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I营销科学∞艺术

EP.82 AI时代内容营销要赢?先搞懂AI的3大颠覆:闭环迭代、超现实表达、规模化个性 -《生成》解读 15

在生成式 AI 技术爆发的当下,内容营销正经历从 “批量生产” 到 “精准共鸣”、从 “传统美学” 到 “超现实表达” 的根本性变革。

本期播客为《生成:AI生产力重构营销新范式》新书解读第十五章,围绕生成 AI 如何重塑内容营销逻辑、构建人机协同新生态、催生全新美学体系三大核心议题,拆解企业在 2025 年及未来的破局路径。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

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SHOWNOTES:

0:47    内容营销的新范式:从创意到新美学

2:21    多模态内容理解能力的技术基础

3:31    AI驱动的个性化内容生产案例:马拉松与游乐场应用

6:15    AI仿真预测内容效果与闭环优化机制

8:24    人机协同创造:智能体模式与创意迭代

10:05   AI催生超现实主义新美学

12:18   内容智能体的整体架构与企业知识库建设

14:49   AI在内容营销中的广泛应用场景展望

16:09   内容制胜的四大核心要素:大量、多元、速度、成本

一、核心变革:多模态能力打破内容营销的 “单一感知困局”

内容营销的本质是 “品牌与消费者的感官对话”,而 AI 的多模态能力,正将这场对话从 “单向输出” 升级为 “多元交互”。

过去,企业内容创作常陷入 “千人一面” 的困境 —— 广告片、社媒文案、官网图文采用统一模板,难以触达不同需求的用户。

如今,AI 的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它能精准解读图文、语音、视频、甚至电脑桌面操作等多元信息,从模糊的手机拍摄场景中识别人物状态,从杂乱的文本中提取核心观点,为 “个体化内容服务” 奠定技术基础。

典型案例早已落地:凯丽石为马拉松赛事打造的智能在线包装系统,不仅能通过多视窗呈现赛事进程,更能为每位参赛者批量生成专属纪念视频,让普通跑者从 “背景板” 变为 “主角”;欢乐谷等游乐场所的 AI 匹配系统,仅需用户一张面部照片,就能从海量监控影像中筛选出其在过山车、海盗船等项目中的最佳瞬间并自动拼接。

这些应用印证了一个核心观点:未来的内容营销,“个性化” 不是加分项,而是生存基础,而 AI 是实现规模化个性化的唯一路径

二、效率革命:AI 闭环体系让内容从 “盲目生产” 到 “精准迭代”

内容营销的最大痛点,莫过于 “投入与效果脱节”—— 企业耗费大量资源创作内容,却无法预判市场反馈,只能依赖 “投放后复盘” 被动调整。AI 构建的 “创造 - 分析 - 评估 - 优化” 闭环,彻底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

1. 前置预测:AI 仿真替代 “市场试错”

通过 AI 仿真技术,企业无需将内容投入市场,就能模拟消费者的观看行为:用户会在哪个时间点跳过视频?对哪个画面的注意力最集中?会产生正面还是负面情绪?这些关键数据能提前指导内容优化,避免 “无效创作”。

例如某快消品牌在推出新品广告前,通过 AI 仿真发现年轻用户对 “产品功能演示” 兴趣较低,随即调整为 “场景化生活故事”,最终投放后点击率提升 37%。

2. 数据驱动:从 “复刻热门” 到 “掌握规律”

很多企业在内容创作中习惯 “跟风热门”,但 AI 的价值在于穿透表面现象,挖掘热门内容背后的底层逻辑。它能分析高观看量、高转化率内容的共性 —— 是 “情感共鸣点”“视觉风格” 还是 “叙事节奏”,再结合企业自身高反馈内容的特质,形成专属创作方法论。

这种 “基于规律的创新”,远比 “盲目复刻” 更能持续产出有效内容。

3. 核心结论:内容不是 “一次性动作”,而是 “动态循环系统”

AI 闭环的本质,是让内容创作从 “依赖灵感的艺术” 变为 “数据驱动的科学”。

企业无需追求 “绝对最好” 的内容 —— 因为内容偏好具有极强的个体差异性,上海用户喜欢的 “精致感” 未必符合东北用户的 “接地气” 需求,关键是通过闭环持续迭代,让 “合适的内容” 精准触达 “合适的人”。

三、模式创新:人机协同构建内容营销的 “智能体生态”

当 AI 具备了生成能力,“人类创作者会被替代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变革,是人类与 AI 形成 “双向赋能” 的智能体模式,共同开拓创意边界。

1. 人机分工:各展所长,互补共赢

人类的核心优势在于 “直觉、情感与突破性创意”,能提出 “超现实”“跨领域” 的大胆想法;AI 的核心优势在于 “数据处理、模式识别与规模化执行”,能将人类的创意快速落地为多元内容。

例如某影视团队,AI 负责完成 “粒子化消散” 的视觉效果、历史场景的还原、配音配乐的生成,最终作品既保留了人类的情感深度,又实现了传统技术难以达成的视觉冲击。

2. 双向学习:从 “单向指导” 到 “共同进化”

优秀的人机协同不是 “人类指挥 AI”,而是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AI 通过分析人类创作案例,掌握创意逻辑与美学偏好;人类则从 AI 的分析结果中获得新灵感 —— 比如 AI 发现 “奢侈品材质 + 日常用品” 的跨界设计更易引发讨论,人类据此创作出 “青铜器汉堡”“名牌包质感鞋子” 等爆款内容。这种 “双向学习”,让创意产出效率与质量实现双重突破。

四、美学升级:AI 催生内容营销的 “超现实主义新趋势”

传统内容创作受限于物理规则与技术能力,美学表达多停留在 “写实”“唯美” 层面;而 AI 的出现,打破了现实边界,催生了 “超现实主义美学”,这成为内容营销的差异化竞争关键点。

AI 构建的超现实美学,具有两大核心特征:一是 “打破物理限制”,比如让人物瞬间从地球跃至月球、与东北虎并肩而立,或是让产品在虚拟场景中 “分解重组”;二是 “跨时空对话”,比如通过 AI 技术让历史人物 “穿越” 到现代,或是让虚拟偶像与真实明星同台互动。这些场景不仅视觉冲击力强,更能引发用户的 “好奇心与情感共鸣”,成为社交平台的传播爆点。

AI 的美学价值,不是 “复刻人类审美”,而是 “拓展审美边界”。人类创作者需要主动向 AI 学习 —— 理解其能实现的技术可能性,再结合自身的情感洞察,共同定义未来的内容美学标准。

五、落地关键:2025 年内容营销制胜的 “四大核心要素”

在 AI 技术已广泛应用的当下,企业如何抓住先机?关键要落实 “大量、多元、速度、成本” 四大要素,这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八字口诀”。

  • 大量:借助 AI 实现规模化内容生产,覆盖更多细分场景 —— 例如某母婴品牌通过 AI,每月生成 200 + 条针对 “孕期护理”“辅食制作”“亲子互动” 的短视频,满足不同阶段用户需求;
  • 多元:从 “单一形式” 转向 “多模态组合”,文字、图片、短视频、互动海报、虚拟直播等形式协同发力,适配不同平台特性与用户习惯;
  • 速度:缩短内容创作周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 例如某运动品牌在赛事热点发生后,通过 AI 在 1 小时内生成赛事回顾视频、海报与文案,抢占传播黄金期;
  • 成本:通过 AI 降低创作成本,将资源集中在 “核心创意” 上 —— 某美妆品牌借助 AI 生成产品试用视频,成本仅为传统拍摄的 1/10,却实现了同等甚至更高的转化效果。

AI 不是 “工具”,而是内容营销的 “新伙伴”

生成 AI 对内容营销的重构,不是 “技术替代人类”,而是 “技术赋能人类”—— 它让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让内容迭代更精准,让创意边界更广阔,让美学表达更丰富。在 2025 年及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 “人类创意与 AI 能力的融合深度”。

与其犹豫观望,不如主动拥抱变革:构建人机协同的智能体模式,打造专属内容知识库,以 “大量、多元、速度、成本” 为落地准则,在从 “创意到新美学” 的进化之路上,实现商业价值与品牌影响力的双重增长。

Takeaway 

1、生成 AI 正推动内容营销从 “批量生产” 向 “精准共鸣”、“传统美学” 向 “超现实表达” 深度变革

2、AI 多模态能力是实现 “规模化个性化内容服务” 的核心技术基础,可打破单一感知交互困局

3、内容营销需构建 “创造 - 分析 - 评估 - 优化” AI 闭环,用前置仿真替代市场试错,避免无效创作

4、内容优化应穿透热门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