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與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合理的誘因設計卻常常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這種普遍的失敗,往往源於對人們如何解讀誘因中隱含與明確訊號的根本性誤解 。核心挑戰在於,設計者希望鼓勵的行為與誘因實際引導出的行為之間存在落差。例如,企業可能旨在促進「團隊合作」,卻將獎勵制度建立在「個人成功」的基礎上,無意中助長了內部競爭而非協作 。同樣地,鼓勵「創新」卻同時「懲罰失敗」(如延遲晉升)會傳達一種矛盾的訊息,抑制了創造力和承擔風險的意願 。此外,強調「品質至上」的公司若以「數量」來衡量員工績效,也可能導致產出品質下降 。本書指出,這些內在的不一致性導致了葛尼奇所稱的「混合訊號」,這正是誘因系統失效的主要原因 。
本書的觀點揭示了誘因理論從傳統理性假設向行為細微之處的演變。傳統經濟學模型常假設決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葛尼奇作為行為經濟學家,其著作融入了實地實驗、行為經濟學和賽局理論的洞察,這標誌著該領域正朝向更具心理學基礎和實證驗證的方法發展 。這意味著,有效的誘因設計不僅僅是計算金錢價值,更需要理解誘因如何被感知,以及它們在心理和社會層面如何影響行為。這種轉變要求實踐者超越簡單的「胡蘿蔔加大棒」模式,採取一種更為細緻、以人為本的方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Một tuần hai lần
- Đã xuất bảnlúc 23:30 UTC 26 tháng 9, 2025
- Thời lượng8 phút
- Mùa1
- Tập46
- Xếp hạngSạ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