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4
#檳榔文化與健康影響
檳榔在臺灣的獨特文化背景
地區性:
臺灣南部地區(如屏東、雲林、嘉義山區)為主要檳榔種植區。
檳榔在東南亞和臺灣文化中流行,但在歐美國家少見。
文化意涵:
傳統習俗:早期檳榔常作為宴客、社交媒介,類似現代的茶點。
檳榔西施:20世紀臺灣經濟起飛,檳榔攤與檳榔西施成為某一部份文化符號。
健康影響
成分與致癌風險:
檳榔本身含有檳榔鹼,為明確的致癌物。
搭配使用的石灰與老葉會破壞口腔黏膜,增強致癌風險。
致癌率數據:
嚼食檳榔的人患口腔癌的風險增加2至5倍。
同時抽菸、喝酒、嚼檳榔者,致癌風險高達120倍以上。
其他健康影響:
長期使用檳榔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口腔纖維化和增生。
心理依賴大於生理依賴,戒斷困難主要源於習慣性的心理需求。
檳檳榔文化與公共衛生挑戰
榔公共衛生問題:
吐檳榔汁、渣的行為影響環境與市容。
國際觀光客對檳榔文化多有負面印象。
口腔癌篩檢:
政府提供高危險群(如50歲以上嚼食檳榔者)免費口腔篩檢。
提前篩檢可有效減少口腔癌晚期治療負擔。
檳榔戒除挑戰與替代方式
戒斷挑戰:
檳榔戒斷症狀以心理依賴為主,生理戒斷症狀較少。
常見情況為注意力不集中、提神不足,影響工作效率。
替代方式:
使用喉糖、口香糖、蒟蒻條等替代物品,幫助習慣改變。
推薦使用不影響健康的咀嚼習慣,例如慢嚼牛肉乾。
家人支持的重要性:
孫輩的提醒與親子互動往往是戒除檳榔的成功關鍵。
家庭成員可鼓勵並陪伴戒斷者進行替代行為。
呼籲與展望
降低嚼食率:
檳榔文化需平衡其文化價值與健康風險。
鼓勵民眾逐步減少檳榔使用,降低口腔癌發病率。
減少污名化:
使用檳榔者可能受文化、工作需求影響,不應過度標籤化。
提倡理解與支持,幫助戒斷者找到健康替代品與生活方式。
檳榔是臺灣特殊文化的象徵
背後隱含著深刻的健康風險
透過正確的教育、篩檢與家人支持
民眾可以逐步減少嚼食檳榔的習慣
為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
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影集「#花甲男孩轉大人」 中的
#檳榔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정보
- 프로그램
- 주기매월 업데이트
- 발행일2025년 2월 27일 오후 11:00 UTC
- 길이33분
- 시즌1
- 에피소드14
- 등급전체 연령 사용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