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劳东燕,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播客《法与远方》,@劳东燕2004
【本期主播&制作】小畅,电台DJ,@DJ周小畅
今天这一期,请到了我本人非常敬佩的、在公共表达领域始终怀抱正直、勇敢和善良的学者,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
其实我很早开始就一直关注劳老师在参与网上热点或社会事务讨论时的发言和文章,与她本人的相识机缘,也要感谢这段时间逆境和风波带给我的成长和思考。从她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种坚毅和无所畏惧的坦荡,这是我非常羡慕却很难抵达的人生状态,我们时常会有顾虑,也会有软肋,当然自身可能也不够强大,内心也不够硬气,尤其在如今的公共舆论场,一想到观点的表达要如何做到让人无可指摘呢?想想算了,不说也罢。
在我被风暴席卷的时候,我从不在意网络暴徒怎么看怎么想,但我非常在意自己心底里一直被感召的那些榜样,那些举着火把在前方照亮我的微光,我期待来自他们的力量和支持,而我非常幸运地如愿得到了,我非常感恩。而在这些力量中,就有来自劳老师在私信后台交付我的坦诚和真心。身为一个刑法学教授,她的气质常常给人以冷峻、犀利和果敢的印象,但自从接触了她本人以后,我看到了更多她内心非常温暖善良的底色。无论网上还是线下,她会为那些素不相识但处境艰难的人而真正牵动心绪、付诸关切,比如在这期采访的后半段,她有提到一些网络热点事件,她本可以无须将争议和谩骂引到自己身上,但她非常担心事件主人公承受不住网暴而自杀,所以她几乎毫不犹豫一次次站出来为那些在舆论中处于劣势的人声援,从法律角度说了公道话。我们后来在吃饭的时候闲聊,我说您当时说的是不是那个女生,她说对,我就怕她自杀,我说果然是她,因为当时我也很担心她。就是很多次这种心照不宣的时刻,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女性之间独有的惺惺相惜。
这次聊天之后,我看到了劳老师更新了一条微博:
我2022年2月基于偶然的因素来到微博。回想起来,多少要庆幸当初的冲动。通过微博,我认识了不少法律圈外的朋友,尤其是相知相遇了一些年轻的女性朋友。她们比年轻时候的我要优秀,也更具个性,更有活力。在网上萍水相逢,给了我很多不求回报的无功利的坚定支持。正是这样的支持,让我更有力量,也衷心地觉得不应该轻言放弃。所以,尽管网上的喧嚣有时对我造成一些干扰,我仍然感念互联网的连接,让我这样不善社交的人,也可以有意外而美好的邂逅,与闪闪发光的女性在网上相遇。
没有要告别的意思,只是突然有些感慨,说一下此刻我内心的真实感受。被更多的人认识,并由此使得在我这个年龄,仍能够交到三观一致的新朋友,生活确实是厚待于我。非常感念网络能让我们有这样的相遇。我觉得自己在微博上好像待很久了,但其实也就三年九个月,并且期间还由于各种因素而大段地留白。
看完这些话,连同那天的交谈,我度过了一个生命中无比治愈的夜晚。其实,这段文字也是我心底想说的。感恩这意外而美好的邂逅,感谢这些闪闪发光的女性,让我不断长出新的力量,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
在正片开始之前,我想用劳老师也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尽量保持在场,等待时机的同时,做还能做的一些努力。
【内容提要】
04:22 正片开始
04:35 在2019年进入公共表达领域之前,您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上网?
06:03 短短六年时间,有否感受到上网人群结构的变化?
08:10 如何看待教育认知背景差异巨大、没有沟通基础的受众在网上汇聚并交锋?
11:54 劳教授身上最令我钦佩的人类品质:坦荡。
12:16 这种游刃有余的应对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战斗中”习得的?
13:42 毅然决然从体制内体面稳定的岗位辞职,是察觉到性格中哪里不适合?
16:24 既然已经感觉到不适合,年轻人在职场中何时能say no?
19:08 找工作比找对象的容错率高多了,值得更宽更多的尝试。
21:15 东亚女性要过两关:感情/婚姻、孩子。
24:17 反社会规训:独立女性事业家庭两手抓,两手都能硬?
25:33 劳教授的育儿经:培养自信和自驱,静待花开
28:43 亲子关系和谐的小密码:抓大放小,找不可替代性,警惕密集母职。
31:01 捡手机文学、偷拍偷录行为牵涉出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分的模糊
37:09 您是如何把握对公共议题的讨论边界的呢?
40:16 “真与善之间如果相矛盾,我首先选择善”
43:06 判定网暴的直接责任之困难
47:12 平台对网暴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该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和监管责任?
52:26 有的法律框架、学术环境或平台规则,在保护像您这样敢于发声的学者方面,起到了怎样的支撑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加固这些支撑?
54:58 为什么法律学者出圈,更容易面临各种风险?
56:03 罗翔老师对此问题的解读
56:40 公法学者的委屈:监督约束公权力部门行使权力,保护广大老百姓的核心利益,却依然要被老百姓误解、被骂。
59:23 普罗大众即便能做到换位思考,换了谁的位?
01:00:56 重刑和株连制度呼声甚高,还是因为一部分人并不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和比例原则
01:06:09 出于什么样的社会群体心理,会让大家对犯了小错的普通受害者如此苛刻?
01:09:21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记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公开。
01:11:09 与强者站在一起,苛求一个“完美受害者”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01:14:33 人性的弱点的现实问题,但是制度对于人性的引领更重要
01:16:25 公共领域发声的意义:共有知识只有大声言说出来才能变成公共常识
01:22:29 就我国目前而言,法律对于当今新技术的适应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01:28:12 信源语料遭污染成为AI造假的巨大隐患,立法亟待跟上
01:37:23 “人脸识别的风险,我预测的都在,我没预测的也已经出现”
01:41:09 作为自媒体博主很想问:劳教授是如何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的?
01:47:23 人在处于网暴中心时刻,更不要无条件进行自我归罪、自我追责和审查
01:51:39 最反差最感动的part:作为一名刑法学者,性格底色中居然尚保有如此温暖部分
01:57:20 最看重的人类品质
01:57:49 劳教授反问小畅1:为什么一个经常与明星艺人打交道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会想到要找这样严肃正经的学者教授?
01:59:38 劳教授反问小畅2:真实接触前后,对我这样一个人的观感和印象有何不同?
【SongList】Sia《I’m Still Here》
【互动】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QQ音乐/荔枝FM搜索播客:小畅翻牌|开小灶
微博/视频号/小红书/即刻:DJ周小畅
微信:diagu0709(加我请自报家门,沉默视监太久我会删哦……)
抖音:DJ周小畅(嗲姑)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semana
- Publicado24 de noviembre de 2025, 12:00 a.m. UTC
- Duración2 h y 6 min
- ClasificaciónA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