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經的人類學散步指南》

EP05 從拜占庭到鄂圖曼:穿越千年歷史的伊斯坦堡三寶 Part III - 走進地下宮殿


這一集我們帶大家過馬路,再深入地底,
來到伊斯坦堡三寶中,最具有神秘氛圍的「地下水宮殿」。

一座建於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期的「大型地下蓄水池」,
歷經了 1700 多年歷史,
時至今日已成為伊斯坦堡的人氣景點之一,
也是丹布朗的小說和電影「地獄」最終大結局的場景。

建造蓄水池所使用的 336 根石柱全數來自於回收的廢棄希臘羅馬時期建築,
也因此石柱造型不同,
其中包括一根表面佈滿同心圓水滴型浮雕的「流淚柱」,
還有兩顆倒放和橫放的梅杜莎頭雕像基座,
當初建造時應該壓根沒想過有一天這裡會變成觀光勝地吧!

而水池中的魚,
不僅是揭開被遺忘數百年並且塵封已久的地下蓄水池的關鍵線索,
更是古代拜占庭人用來監控水中是否被下毒的「毒物監控機制」!

讓我們一起去這座神秘的地下宮殿探險吧~


🔔 不是宮殿的「地下水宮殿」
🔔 為了省錢四處撿資源回收蓋成的地下蓄水池
🔔 流淚柱和倒放梅杜莎頭的謎團
🔔 古代人的「毒物監控機制」竟然是魚!


🔔也歡迎在社群媒體追蹤我們喔~
📍 Facebook:《不正經的人類學生活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76031613409
📍 Instagram:curious.anthro
📍 Blog:《不正經的人類學生活指南》 https://cathychang0501.pixnet.net/blog
🤝 合作邀約:curious.anthro@gmail.com
💰打賞給我們: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6410f483-9bbe-46aa-8d31-89cda0231ceb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