和医学体系可能有哪些地方做错了?青少年究竟需要怎样的帮助?如果你也在思索类似的问题,欢迎与我们互动留下你的体会和思考。 ⏰时间戳04:19 见网友的意义:第一次做“违背祖宗”的决定 06:59 与网友从线上到线下的连接:关系的意义 10:18 见网友、旅行与创作的驱动力:勇敢尝试,验证内心的想法 12:47 停药的决定和过程: 情绪减弱与动力压制的矛盾 15:34 意外而突然的停药带来的精神异常体验 20:17  网友突然失联——信任与担心 27:28 网友终于见面——自然、温暖、舒服的相处 31:16 停药和断断续续服药的风险与“折腾” 34:57 医生、 咨询师的角色:推动还是压制? 39:47 听众留言、主播感谢与下期预告 🔗相关资源及引用开头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结尾音乐:intro入夜 N.Warden  牛蛙的网易云账号:N.Warden 🎤下期预告考虑到时长,我们将牛蛙自己最想讲述的三个休学期间的故事切分成了两期节目,下一期节目我们会跟随牛蛙讲完剩余的两个故事,包括他如何开始音乐创作之旅,以及如何自学考入重点高校。这期节目最后的曲子是牛蛙自己的作品《intro入夜》,牛蛙是怎样做出这首曲子的呢,在此稍稍保留一点悬念,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联系方式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主播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44 min
  5. 24 JUN

    E01 “我也哭,但精神栖息地绝不放弃”|从衡中休学后的非主流成功自救

    本期节目邀请到Tina的高中同桌“牛蛙”,分享他从衡水中学休学,脱离主流教育轨道之后,又通过思考和检验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独特旅程。在这期播客里,我们聊到了对教育体制反思,性别规训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养育者的关键角色,以及游戏如何带来成长和自信而不是“成瘾”…… 也许你或你关心的人正在面临休学/停工/gap year的决策,我们希望这期播客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路。 ⏰时间戳衡中往事 03:44 那个离开衡中的同桌,用他的经历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 08:20 童年乐学善学的我并不能适应衡中的高压管理…(是不能分享的孤独让我难以适应衡中) 11:11 “下课不要聚众说话”——在衡中被压抑的社交需求 13:05 双向选择的组长与成员 · Tina的记忆:遇到一个愿意为大家“撑伞”的组长,是件幸运的事。 · 牛蛙的自述:我要去争取那份下放的权力,给组员提供一个自由空间。 18:33 衡水高分模式的另一面——“不学习就是犯罪”的教条 为什么决定从衡中休学? 22:16 牛蛙:为什么我最终决定休学? 25:50 “明明这个时候我应该感觉到难受,但是感觉不到那种难受”——靠药物和心理治疗撑不住在学校的心理消耗。 27:38 到底是要坚持上学,还是休学调整? 性别规训下的情绪表达差异 32:18 谈个恋爱、偷偷带手机——表面正常,暗处反抗 35:04 “别说了,别说了……”——男生谈悲伤被排斥的经验 36:34 双重出逃:从传统学校和“男生应该有的样子“中出逃 回望一路走来,是什么支撑着我? 38:23 “就算不一样,凭什么我的精神要死掉?” 39:26 家庭矛盾让我早早学会琢磨怎么解决问题 44:48 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养育者是什么体验? 61:11 牛蛙:“我也无助,我也哭,但精神栖息地对我那么重要,在这一点上我坚决不愿意放弃。” 64:40 音乐和游戏带来了“表达、享受、创造和社交”的渠道 72:29 家长眼中“游戏成瘾”背后蕴藏的丰富生命体验的机会 81:47 成功经验很可能无法复制,从第一步的个体情况就不同 不止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样受益 90:43 不着急“有用”的心流状态是最疗愈的,它也带来了意料外的长远收益 100:44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可能陷入了“寻找天职”的陷阱 106:21 “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重视过程的天才达芬奇也这么干 🔗相关资源及引用50:23 斯坦福监狱实验:Coursera平台的社会心理学课程第三单元“顺从、服从与去个性化”有斯坦福监狱实验纪录片的版权,可以通过此途径看到带字幕的免费影片和社会心理学分析。纪录片中有一幕提到,斯坦福实验人员曾安排扮演囚犯的学生的父母“探监”,当这些学生们向父母求救时,父母都选择相信斯坦福大学安排的实验是权威可靠的,因此没有一位父母去“解救”在实验中扮演囚犯的学生。 106:40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开头结尾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牛蛙的网易云账号:N.Warden 🎤下期预告牛蛙还有好多重要的故事没说完,下一期我们将呈现一些更具体的故事,展开聊聊牛蛙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重建自己的生活和精神栖息地的,包括如何夺回主体性、服药调整、找到同频社群、高效准备高考等内容。 📮联系方式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主播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1 h y 51 min
  6. 15 JUN

    【先导片】 从教室到诊室的青少年,带着敏感的触角行走人间

    大家好,欢迎来到“自在方圆”。我们是Tina和Yuki, 分别从事心理咨询师和(曾经)心理老师的行业。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聊现代生活中的压力与选择,尤其是职场与教育系统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我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从心理咨询的视角来理解孩子们在应试教育下的心理困境,以及思考ta们如何在系统内外寻求资源。虽然逃离系统的想法普遍存在,但理想化的生活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对话,展现更多系统内规则的存在作用,以及系统外灵活空间的探索,更邀请大家对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进行深入的感知和思考~ ⏰时间戳节目介绍03:15 - 播客起源:相聊甚欢,想记录下交流中有希望、有用、有趣的东西06:16 - 艺人朋友的惊人成就与独特经历--播客第一期精彩预告!07:45 - 播客名称“自在方圆”由来——想探索系统内外学习与工作的可能性09:25 - 听到“不想上班”“不想上学”的弦外之音11:22 - 有效休息的背面可能是切换生活方式的“张力” 第一问: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都是在培养“病人”吗? 15:42 - 压力传递链末端的孩子 17:27 - 学校领导有苦难言?压力的源头是怎么来的? 19:35 - 高压之下的保护——一点人性化支持也是有力量的 20:42 - 在帮助别人前,需要自己先带好氧气面罩 第二问:有心理困扰的孩子去医院有用吗?有什么用? 21:58 - 有效但效果有限,跟医生本人的专业和态度有很大关系 24:16 - 诊断是个“起点”:后期怎么用这张诊断书也许更重要 29:48 - 家长和孩子偏好的医生可能不一样 30:54 - 医生也有“大众点评”?! 32:58 - 医院的心理治疗排不上号,还有什么靠谱的心理咨询资源? 36:58 - 诊断的标签既可以会带来安全感,也可以会带来病耻感 40:10 - 抑郁症的新解释:更长远、更高维的智慧 43:42 - 荣格“阴影”与少年哪吒的力量 46:30 - 药物治疗缓解共有的症状,心理咨询关照个人独有的伤痛与成就 第三问:心理困扰这么多,其实是因为社会病了,可为何是孩子接受治疗? 50:06 - 孩子在高压环境里,缺乏退出机制 51:46 – 为什么心理治疗/咨询是个“好东西” 🔗相关资源及引用07:04 象牙塔边播客主页,及第一次做客的节目 11:15 崔庆龙老师微博链接 30:54 健康160 app 32:51 简单心理 app 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下期预告我们将和一位神秘音乐人进行对谈,透过他的个人故事去了解一个少年是如何横跨教育系统内外,找到属于他的自在的。 📮联系方式 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55 min

Acerca de

用声音记录人们如何在"系统规则"与"个体自由"之间活出自己的故事,用真实故事呈现系统内外各种学习和工作生活状态的可能性。

También te podría intere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