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漫步

E08 如何真正长出“主体性”?拒绝客体化

Hi,大家好,今年我感觉自己的收获非常大,其中之一就是感觉终于拿回主体性,

拥有主体性之后的人生,真!的!很!爽!

既然有主体意识,就有客体意识,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客体化的场景???

  •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是因为把自己客体化了
  • 一个人容易紧张的本质,是因为把自己客体化了……

许多人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失去了自我评判和行为准则,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如何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主体性?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拒绝客体化,拒绝被凝视,拒绝被评判和审视。

当我们不需要任何人,一个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自由,同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收听愉快!

00:01:07: 什么是主体意识?

00:02:17: 客体化的困境:如何在别人的眼中找到自我?

00:06:04: 婴儿—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自我主体性逐渐被磨灭的过程

  • 打压式教育会培养出自卑,恐惧,自我攻击,形成讨好型和缺爱型的人格;
  • 鼓励式教育会激发一个人的内驱力,长大后更容易形成勇敢,乐观,自信,高自尊,高配度感的品质。

00:10:21: 经历过哪些主体性缺失的时刻?

  • 不敢提需求;
  • 东亚打压式教育,导致被他人情绪影响,一直在被评判;

00:13:54: 如何重建主体性?

  • 方法1: 你是你的剧本里的主角,其他人都是npc
  • 方法2: 课题分离,停止为他人的情绪或人生负责(这个世界上的事,分为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和老天爷的事情)
  • 方法3:感受是精神生命的养料,学会为自己的感受付出,学会满足自己的需求
  • 方法4:我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我永远都有选择

00:21:54: 如何独立思考,减少二手生活?

00:23:16:大胆去尝试,去经历,去体验,去受伤—重要的是动词—去,大胆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00:24:06:能激发我的好奇心也能给我带来能量的4件事情:

逛博物馆,参观历史古迹,爬山,创作写作(实际远远不止这些……)

提到书籍:

《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