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探討「財務自我效能感」(FSE),也就是財務信心。節目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解析信心是一種可後天培養的信念,而非客觀能力。內容涵蓋影響信心的三大要素、社會與家庭背景因素,並提供建立個人化交易系統、累積微小成功、尋找榜樣社群等多種具體方法,幫助聽眾將金融知識化為實際行動,克服心理障礙,穩健地朝財務目標邁進。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 (00:44) 節目主題介紹:如何建立財務信心 - 點出許多人並非沒有能力,而是缺乏相信自己能達成財務目標的信心。
- (05:00) 核心概念定義:財務自我效能感 (FSE) - 解釋財務信心是一種「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信念,而非單純的金融知識或技能。
- (06:58) 講者親身經歷:面對專業交易員的自我懷疑 - 分享自身受邀演講時,即便具備專業知識,仍因面對前輩而感到信心不足的經驗。
- (10:33) 主觀感受 vs. 客觀能力:高獲利不等於高信心 - 強調 FSE 是一種主觀評估,與學經歷或實際績效不完全劃上等號。
- (12:16) 領域特定性:不同財務領域信心各異 - 指出管理預算的能力不代表投資決策的信心,需針對性培養。
- (14:46) 精準信念 vs. 盲目自信:FSE 的具體性 - 區分健康的 FSE (相信能執行計畫) 與模糊的過度自信 (覺得自己隨便買都賺)。
- (18:36) FSE 三大要素之一:財務控制感 - 探討個人對於能否掌控自身財務行為 (如進出場點、風險) 的主觀感受。
- (19:29) FSE 三大要素之二:情緒韌性 - 分析面對虧損或財務壓力時的心理恢復能力,是維持信心的關鍵。
- (23:50) 社會與環境因素:家庭背景與婚姻的影響 - 揭示性別、婚姻狀態、父母的金錢觀等後天因素如何形塑個人的 FSE。
- (26:28) FSE 可後天培養:信心是學習而來的 - 引用心理學家 Bandura 的理論,說明 FSE 可透過成功經驗、觀察學習等方式後天養成。
- (30:38) 提升方法一:從微小成功開始 - 建議設定「過程導向」的小目標 (如確實停損),並從小額、模擬單開始累積成功經驗。
- (32:25) 提升方法二:尋找榜樣與正向社群 - 強調找到可模仿的典範,並加入能提供支持與正向回饋的社群,有助於建立信心。
- (35:00) 提升方法三:運用心理建設與肯定性話語 - 教導如何透過想像預演和正向語言,將自我懷疑轉化為肯定句,強化內心力量。
- (36:17) 提升方法四:打造可信任的個人化系統 - 指出與其追求最好的策略,不如建立一個自己能理解、能順手執行的客製化交易系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Semiweekly
- PublishedSeptember 19, 2025 at 9:30 AM UTC
- Length49 min
- Season8
- Episode76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