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嘉宾名叫柱子哥。对我来说,她首先是一个写作者。2020年,她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向阳而生:柱子哥的抗癌指南》。这本书推荐值在微信读书归类里是最高推荐的一档。是的,从书名你知道,她是癌症患者。写出这本书时,她与淋巴瘤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此后她自己放弃了癌症病人这个身份符号,隐姓埋名去了雅加达工作。不幸的是,2024年8月,一种新的癌症,胃癌追上了她,查出时已是四期,预判生存期不足一年。
和柱子哥相遇,是因为我最近为《人物》杂志写她的特稿《“我只是喜欢活着”》。终稿被删掉的几处闲笔在这。从4月开始,我们多次见面,进行了几十小时访谈,还专门以写作主题,录了这期播客。她是一个积极的表达者,我们当然会谈到写作,也会谈到其他与生命、疼痛等感受相关的话题。
温馨提示:本播客并非对谈,而是访谈,目的是呈现嘉宾的故事、想法。主持人是忠实的提问者(这句话一直写在节目介绍里),一些提问方式与日常聊天的感觉有差异,有重复感,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方向在一个话题延申,更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嘉宾。其中包括反向提问,看起来站在嘉宾的对立面,因为让嘉宾自我辩解往往是驱动他讲更多话的方式。也可能有自我贬损,自嘲要问傻问题了,这是让嘉宾降低防御的一种方式,如果他回答不够精彩,责任在傻问题。另外,主播可能会发出“嗯”的声音,这是真实人类对话的一种自然反应,属于“印证式聆听”的一部分,嘉宾会感到回应与尊重,本播客没有刻意去除。
15:00 文字真正可以描述疼痛吗?
26:00 “微博上我是树洞,但我不打算写病友的故事”
51:30 敏感的两面性
60:20 写作带来的治愈
69:40 如果上帝可以消除所有痛苦只留一个,宁愿它是“失去”
74:40 不喜欢的采访预设
88:00 现阶段对于时间感受的变化
92:45 暗夜里的闪电
110:20 去世后,微博会设定为最近三年可见
117:28 “你写我,有没有画遗像的感觉”
130:20 知道是最后一面了,“我不会用最后这个词”
137:30 那些微小的幸福
142:30 理想的一天
本期剪辑/制作:郝婉玥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更多热点事件当事人访谈:陈昌雨 周一忱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6日 上午4:39 [UTC]
- 長度2 小時 27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