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令

EP15:对谈8年护肤博主孟辰:普通人直接照搬的护肤技巧大公开

每天面对琳琅满目的护肤品,从广告语看,每一个都宣称有传奇效果,但成分表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化学名词——A醇、果酸、水杨酸、壬二酸,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效果惊艳,有的人却反而爆皮、刺痛?护肤品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而不是跟风踩坑?

本期节目,我们与深耕护肤领域八年的护肤博主孟辰一起,回归护肤的本质。我们将从“洗完脸1-2小时后皮肤状态”这一具体方法入手,带你系统辨别自己究竟是干皮、油皮、混合皮还是敏感肌。节目将深入解析“外油内干”其实是屏障受损的信号,并探讨不同肤质最常见的困扰——油皮为何长痘,干皮为何紧绷,敏感肌泛红的不同类型背后,各自需要怎样的修复成分。

此外,我们还将拆解A醇、果酸、水杨酸等热门成分的适用场景,讨论为何“肤感好”本身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护肤功效,并直面一个核心困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看懂成分表究竟有没有必要?我们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能让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皮肤,理解护肤背后的科学,不再被营销话术牵着走,学会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消费者。

「本期主播」

梁州:撰稿人,新浪微博@梁州Zz

Amelia:新浪微博@Amelia_阿米莉娅

「本期嘉宾」

孟辰:护肤博主,新浪微博@孟软蛋

「本期shownotes」

00:13 本期主题:如何选择护肤品、理解成分,以及为何有人用A醇爆皮,有人却效果惊艳

01:18 本期内容三大方向预告:肤质区分、成分表解读、主流焕肤成分解析

02:30 如何区分不同肤质?专业的褒曼16型测试与简易的洗脸后观察法

04:33 “外油内干”的具体症状:“脸感觉干,但看起来油光满面”

05:31 除了屏障受损,还有哪些问题肌肤?

06:31 “屏障”概念揭底,包括微生态屏障与神经层面

07:14 心情、地域、饮食如何直接影响皮肤?压力、熬夜、环境变化导致的皮肤反应案例

08:45 从油皮变成干皮,是肤质真变了还是屏障受损?

09:35 如何判断皮肤是否健康?各种肤质的问题表征

12:15 核心护肤理念:找到合适产品后不必频繁更换,以节省时间、金钱和试错成本

13:26 护肤品用久了会像药物一样产生耐受性吗?

14:57 干皮的护理核心与要点

17:55 敏感肌的护理逻辑与核心要点

18:41 敏感肌的三种问题类型及精准解决方案

23:00 油皮长痘的根源与针对性解决方案

24:01 关于“酸”的温和度与选择

26:11 针对闭口,为何更推荐果酸?

29:01 从“早C晚A”风潮谈起,普通用户到底该如何看懂成分表?

30:38 孟辰:普通用户不必死磕成分表,因其中存在商业噱头与门道

31:00 如果一定要看成分表,关注两点:核心成分的功效与大致浓度(利用1%浓度分界线的排序规则)

32:34 护肤品成分表逻辑:与食品成分表类似,按含量降序排列,但功效成分低剂量也可能起效

34:38 新手如何选择产品浓度?从低浓度开始建立耐受,如同健身循序渐进

35:47 批判盲目追求高浓度:建立耐受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浓度区间,而非无限拔高

37:56 “肤感与功效”的矛盾:为何很多功效型产品肤感不佳?

39:23 肤感好是否重要?孟辰:肤感提供情绪价值,其“安慰剂效应”本身也是护肤效果的一部分

46:43 国货卸妆产品为何难卖高价?探讨市场共识:洁面/卸妆类产品预算应留给精华/面霜

49:02 在有限预算下,如何分配护肤预算?

49:54 孟辰功课中的核心观点:“不接受反驳,防晒一定要做好”

50:57 防晒为何是重中之重?

52:33 防晒如何影响皮肤健康?不止于抗老美白,更预防皮肤病变与屏障受损

54:50 如何选择防晒霜?三标准:能坚持使用、肤感好、波段全

57:08 实用建议:买防晒如同挑粉底,务必先购入小样亲自试用

58:00 已有深层皱纹和色沉,该用什么成分?

59:37 探讨“纯天然”护肤理念:在现代化妆品工业下,天然是否等于更好?

01:01:42 平价与贵价产品的区别在哪?

01:05:35 原料相似,但纯度、稳定性、渗透技术(如脂质体、微囊包裹)构成技术壁垒

01:12:12 大牌护肤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01:13:39 以雅诗兰黛的“日夜节律”理念为例:早年研究至今仍被科学验证

01:17:48 巨头品牌如何推动行业?

01:20:25 每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成分背后,都是漫长而昂贵的研发路径

「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信息」

一、肤质判断与基础护理

  1. 肤质分类与判断

· 判断方法:

· 推荐使用褒曼16型皮肤测试。

· 简易法:洗脸后1-2小时不涂任何护肤品,观察皮肤状态:

· 出油光 → 油皮

· 紧绷、起皮 → 干皮

· 外油内干:属于屏障受损,不是真正肤质,是皮肤自我保护的反应。

  1. 问题肌肤常见表现

· 泛红、敏感、易过敏、应激性泛红、干燥起皮、长痘等。

· 大部分问题与屏障健康有关,但也包括微生态、神经反应等。

二、护肤核心理念

  1. 护肤逻辑 > 产品堆砌

· 先搞清楚皮肤问题根源,再选择对应产品。

· 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后,不要频繁更换,避免时间、金钱和试错成本。

  1. 建立耐受,不盲目追高浓度

· 新手从低浓度开始尝试,逐步建立耐受。

· 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浓度即可。

三、不同肤质的护理重点

  1. 油皮

· 主要问题:出油多、长痘(闭口、黑头、红肿痘)。

· 护理重点:控油 + 角质代谢

· 推荐成分:

· 水杨酸(适合白头粉刺、黑头)

· 果酸(适合闭口,渗透更深)

· 壬二酸(适合红肿痘、温和抗炎)

  1. 干皮

· 主要问题:干燥、起皮、泛红。

· 护理重点:保湿 + 修复屏障

· 推荐成分:

· 神经酰胺、甘油、泛醇(B5)、透明质酸

· 避免酒精、刺激性防腐剂、香精(视个人耐受)

  1. 敏感肌

· 主要问题:泛红、干痒、刺痛、应激反应。

· 护理重点:维稳 + 预防刺激

· 分类护理:

· 干燥起皮:B5精华 + 封闭性面霜

· 持续泛红:抗炎精华(如油橄榄提取物、绿茶)

· 应激泛红:抑制神经敏感成分(如柑橘果提取物、三七皂苷)

四、成分与产品选择

  1. 看懂成分表

· 成分按含量降序排列,>1% 按顺序,<1% 乱序。

· 前几位通常是水、甘油、油脂等基础成分,功效成分可能排在后面但依然有效。

  1. 功效成分使用建议

· 酸类:水杨酸、果酸、壬二酸各有适用场景,干皮慎用水杨酸(控油强)。

· A醇:抗老首选,但需建立耐受,可选用包裹技术更温和的产品。

· 维C:抗氧化、美白,注意产品活性与保存,建议买新不囤货。

  1. 肤感 vs 功效

· 功效型产品(如酸、A醇)肤感可能较差,但坚持使用 > 追求完美肤感。

· 肤感好也能提供情绪价值,有助于坚持护肤。

五、防晒:护肤的基石

· 防晒是抗老、美白、修复的基础,重要性碾压所有精华/面霜。

· 选择标准:

· 肤感好(便于坚持)

· 全波段防护

· 试用小样再买正装,避免浪费。

六、产品价格与价值的理解

· 贵价产品可能贵在:

· 研发成本(如修丽可CEF配方)

· 工艺技术(如渗透率、稳定性)

· 品牌溢价与使用体验

· 平价产品可能使用相同成分,但在纯度、稳定性、技术上有所不同。

· 原料桶品牌常借鉴大牌成熟配方,但可能在工艺和温和性上有所牺牲。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Winter Wishlist - Youzee Music

A Broken Heart Heals with Time - Dennis Kuo

「本期制作人」

梁州、Amelia

「关于《梁州令》」

微博:中文播客梁州令

公众号:梁州令

小红书:梁州令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梁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