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写作者对抗AI

谢梦遥

这是一档主要聊写作、采访和媒体工作的垂类播客,嘉宾为不同报道领域的最顶尖从业者。每一期对话,围绕嘉宾的一两篇代表作品,进行详细的操作复盘与幕后故事分享。主播谢梦遥是一位入行14年的特稿写作者,目前任职《人物》杂志主笔。偶尔,这个节目也会请到脱口秀演员,以及其他内容行业的创作者。主播全程只是忠实的提问者,唯一例外是开场独白,他会讲述一点点心路历程与从业感悟。

  1. 9月3日

    EP25 葛佳男 前“故事硬核”作者,复盘经典特稿《陶崇园:被遮蔽与被损害的》

    葛佳男,现任《T Magazine》中文版编辑部主任,曾任职于《人物》、one实验室、故事硬核。2019年,葛佳男写了一篇《陶崇园:被遮蔽与被损害的》,我对这篇稿的喜爱程度排在过去10年的前三。我们详细地对这篇报道进行了技术复盘,为了更好的收听体验,强烈建议,你要读读这篇作品。 04:46 怎么介入这个故事的 13:18 如何争取到导师王攀那边的人采访 15:49 两万字的特稿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18:40 这篇稿子结构的考虑 32:00 为什么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写陶崇园原生家庭 42:00  从小到大,看书、电影,葛佳男只哭过一两次 49:46  大量的短句使用 55:57 关于比喻句 63:10  稚鸟出樊笼,一切都新鲜,一切都展开在广阔的阳光之下,青春的丰盛诱人之处就在于这种近乎无所谓的勇敢。王老师总是最会挑时机的。 74:23 又听闻王老师不用手机,不在乎世俗眼光,没找过老婆。每个月工资花光,全用在学生身上。多么卓尔不群。多么遗世独立。很多时候理工科的学生比文科生更需要一个校园传奇,就像科学家在实验最艰难的阶段需要音乐和诗。而传奇的效用之一,就是让许多不好理解的事情变成了合情合理的。 77:00 如何请受访者谈论受辱的细节 115:00 邓东发现自己竟没有多少意外的感觉。他想到王老师这些年一言一行,想到自己有过“非常崇拜”老师的时候。他的高深莫测,他的格格不入,他所标榜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那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啊。从普通学生中筛选出值得器重的学生,再晋级为徒弟,现在又晋级到“儿子”——再往上还会有什么东西?这个“级”,一直可以晋到什么程度?不敢去想。而他可以笃定,一旦成为“儿子”,老师必然要行使所谓做“父亲”的控制方法了。邓东没有感到意外。他感到恐怖。 117:55 视角切换 122:41 他先是继续往前走,然后加快了脚步,最后干脆奔跑起来。 跑过门口广场边的小径。曹维来找他的时候无数次经过这里。开学回来他对曹维说买了几千块的新衣服,细细解释购买每一件的缘由。这件显得人挺拔,那件看起来线条好。他说他看透了,要重新规划个人形象,重新开始生活。还说要改名。他不喜欢“园”,更喜欢“源”,桃花源的“源”。 跑过连接宿舍区的回廊。那里枝蔓缠绕,开着零星叫不出名字的花。陶崇园喜欢花。3月开始,云游到大理的谢雨瑶常收到陶崇园信息,他说学校死气沉沉,可否多给他拍些好看的风景。从前他们平均每月深聊一次,那两周,每天有几十条陶崇园的消息涌进她的手机。全是赞美。赞美她的勇敢、洒脱、自由,你真好,喜欢你,谢谢你……而过年见面他尚在问她因为领导骚扰就辞去工作,是不是草率了些。那些过头的赞美让谢雨瑶不知怎么回应。她甚至有些害怕,担心自己成了陶崇园对某种美好生活的投射。3月25号晚上11点多,又收到陶崇园信息,她回:我没有那么好。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一面,我只是不想呈现出来给人看。早上看到陶崇园的回复:感觉太虚了,太空了,又迷茫了。时间是凌晨2点。她没有再回。 跑过宿舍楼的转角。斑驳的白墙上有四个鲜红大字:育人为本。邱红追不上儿子的速度,她被落在后面,看不到他了。监控录像记录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陶崇园跑进宿舍楼,一直向上跑,没有任何停留,跑到了6层大楼的最顶上。等邱红转过拐角跑过来,儿子已经坠落在回型楼群的天井中。他的灰色运动鞋委顿在地上。邱红尖叫着“救命”闯过栏杆,感到自己马上就要昏厥过去。然而仅存的意识残酷地提醒着她:凌晨那两个电话,是儿子想见妈妈最后一面。 142:20 有记者介绍了律师,她和父母一齐去见。4月过了中旬,武汉气温已然逼近30度,每个人额上都黏着一层细密的汗。律师说证据关联性不够。什么叫关联性?就是王攀究竟对陶崇园做了什么,直接导致他自杀的证据。这早熟的春天要将人烧透了。 164:10 故事硬核的事实核查员是如何工作的 168:24 采访王攀  185:40 从故事硬核离开后,自由撰稿人的生活 199:30 重回媒体 214:29 想回到哪一年:刚进《人物》当实习生的时候 216:00 回忆在one实验室与李海鹏共事的日子 221:00 葛佳男的媒体梦之队选择:one实验室的那个团队 224:40 葛佳男推荐的嘉宾人选:魏玲 本期剪辑/制作:蒋宇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3 小時 48 分鐘
  2. 9月1日

    EP24 房主任 “脱口秀让我重生,一个农村老太太,从村头踏上舞台”

    这一期嘉宾是脱口秀演员房主任。房主任是一个50岁的山东临沂农村妇女,在两年前的一场偶然机会,她去看了人生中第一场脱口秀演出。主持人与她即兴互动,她有趣的反应,让那段视频在互联网火起来。这是故事的开始。然后你也许已经知道故事到了现在发展,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节目,房主任的表演引爆全场。她的故事是由痛苦构成的,但你在其中看到一种壮丽与旺盛的生命力。她就像出走的决心与麦瑟尔夫人的混剪版本。但在起点与现阶段之间的故事,大众是未必知道的,房主任会在这个播客里告诉你。 我写房主任的特稿在人物杂志同步上线,欢迎阅读。 温馨提示:本播客并非对谈,而是访谈,目的是呈现嘉宾的故事、想法。主持人是忠实的提问者(这句话一直写在节目介绍里),一些提问方式与日常聊天的感觉有差异,有重复感,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方向在一个话题延申,更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嘉宾。其中包括反向提问,看起来站在嘉宾的对立面,因为让嘉宾自我辩解往往是驱动他讲更多话的方式。也可能有自我贬损,自嘲要问傻问题了,这是让嘉宾降低防御的一种方式,如果他回答不够精彩,责任在傻问题。另外,主播可能会发出“嗯”的声音,这是真实人类对话的一种自然反应,属于“印证式聆听”的一部分,嘉宾会感到回应与尊重,本播客没有刻意去除。 02:12 房主任艺名由来 13:44 2023年4月8日:重生之日 30:48 说脱口秀之后,周围人以为我在做传销或者吹牛 38:04 做环卫工被人打了 49:14 农村传统观念里,离婚很难 65:20 离婚证拿到时,大女儿说, 这么开心的时候,怎么能没有花儿呢? 75:31 在沈阳的集体生活 102:45 得到“喜单”的录取通知 115:40 原生家庭 125:45 不是我选择了脱口秀,是脱口秀选择了我 136:05 跟女儿在一起,在哪儿都是家 145:05 与父亲的和解 152:25 十年之后会在哪里 本期剪辑/制作:蒋宇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2 小時 36 分鐘
  3. 8月25日

    EP23 雪冰 “杨过一直是我讨厌的一个词,直到我遇到脱口秀”

    这一期嘉宾是脱口秀演员雪冰。在综艺节目《脱口秀和它的朋友们》里,你会注意到这样一位东北大汉,留着络腮胡子,长得有点凶,还有显而易见的,他只有一只手。是的,童年时因为误触高压电,雪冰失去了右手。这个不幸事件某种程度上改变他,他很自卑,不苟言笑,人际关系里屡屡感受感到伤害。他的父母给了他很多很多的爱,努力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他上大学,找工作,自力更生,从未真正与这个社会脱轨。而游戏,这个虚拟世界里的友情,也一度给过他慰藉和疗愈。 最后,是脱口秀。虽然他自认为严肃、不幽默的人,但他的脱口秀技术不断进步,他能让你笑,他敢于调侃自己,他能够把一些沉重的、伤害过它的东西化解掉了。 是的,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它仅仅是一个事实。雪冰没有右手。但是还有一个温暖的家,但是还有脱口秀,但是还有左手。 温馨提示:本播客并非对谈,而是访谈,目的是呈现嘉宾的故事、想法。主持人是忠实的提问者(这句话一直写在节目介绍里),一些提问方式与日常聊天的感觉有差异,有重复感,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方向在一个话题延申,更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嘉宾。其中包括反向提问,看起来站在嘉宾的对立面,因为让嘉宾自我辩解往往是驱动他讲更多话的方式。也可能有自我贬损,自嘲要问傻问题了,这是让嘉宾降低防御的一种方式,如果他回答不够精彩,责任在傻问题。另外,主播可能会发出“嗯”的声音,这是真实人类对话的一种自然反应,属于“印证式聆听”的一部分,嘉宾会感到回应与尊重,本播客没有刻意去除。 14:48 因为我的伤疤,之前有喜剧综艺拒绝了我 32:13 “雪冰”这个名字常被当成女的 37:32 4岁半时的那场意外事故 55:45 母亲是坚强的,但也曾有过一次轻生念头,带我上了铁轨 83:00 自闭的时期,游戏给我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竞争的世界 100:00 我发出的第一封情书......一个伤心的故事 121:54  以前我喜欢武侠小说,但很讨厌“杨过”的玩笑 127:04 我骨子里不是一个幽默的人 135:49 罗永浩与我 156:00 第一份工作 172:35 脱口秀的缘起 190:10 与青岛上客喜剧签约 216:00 一个和解 274:20 想和那个受伤的小男孩说什么 本期剪辑/制作:蒋宇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4 小時 37 分鐘
  4. 8月13日

    EP22 杨林 资深商业调查记者,“我对着两具遗体守了四天三夜,摔倒在停尸房,还遇上了个骚扰我的人渣”

    这一期嘉宾是杨林。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杨林曾经是一个社会调查记者,中间,她写过特稿,再往后,她转型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调查记者。她写的几篇经典报道我附在shownotes里。我们在《博客天下》共事过。我们会聊聊商业报道的操作思路,在后半段,我们会聊聊她的经历。剧透下,运送俄罗斯登山客遗体的那段故事,一波三折,非常精彩。 05:39 让企业公关害怕的人 10:10  都市报跑公检法条线,杨林收到过一颗子弹 17:43  美容院卧底实习生经历 30:20  民营医院卧底护士经历 43:44 商业记者如何起步 53:33 《西二旗谍战:卧底互联网大厂的情报猎人》 68:20 第二人称的结尾方式 70:28 《血战江湖:十万地推铁军的十万手段》的短句开头 93:30 公关提出看稿,对稿件进行调整修改,答应吗? 96:15  最硬的一仗:王健林封面的极限操作 120:00 一个失误引发的网暴 132:00 杨林的媒体梦之队选择:五个年轻时候的自己 136:00 苦行僧般的出差经历:铺个浴巾,睡在地砖上 137:37 为了抢独家,会把受访者看护起来,防止其他记者接近 141:36   运送俄罗斯登山客遗体的故事 本期剪辑/制作:蒋宇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2 小時 49 分鐘
  5. 8月6日

    EP21 柱子哥 关于抗癌文学,微小的幸福,最后时光以及暗夜闪电

    这一期嘉宾名叫柱子哥。对我来说,她首先是一个写作者。2020年,她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向阳而生:柱子哥的抗癌指南》。这本书推荐值在微信读书归类里是最高推荐的一档。是的,从书名你知道,她是癌症患者。写出这本书时,她与淋巴瘤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此后她自己放弃了癌症病人这个身份符号,隐姓埋名去了雅加达工作。不幸的是,2024年8月,一种新的癌症,胃癌追上了她,查出时已是四期,预判生存期不足一年。 和柱子哥相遇,是因为我最近为《人物》杂志写她的特稿《“我只是喜欢活着”》。终稿被删掉的几处闲笔在这。从4月开始,我们多次见面,进行了几十小时访谈,还专门以写作主题,录了这期播客。她是一个积极的表达者,我们当然会谈到写作,也会谈到其他与生命、疼痛等感受相关的话题。 温馨提示:本播客并非对谈,而是访谈,目的是呈现嘉宾的故事、想法。主持人是忠实的提问者(这句话一直写在节目介绍里),一些提问方式与日常聊天的感觉有差异,有重复感,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方向在一个话题延申,更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嘉宾。其中包括反向提问,看起来站在嘉宾的对立面,因为让嘉宾自我辩解往往是驱动他讲更多话的方式。也可能有自我贬损,自嘲要问傻问题了,这是让嘉宾降低防御的一种方式,如果他回答不够精彩,责任在傻问题。另外,主播可能会发出“嗯”的声音,这是真实人类对话的一种自然反应,属于“印证式聆听”的一部分,嘉宾会感到回应与尊重,本播客没有刻意去除。 15:00 文字真正可以描述疼痛吗? 26:00 “微博上我是树洞,但我不打算写病友的故事” 51:30 敏感的两面性 60:20 写作带来的治愈 69:40 如果上帝可以消除所有痛苦只留一个,宁愿它是“失去” 74:40 不喜欢的采访预设 88:00 现阶段对于时间感受的变化 92:45  暗夜里的闪电 110:20 去世后,微博会设定为最近三年可见 117:28 “你写我,有没有画遗像的感觉” 130:20 知道是最后一面了,“我不会用最后这个词” 137:30 那些微小的幸福 142:30 理想的一天 本期剪辑/制作:郝婉玥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更多热点事件当事人访谈:陈昌雨 周一忱

    2 小時 27 分鐘
  6. 8月1日

    EP20 杨蒙恩 关于消失的两年,学英语,草原婚礼,“被约束的文明者”以及为什么要去纽约

    这一期嘉宾是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失踪人口回归,在这个夏天,综艺节目《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里,杨蒙恩回来说脱口秀啦。你可能还记得5年前的夏天这位最强炸场新人留下的“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的金句,以及4年前的现场求婚,引发的全场大哭。这一次,他的段子还是那么犀利,更厉害了。但这次回来,他是为了告诉你,他的离开。用他自己话总结说,再见,是为了更好的说再见。他马上要去纽约学导演了,这一走,至少是两年,可能更久。 一个人为什么在演艺生涯的当打之年,选择去美国学习导演;以及为了准备出国,连英语四级都没有过的艺考生,在过去的两年里,是如何从基础音标开始,拼命学习,最后考过托福的;还有最近上了热搜第一的婚礼发生了什么,杨蒙恩会在这个播客告诉你。当然除了这条主故事线,在这个节目后半段,我也准备了一些奇怪的、愚蠢的、冒犯的问题问杨蒙恩。 温馨提示:本播客并非对谈,而是访谈,目的是呈现嘉宾的故事、想法。主持人是忠实的提问者(这句话一直写在节目介绍里),一些提问方式与日常聊天的感觉有差异,有重复感,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方向在一个话题延申,更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嘉宾。其中包括反向提问,看起来站在嘉宾的对立面,因为让嘉宾自我辩解往往是驱动他讲更多话的方式。也可能有自我贬损,自嘲要问傻问题了,这是让嘉宾降低防御的一种方式,如果他回答不够精彩,责任在傻问题。另外,主播可能会发出“嗯”的声音,这是真实人类对话的一种自然反应,属于“印证式聆听”的一部分,嘉宾会感到回应与尊重,本播客没有刻意去除。 05:26 如何和杨笠成为好朋友 12:40 2024年杨蒙恩为什么消失了? 26:50 准备托福,“我此生从未如此投入地学习” 37:36 过去一年基本没见朋友,“我晚上得做作业” 48:20 想去纽约学导演 64:00 随着出国日子的临近,有很强的恐惧感 67:40 草原婚礼 77:47 对于私生活,宁愿部分的公开 80:00 “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 82:09 “ 你唯一能够想到的人和事就是对方了” 84:10 “我把我的人生幻想成一部无限续写下去的烂动漫“ 93:26 创作脱口秀的方法论:自己跟自己叨叨 100:30 上舞台,选择走还是跑 108:20 为什么callback能逗人发笑 123:18 专场计划 130:00 “经历线上,你的大脑里会长出一根保险丝” 131:40 洗手间里被人认出来的感受 133:10 澄清一个错到离谱的谣言 136:50 关于舞台上的信念感 140:00 中国最容易幽默的地方 148:40 播音腔 156:40 如果平行世界有个双胞胎哥哥会不会一起说漫才 158:30 “我是个美男子“ 174:16 像NBA2K一样给自己打分 194:50 十年之后在哪里 本期剪辑/制作:蒋宇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更多脱口秀演员访谈 Storm 梁海源 江梓浩 刘旸

    3 小時 18 分鐘
  7. 7月17日

    EP19 刘旸教主 关于新书,去年喜单名次,负面评价,真诚,虚荣,努力,以及是什么拦住了我去加吴镇宇的微信

    2023年,我写了一篇脱口秀演员刘旸的特稿,叫做《你,看见了我吗》。这篇稿子主体采访其实发生在2021年夏天,是他自认为的演艺生涯的最低点。当时他心情低落,说了很多深夜里的脆弱,说了很多负气之语。我原本打算做一篇他的口述,但想到那样对他可能会有危险。加上他人的视角,才能呈现得更为完整。所以我采访了更多的人,改为写特稿。 但无论用什么写法,我不知道读者在看他的故事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私心而言,我希望读者不要去评判而是理解,但我无法控制。刘旸公开说过,我是他最信任的记录者之一,某种意义上,这让采写变得更困难,而不是更简单了。我需要诚实,很怕写出来的文字,像在惩罚他。 其实,我从他那里得到很多安慰。当我看到他坦诚谈论内心深处的拧巴,我总会联想到自己。我不是唯一有这样感受的人。这些感受也许可耻,也许不是。但是他首先说了出来,让我好像对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厌弃少了那么一点点。 成功可以化解许多事情。但当一个人还未抵挡成功的时候,他身上的一些特质很容易被人们视为他陷在当前处境下的某种论据。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一个演员呈现给观众的,不来自剧本或者化妆师,就是最真实的自己,和他的性格、看待世界的方式息息相关。在这个意义上,我从不认为刘旸该做什么改变。我很高兴我是在那个节点写的刘旸,而不是他真正走红之后。我很高兴,我没有被传统叙事模板困住,他也没有。 最近,刘旸出了一本书《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好笑吗》。这期播客,我们从这本书的写作聊开去,延申到更广的内容创作领域,聊了很多。 26:16 想被称为一个作家吗? 28:58 下一本要写脑洞小故事 43:00 “我没有任何社交需求” 52:34 如何提高表达技巧:去转述一些段子 61:47 炸的段子可分为三个等级 70:00 编辑苏本去世,“喜剧在死亡面前一败涂地” 75:00 写作能力对于脱口秀演员重要吗? 84:00 新书没给郝雨,从没给他解释过原因 97:18 会听你讨厌的人的播客吗? 116:00 "我想加吴镇宇、郭麒麟的微信,但自卑阻拦了我" 127:00 四字专场名字已经泛滥了,为什么还叫《身心俱疲》 143:03 丑橘的段子 159:00 关于去年喜单决赛的名次 169:21 关于负面评论 174:19 吃过真诚的亏,还会保持多大程度的真诚 175:49 聊聊那篇特稿 187:30 描述一个喜剧之神降落在肩头的瞬间 202:50 虚荣以及其所创造的 214:03 关于努力这个标签 221:41 单立人离开的人里,哪个名字最让你难受 224:40 与宋万博 227:50 “我希望停留在我老婆最爱我的那天” 233:10 希望十年后能演万人专场 本期剪辑:Kana 制作:彭泽锋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更多脱口秀演员访谈 Storm 梁海源 江梓浩 杨蒙恩

    3 小時 57 分鐘
  8. 7月11日

    EP18 江梓浩 关于粤语脱口秀专场,帅哥赛道,清澈的愚蠢,天赋与坚持

    这一期嘉宾是脱口秀演员江梓浩。 自脱口秀竞演综艺诞生的2017年,他就参加节目,每一年都不缺席,是圈内唯一的七年七赛的演员。但在大众印象中,他是那种一轮游的选手。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他破纪录闯到第三轮,但到了去年,又是首轮出局。 他的故事似乎陷入了某种循环。就在此时,他决心做一些新的尝试与改变。他回到他成长的广州,拾起粤语脱口秀。他意外发现,用母语创作,他的感觉突然就来了,创作速度非常快。 半年之后,他带着人生中第一个专场回到大众视野,全粤语,两小时。演出效果很好。更重要的,他的信心也回来了。新一年的比赛来了,你也许已经在第一轮竞演看到了更有地域属性的广东仔江梓浩。 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失败,又该如何寻找自己,江梓浩提供了一种答案。这是播客第18期,两个写作者,对抗AI。 04:07 为什么要做粤语专场 08:01 “我从来没有因为淘汰哭过,难受归难受” 17:27 只有七个观众的粤语开放麦感受 20:09 周二买机票自费飞广州,就为讲两场开放麦,周五再飞回上海 48:00 专场名字、海报由来 54:10 想象过黄子华成为台下观众 64:19 管培六子:江梓浩、momo、昌叔、吴星辰、陈晓靖、王勉 89:57 坚持这个词不适用,“因为摆在面前的就是我最好的选择” 91:37 “罗永浩老师劝我别干了,但我想到的人是梁海源” 95:29 对自己天赋的看法 107:17 “帅哥”脱口秀 116:28 “我形容自己是清澈愚蠢” 118:35  第五季第二轮演完夜里睡不着,在黑暗中坐在床上,把稿子从头到尾默念一遍 122:07 绅士、骑士、斗士 132:10 用NBA 2K的方式给自己的喜剧能力打分 140:45 没参加过海外巡演的遗憾 本期剪辑/制作:郝婉玥 统筹:七七 刘萃 封面设计:周一忱 更多脱口秀演员访谈 Storm 梁海源 江梓浩 刘旸 杨蒙恩

    2 小時 25 分鐘

簡介

这是一档主要聊写作、采访和媒体工作的垂类播客,嘉宾为不同报道领域的最顶尖从业者。每一期对话,围绕嘉宾的一两篇代表作品,进行详细的操作复盘与幕后故事分享。主播谢梦遥是一位入行14年的特稿写作者,目前任职《人物》杂志主笔。偶尔,这个节目也会请到脱口秀演员,以及其他内容行业的创作者。主播全程只是忠实的提问者,唯一例外是开场独白,他会讲述一点点心路历程与从业感悟。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