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未來

零碳未來

《零碳未來》節目,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1. HÁ 14 H

    EP177:太陽光電新目標,屋頂啟動減碳行動 ft. 能源署副署長 吳志偉

    【本集採遠端錄音,錄音時間 2025.07.08】面對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台灣積極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本集《零碳未來》邀請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深入解析台灣再生能源─太陽光電的發展現況與未來挑戰。國際能源總署估算2050年綠能發電需占七成以上,台灣亦設定2050年60~70%再生能源占比,短期目標2025年達20%。然而因半導體與AI帶動用電快速增長,以及風場建設延宕,再加上土地有限,台灣將目標延至2026年達成。副署長吳志偉分享,目前台灣累計太陽光電安裝量達14.6GW,屋頂型安裝量已超越原先目標,地面型則受限較多,未來推動重點會更集中於屋頂光電與土地複合利用,例如魚電共生、校園風雨球場、閒置設施活化等,兼顧綠能與原有功能。為鼓勵民間與企業參與,政府除20年保證收購政策外,亦推出小屋頂獎勵方案,針對20KW以下屋頂光電提供加碼補助,並簡化申請流程、推動線上審查。一般四口之家裝設約4~5KW即可自給自足或售電回收成本。集合住宅亦可透過管委會整合申請,兼顧環保與管理收益。面對未來AI與數據中心高耗電趨勢,能源署持續滾動檢討政策與獎勵機制,期望全民參與,從自家屋頂做起,一起推動能源轉型、邁向淨零碳排。

    21min
  2. 23 DE JUN.

    EP174:空中的減碳,華航的永續挑戰 ft. 中華航空永續長 鄭智仁

    航空業如何在飛得更遠的同時,也能走向永續未來?本集邀請中華航空公司永續長鄭志仁,深入剖析華航多年來在減碳與永續管理上的具體行動,從空中到地面的轉型策略,為聽眾揭開航空產業淨零路徑的關鍵思維與行動實踐。運輸業尤其是航空業雖佔排放比例不高,但因高空排放的輻射效應,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鄭永續長分享,早在2008年華航便率先展開溫室氣體盤查,並於2009年發布首份碳排報告書,逐步建立科學化、可查驗的永續管理架構。在組織面,華航成立企業環境委員會與環境部,導入ISO 14000與能源管理系統,明確劃分空中與地面的減碳目標。空中部分,華航依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政策,設定2020年後碳排「零成長」,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地面部分則分階段推進,包括2025年碳排較2023年減少5%、2030年減量15%、2050年達成淨零。不僅設定目標,華航也積極投入實踐行動。地面方面,從汰換冰水主機、引進太陽能板、電力回升系統,到推動維修車隊與公務車的電動化,甚至提供員工電動車充電設施,展現企業全方位的轉型決心。在再生能源推廣方面,華航成為桃園機場首家設置太陽能板的企業,更立下2030年達成自用電力10%由太陽能供應的目標。此外,華航也是台灣航空業中第一家加入SBTi(科學減碳目標倡議)並通過審查的公司,設定2030年碳排效率較2019年提升26%。這不僅展現國際接軌的行動力,也反映華航十多年來在氣候治理上的堅持與累積。透過KPI管理、國際評比學習、異業交流與內部創新激勵,華航打造出屬於自身的永續管理文化與策略路徑。從一張白紙出發,走出被全球永續圈看見的減碳航道。想知道航空業減碳怎麼做?華航還有什麼創新策略?敬請鎖定《零碳未來》!

    24min
  3. 16 DE JUN.

    EP173:航空業減碳趨勢,華航永續行動全解析 ft. 中華航空永續長 鄭智仁

    🔋 核心議題:全球碳排放現況與航空業減碳挑戰華航空中與地面雙軌減碳目標國際評比、產官學合作、標竿學習經驗ESG永續治理與企業環境委員會運作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航空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減碳壓力與挑戰。本集特別邀請中華航空永續長鄭智仁,帶領聽眾深入了解航空業如何在 2050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下,積極推動企業轉型、落實永續經營,並在國內外樹立標竿。鄭智仁永續長在節目中首先分享了全球碳排放的現況,以及航空業在這波減碳浪潮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隨著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各國政府相繼訂定更嚴格的碳排放標準,航空公司必須加快腳步,從營運管理、技術創新到供應鏈協作,全方位推動減碳行動。華航作為台灣航空業的領頭羊,早在多年前便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導入 ISO 14064及 ISO 50001等國際環境與能源管理系統,確保碳排放數據的透明與精準,並逐步建立標準化的減碳流程。在實際作為上,華航推動「空中與地面雙軌減碳」策略,從飛航燃油效率提升、航機更新、航線優化,到地面運具電動化、機場設施再生能源導入等多面向著手。節目中提及,華航積極引進新一代節能飛機,並透過數據分析優化飛行路徑,有效降低燃油消耗與碳排放。此外,也在地面設施導入太陽能發電、電力回升系統等創新應用,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這些措施不僅符合國際趨勢,也展現企業對環境責任的積極承諾。華航的減碳行動並不僅止於自身營運,更進一步參與國際永續評比,與全球航空業標竿企業交流經驗,並積極與產官學界合作,推動永續技術研發與標準制定。永續長強調,企業在追求營運績效的同時,必須兼顧社會責任與環境保護,這也是華航成立企業環境委員會、強化ESG永續治理架構的初衷。透過跨部門協作與專業分工,華航不僅提升了企業內部的永續治理能力,也為台灣航空業建立了可供借鏡的實務經驗。最後,談到員工與社會大眾在永續行動中的重要角色。華航透過內部教育訓練與外部倡議活動,鼓勵員工主動參與減碳行動,並與社會各界攜手推動綠色生活。未來,華航將持續強化與供應鏈夥伴的合作,推動更多創新減碳科技,並積極回應國際永續發展趨勢,為台灣航空業的淨零轉型貢獻力量。

    36min
  4. 2 DE JUN.

    EP171:AI資料中心與綠電,零碳時代的電力智慧 ft.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梁佩芳博士

    歡迎點此寫電子小紙條給主持人,分享您對節目的感想。本集《零碳未來》邀請工研院綠能及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梁佩芳,深入探討IEA(國際能源總署)最新「能源與人工智慧報告」,分析AI資料中心背後的龐大用電量與再生能源需求。梁副所長指出,全球資料中心集中於歐美、日韓、新加坡等地,台灣也積極佈局。2022年全球資料中心耗電約4600億度電,遠超台灣年用電量的兩倍,預估2030年將達到接近一兆度電,占全球總用電的4%以上,對各國電力系統形成壓力。目前全球僅少數資料中心完全採用綠電,像 Google積極購買再生能源憑證並承諾2030年實現全時無碳電力(24/7 Carbon-Free Energy),但多數仍倚賴傳統灰電。台灣再生能源占比約10%,資料中心用電持續增長,若無綠電供應對策,勢必加劇電網負擔。梁副所長指出,台灣現行「電證合一」制度雖確保再生能源成本透明,但再生電力與實際用電匹配度不足,尤其太陽能和風能無法全天供電,夜間電力缺口更明顯。面對資料中心及AI算力的高速發展,梁副所長提出三項策略:一是透過離岸風電及跨區海纜傳輸電力;二是建構大型儲能系統,平衡尖峰負載;三是提升用戶端的彈性,尤其是資料中心運算具備時段調整彈性,可透過AI模組,根據電力系統供需調度,將部分非即時運算工作延後或轉移到綠電充足地區,達到節能與綠電匹配的雙贏局面。此外,綠能售電業者間互融電力,與智慧電網的「需量反應」制度,也能在夜間或電力吃緊時發揮關鍵調節角色,協助用戶減少非必要用電。梁副所長特別舉例,像是超商冷藏櫃可提早降溫,在電力尖峰時段降低壓縮機運轉負載。資料中心亦能藉AI運算管理優化,透過不同地區的雲端部署,靈活調度算力,降低碳排與用電尖峰。AI與資料中心雖然耗電量龐大,但由於其運算彈性與分散式特質,反而能成為智慧調度與再生能源利用的助力。未來台灣若要吸引更多AI資料中心與相關產業投資,需從政策面優化電力結構、促進綠電發展與售電市場彈性化,確保永續發展的同時,也在全球AI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重點摘要1. 全球資料中心耗電與成長趨勢2. 再生能源使用與電證合一制度挑戰3. 資料中心與智慧電網的彈性調度潛力

    25min

Sobre

《零碳未來》節目,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Mais de IC之音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 de

Para ouvir episódios explícitos, inicie sessão.

Fique por dentro deste podcast

Inicie sessão ou crie uma conta para seguir podcasts, salvar episódios e receber as atualizações mais recentes.

Selecionar um país ou região

África, Oriente Médio e Índia

Ásia‑Pacífico

Europa

América Latina e Caribe

Estados Unidos e Cana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