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芒果

FlippedMango

淡淡的、轻松的声音笔记。 聊自我成长、心理学、和一切宏大却又和心灵息息相关的事情。 关于Mango:自媒体博主,学口译的英国留子,目前在上海某心理公司做运营。 小红书/B站/公众号:@FlippedMango 想象你的心是一杯有杂质的水,希望听完之后,它又变得纯净起来:)) 每周二早6点更新。

  1. E14 25+身心自救:下班就累瘫,如何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双重衰老

    6月24日

    E14 25+身心自救:下班就累瘫,如何面对身体和情绪的双重衰老

    💆‍♀️ 嗨朋友们,本期是人人都应该关心的健康话题!:)) 为什么25岁后Mango真正开始看重自己的身体了?身心健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状态?除了身体衰老外,为什么现代人还在经历着情绪衰老,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身心的求救信号?本期都一一解答了,祝你收听愉快&保持健康! 🥭 1:57 25岁后我开始注重健康了 5:09 为身心健康做的一些微小努力 7:43 身心健康是种什么样的状态? 11:27 情绪衰老 vs 如如不动 17:47 🌟如何系统性提高身心健康(身体、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适应、习惯和心态) 💛本期听友福利 在LemonBox小程序测试下单,记得输入专属下单优惠码【FZMG01】 下单任意定制营养包即赠「便携收纳包」。确认收货后,扫码添加健康伙伴发送【小包】领取 实付满 599 元加赠「不二兔帆布包」✍️ 提到的韩国博主Jumi 如如不动:源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如” 指真如本性(宇宙万物的本质空性),“不动” 指不被外境的生灭、善恶、美丑所干扰。 2分钟法则:将目标拆解为 “2 分钟内可完成的小事”,绕过心理阻力,让行动自然发生。 彩虹饮食法:每日摄入5种颜色蔬菜、3种以上水果。 🎵 juicy fruit by snoozybeats 💌 cfishbala@gmail.com 全平台@FlippedMango

    34 分鐘
  2. E13 冒名顶替综合症:啊,我们那无处可寻的配得感

    6月16日

    E13 冒名顶替综合症:啊,我们那无处可寻的配得感

    🤔 你有没有过在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冒名顶替的人,不认可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觉得我是不是好像不配?我是不是只是冒充的一个成功者?是不是总会有一个人过来把我揭穿?这些都是【冒名顶替现象】的表现,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收听愉快! 🥭 03:25 Mango的冒名顶替时刻们 09:12 很多人都曾面临这个问题,尤其成功人士 10:24 付出与回报绑定,让我们的心态陷入恶性循环 18:40 这带来的后果 23:04 努力去做事,经常庆祝 24:45 女性与金钱羞耻 ✍️ 冒名顶替者现象:指个体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名不副实,即便取得成就也归咎于运气或他人帮助,始终担心被揭穿“无能”的心理状态。 自我价值感的三个层面: - doing(行为层面):通过做事成果(如成就、表现)定义自我价值; - having(拥有层面):以拥有的物质、地位等外在事物衡量自身价值; - being(存在层面):认可自身本质价值,不依赖外在条件的内在自我认同。 《Lean In》:谢丽尔·桑德伯格所著,呼吁女性打破职场与社会偏见,主动“前倾”争取机会,探讨性别平等与女性领导力的书籍。 Liking Gap:人们会普遍低估别人对自己的喜欢的程度。 邓宁 - 克鲁格效应:能力欠缺者易高估自身水平(愚昧之巅),能力提升后才意识到不足(绝望之谷),体现认知偏差与能力的非线性关系。 金钱脚本:个体在成长中形成的关于金钱的潜意识信念体系,如“赚钱=牺牲幸福”等,影响消费、储蓄等经济行为。 🎵 juicy fruit by snoozybeats 💌 cfishbala@gmail.com 全平台@FlippedMango

    28 分鐘
  3. E12 知足常乐:拥有野心的人,怎样让自己容易满足?

    6月2日

    E12 知足常乐:拥有野心的人,怎样让自己容易满足?

    🏃 假期结束,又返工喽。今天这期跟大家聊知足常乐。什么是真正的知足、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满足、以及如何做到真正的安住当下,学会感恩。 我怎么总是想要更多,就像一个永远在跑步机上原地跑的人? 这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或许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疑问。希望今天这期也能给你提供些新鲜视角,收听愉快! 🥭 05:31 我们都有本自具足的内心 08:55 总无法获得满足的原因 15:13 社会比较带来的相对剥夺感 19:02 追求野心与享受当下也并不冲突 19:48 为什么开悟后会失去动力? 23:47 如何保持知足常乐的心 ✍️ 你为什么总不满足?cr@坨比Toby 适应水平理论/享乐跑步机/享乐适应:人们在追求幸福和满足时,往往会陷入一种无法获得长期满足感的循环。这个现象就像是在一条跑步机上奔跑,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但一旦适应了新的情境或获得了新的物质条件,幸福感往往会回到原来的水平。 视频:为什么开悟后会失去动力? 自我决定理论:你的目标来源于自己内在动机的时候,是更加能促进个体成长和幸福感的。 circle of competence 能力圈:芒格和巴菲特长期坚持的投资原则,成功的投资和决策在于你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并在这个范围里面去行动。 🎵 juicy fruit by snoozybeats 💌 cfishbala@gmail.com 全平台@FlippedMango

    32 分鐘
  4. E10 当友情渐行渐远:如何面对那些离开的、留下的?

    5月13日

    E10 当友情渐行渐远:如何面对那些离开的、留下的?

    📢【投稿邀约】 下周520想出一档关于爱的节目,想收集大家在爱情中心被点亮瞬间的小故事!欢迎大家将录音文件投稿给📮 cfishbala@gmail.com 或者添加vx itsmangohi 发送! 👩‍❤️‍👩 今天这期聊聊大家都很感兴趣的友谊话题!我提到了友谊渐远的原因、如何面对日常中那些离开的、留下的、以及相关的研究和电影。收听愉快,我的听众好朋友们! 🥭 00:00 来投稿吧! 03:42 伟大的女性友谊《那不勒斯四部曲》 06:21 我们对于友谊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13:21 用佛教理解关系的变化 14:13 赋权很重要,但也要敢于离开一段消耗的友谊 19:08 《玛丽和马克思》与远方的朋友 ✍️ 《那不勒斯四部曲》: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匿名作者)的代表作,包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部小说。以那不勒斯贫民区为背景,通过莉拉与埃莱娜两位女性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与竞争,探讨性别、阶级、成长与自我认同,被誉为 “女性友谊的史诗”,兼具细腻心理刻画与社会批判。 友谊发展阶段论: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塞尔曼(Robert Selman)提出的儿童友谊发展理论,将其分为 5 个阶段: 3-6 岁:短暂游戏伙伴(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即时互动); 6-8 岁:单向帮助阶段(“他帮我,所以是朋友”); 8-10 岁:双向公平阶段(强调互惠与信任); 10-12 岁:亲密共享阶段(重视情感支持与价值观共鸣); 12 岁 +:自主相互依赖阶段(成熟友谊,尊重彼此独立性)。 缘起无常:佛教核心概念。二者结合阐释世间本质:万物依赖条件存在,且必然经历成、住、坏、空,故执着于 “常” 或 “我” 会导致痛苦,主张以空性智慧看待现象。 《玛丽和马克思》:2009 年澳大利亚定格动画电影,讲述澳洲小女孩玛丽(8 岁,自卑敏感)与美国中年男子马克思(44 岁,自闭症患者)长达 20 年的笔友故事。以黑色幽默与温情交织的风格,探讨孤独、接纳、生命意义,突破动画的年龄限制,呈现深刻的人性观察。 🎵 juicy fruit by snoozybeats 💌 cfishbala@gmail.com 全平台@FlippedMango

    24 分鐘

簡介

淡淡的、轻松的声音笔记。 聊自我成长、心理学、和一切宏大却又和心灵息息相关的事情。 关于Mango:自媒体博主,学口译的英国留子,目前在上海某心理公司做运营。 小红书/B站/公众号:@FlippedMango 想象你的心是一杯有杂质的水,希望听完之后,它又变得纯净起来:)) 每周二早6点更新。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