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未來

EP183:綠建築如何翻轉城市未來 ft. 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環境控制組組長 羅時麒

今天《零碳未來》聚焦在日常生活中最貼近我們的「家」——也就是「建築」。或許你和我一樣,以為碳排放多半來自交通、工業或能源,但其實,我們每天居住的房子,也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羅時期組長指出,台灣早在民國88年就建立了「綠建築評估系統」,從生態、節能、減碳到健康四大面向,逐步落實永續理念。不同於歐美的寒帶標準,台灣的系統專為亞熱帶氣候設計,走過25年,已讓綠建築普及到超過一萬四千件,數量媲美便利商店普及率。要達到2050近零碳,建築部門責任重大。新建建築物需全面近零碳化,既有建築則超過八成要完成轉型。這意味著不僅在建材選擇與施工過程中減碳,日常使用更要提升能源效率。羅組長解釋,從外牆隔熱、屋頂設計,到空調、照明與家電節能,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

然而,再怎麼節能都有上限,大約只能減少一半的耗能。剩下的能源需求,就得依靠再生能源補足。太陽能、風能搭配儲能系統,以及物聯網智慧能源管理,形成「節能、創能、儲能、控能」的完整方案,才是近零碳建築的核心思維。

從專業政策到日常實踐,綠建築的推動是一場漫長的旅程。未來的城市,將不再只是鋼筋水泥的集合,而是節能減碳、智慧永續的生活場域。面對2050近零碳的挑戰,建築業如何進一步轉型,將會是一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