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遇見小王子

阿光 (游湧志)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275今夜,遇見小王子:希臘第3集|人性與狂喜的容器~狄奧尼索斯

    HÁ 6 DIAS

    EP275今夜,遇見小王子:希臘第3集|人性與狂喜的容器~狄奧尼索斯

    你聽過「15分鐘城市」嗎?居民能在15分鐘內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11/28「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論壇邀請法國15分鐘城市倡議者Carlos Moreno教授首度來台,與桃園都發局共談鐵路地下化後的城市藍圖。 報名連結: https://fstry.pse.is/8atp8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希臘神話的源頭 今天我們要持續地前往希臘…   在希臘系列第二集,我們談到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這是一座神廟是獻給雅典娜女神的神廟,我們談到了這一位從宙斯額頭誕生的女神。她不是經由他的母親也就是智慧女神墨提斯(Metis)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而是全副武裝雅典娜,從父神宙斯的頭顱破開而出,她象徵著智慧、戰略、思辨的光。   她的誕生,守護著理性與秩序,也是希臘神話的一個轉折。為何如此說呢?我們要從希臘神話的源頭說起…最初,世界混沌,天與地尚未分離。   有一天從無形的深淵,大地之母蓋亞甦醒,她孕育了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並且與烏拉諾斯生下了泰坦神族(象徵自然界的現象,如海洋、陽光與時間。)、獨眼巨人(閃電與雷霆)、百臂巨人(象徵自然界的原始力量)。然而,烏拉諾斯害怕子嗣的力量,把他們壓回大地的深處。 母親蓋亞痛苦不已,她找了最小的兒子—克洛諾斯(Cronus土星)密謀。克洛諾斯揮舞鐮刀劃向他父親的身軀,結束了他的統治,烏拉諾斯的血滴在大地上,孕育出了復仇女神、巨靈和海洋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等新生命。從此天空與大地分離。世界從此有了上與下、光與影、父與子的分別。   烏拉諾斯臨死前詛咒 克洛諾斯,預言他也會被自己的子女推翻,克洛諾斯深信不已,開始對自己的子女產生恐懼。每當他的妻子瑞亞誕下子女,克洛諾斯便將孩子吞下肚,直到瑞亞懷上第六個孩子宙斯時,她不忍再失去子女,她在襁褓裡包裹一塊石頭,交給克羅諾斯,偷偷把宙斯藏在克里特島。 直到雷霆之主宙斯成年之後,誘騙克羅諾斯吞下藥物後,吐出了宙斯的其他兄弟姐妹,聯手推翻父親。第二代神克洛諾斯掌管時間,象徵時間的吞噬力量,所有生命終將被時間消逝所吞沒。 宙斯坐上第三代神的王座ㄝ建立制度與權威,分封天地海三域,將諸神安置於奧林帕斯山,分別代表愛、嫉妒、復仇…。每一代天神疑懼奪位,其實也在質疑自己是否「該在此處」,即便擁有了宮殿、職責與神話,仍用盡氣力緊抓傳承,殊不知這是對自身神性的不信任。 如同眼前帕德嫩神廟的石柱,一種看似完美、永恆、不可動搖的秩序。他們設立秩序,不是因為強大,而是因為恐懼。對稱比例的石柱之間,陽光,風,正在穿越小小的縫隙,在那個縫隙裡,或許,新的神性正在誕生。而孕育這個神性的地方,是在雅典衛城南邊。 我們來去拜訪,那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狄奧尼索斯劇場。 狄奧尼索斯劇場 從帕德嫩神廟的筆直石柱,走向衛城的南坡。那裡,那裡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容器,就是狄奧尼索斯劇場,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這座劇院已經2500多年的歷史,但曾經容納高達25000個座位,而且設計精良,音響效果極佳,不需要拿著大聲公用力放送,也能穰觀眾清楚聽見舞台上演員們的悲喜心聲。 有關酒神崇拜的資料記錄,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 1300 年左右,酒神祭典(Dionysia)可說是數千年前雅典城無可取代的重要節日。每年春天,雅典人為紀念他,會盛大舉辦「酒神節」。全城的居民都聚集到這裡,穿上隆重的服裝,看一齣悲喜劇。也是全民太投入太認真,酒神祭也推動了古典戲劇最初的發展。所以,狄奧尼索斯不僅是酒神、狂喜之神、植物之神,他同時也是戲劇之神。 為了讚嘆酒神,人們開開心心喝到飽,看到演出的悲劇故事,有英雄的毀滅,有命運的殘酷,有愛與背叛的痛。舞台上的人物哭喊,他們的心裡也跟著哭喊。眼淚流下來,不只是因為故事,而是因為他們在角色身上,看見了自己 。 而喜劇,有誇張的面具,荒唐的情節,嘲諷政治與社會。笑聲在劇場裡回蕩,這些荒謬的劇情,似乎也在我們的生活裡上演?悲劇與喜劇,讓人看見自己的痛,也看見自己蒼白無力的荒唐。而在這兩種情感之間,人被淨化了 。哲學家亞里斯多,在他的著作《詩學》稱它叫做「卡塔西斯」(Katharsis淨化)。 古希臘人認為看戲是一種療癒。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古希臘時期醫院旁,都緊鄰一座劇場。狄奧尼索斯劇場西側也是有一座神殿,供奉的不是醫神阿斯克勒庇厄斯,我們也會看到神殿遺址裡的多力克式柱廊部分,就是古希臘時期的醫院。 而我,在那個下午,在劇場裡撿到遺落許久的神性碎片。 狄奧尼索斯雙重再生:宙斯與塞墨勒 我們來說說這位,不那麼典型的神祇—狄奧尼索斯。顯然,他不是從秩序中誕生的神。 故事要從宙斯與一位凡人女子,也就是狄奧尼索斯的母親-塞墨勒與宙斯相愛說起。他這份愛情,太耀眼了,耀眼到引來天后赫拉的嫉妒 。赫拉化身為一位老婦人,悄悄來到塞墨勒身邊。她對塞墨勒說:「如果宙斯真的愛你,就該向你展現他的真身。要求他,展現雷霆之主的榮耀。」塞墨勒心裡動搖了。她在愛情裡渴望確定,於是向宙斯提出了這個請求 。 宙斯無法拒絕,因為他曾發誓要答應她的願望。於是,他顯露出真正的神性。當雷霆出現的那一刻,塞墨勒的身體根本無法承受神的光與火。瞬間化為焦土 。但在灰燼之中,還有一個未成形的生命。他從灰燼中撈起那未成形的胎兒,縫進自己的大腿裡。讓這個孩子,繼續在神的血肉之中成長。 幾個月後,宙斯的身體出現一道裂口,一個新生命從那裡誕生——那是狄奧尼索斯。 這是一次「雙重再生」的誕生: 第一次,他從凡人的子宮中被焚毀; 第二次,他從神的身體中重生。 這種誕生方式,一半是神,一半是人。這種「半人半神」的存在。這樣的身份,註定了他是一個局外人。「半人半神」的身份,雖然沒有神的職責、天命與包袱,但卻宛如原罪般,背著一身尚未命名的能量,長期在世間漂泊。 放逐與狂喜:失序的人性與陰影 他被放逐長期在世間漂泊,他走入大地、進入城市、穿越村落,也穿自己壓抑的情緒底層。他在葡萄藤叢中醒來,在荒野的夜裡哭泣。他不像宙斯那樣可以建立秩序,也不像雅典娜象徵著智慧,也沒有波塞頓擁有海洋。他有的,就只有自己,一副自己的身體。他必須從身體與感官重新學習存在這件事。 或許,療或許療癒的第一步,不是為了變得更好,而是允許。允許自己打開全部的感官,認識與接納全部的自己。 於是狄奧尼索斯狂飲、跳舞、發狂、哭喊,在每一場忘我之境中,與失序共舞。他在舞蹈裡感受生命的律動,在極致的情感裡學會了「如何成為自己」。他的身體層層剝落漸漸消融。此刻,狄奧尼索斯與「酒神意志」相遇了,所有狂喜與哀傷都閃爍著神性,全然地經驗可以成為接近神的方式。 這種「沒有歸屬」的感覺,我們是不是也曾經歷過?那些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時刻,你我都是如何自處?狄奧尼索斯沒有一直逃避,他擁抱它們,將「沒有歸屬」的狀態放下,而一種來自內在深處、非理性而原始的力量,成為他最大的自由。這也正是狄奧尼索斯的神性:轉化。 如同葡萄釀酒,要經過腐敗、發酵質變的時間,才會變成一杯紅酒。如同希臘哲人說的,沒有被悲劇淨化過的心靈,是無法理解生命的,劇場成為了人性的容器。 狄奧尼索斯是「第四代天神」? 自從狄奧尼索斯的身體成為神性的容器,他所到之處,紛紛出現追隨者,女信徒特別多。隊伍裡出現木杖、藤蔓與花冠。當然,還有少不了的酒。 狄奧尼索斯沒有創造新的規則,他只是指出一條道路,讓人們在非理性的體驗中,瞥見完整的自己。 甚至,隊伍出現了羊人(satyr),那些被社會視為邊緣的存在。半人半獸,好不掩飾的滿身慾望, 他們在森林裡跳舞、喝酒、相擁,像是在告訴人們:慾望不是罪,它是生之本能。在這裡,人與獸、理性與本能、男性與女性、人與神都被允許存在。(對古希臘人來說,羊人不只是色情的象徵,他們更代表了人性中被壓抑的部分。那些社會不准出現的、文化要求遮蔽的慾望,在酒神節的喜劇裡,終於有了表達的聲音。 而曾經那個「想要被認同」、「想擠進奧林帕斯」的執念與傷口,他並未將這些屬於人性的部分,修剪成品德的形狀,而是讓它發酵,以致瘋狂的開花結果。 正是這股來自人間的力量,最終推動他成為奧林帕斯十二主神神。 赫斯提亞的讓位:奧林帕斯火焰的交棒 奧林帕斯山上,本有十二位主神。他們各掌一方——波塞頓掌海陽、哈迪斯掌冥界、阿波羅是光明與音樂之神、阿瑞斯是戰神、雅典娜是智慧

    33min
  2. EP274今夜,遇見小王子:【超・連結】同志遊行之前,我們曾真實愛過?

    3 DE NOV.

    EP274今夜,遇見小王子:【超・連結】同志遊行之前,我們曾真實愛過?

    歷史的斷裂與觀念返還 剛落幕的二〇二五年臺灣同志大遊行,在微雨的秋日裡,仍匯聚了近十五萬人,組成一片壯闊而溫柔的彩虹海。今年的主題是「超・連結—跨越標籤,理解差異」。您聽,這幾個字多麼動人,卻也多麼沈重。在我們這個擁有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的自由之境,為何還要用如此巨大的聲量,去呼喊「跨越標籤」與「理解差異」呢?這難道不透露出一種內在的矛盾嗎? 同性戀行為在東西方,其實自古就存在,甚至被視為一種美德或教育的延伸。古希臘的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談到「愛」時,指的並不只是男女之情,而是一種靈魂對真善美的追求。那時的「少年愛」,是一種導師與弟子之間的精神契約,被視為啟蒙與美德的傳承。東方也有類似的例子,像漢哀帝與董賢的「斷袖之癖」,或晉代文人筆下的或「龍陽之好」故事,都說明那個時代並不排斥同性愛。還有像是日本江戶武士(若眾道)都曾以愛為榮。 這些曾經讚美同性愛的人物,都是各領域有一定能見度的人。既然愛曾被看見、被讚揚,為何我們的觀念,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返還」?為何當代社會,又必須重新經歷一場辛苦的「認識」進程? 如今我們必須走上街頭,以遊行來捍衛愛的權利。為何發生這種「觀念返還」?是不是我們遺忘了什麼?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發生什麼事?是什麼綁架了人的慾望與身體。人們開始害怕誠實,害怕心中那一份與眾不同的自己與渴望,慾望漸漸成為被管理的對象。 宗教與國家管很大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長者,他站在人群後方,問他為什麼來參加,他說:「我年輕時不敢牽他的手。」。後來,他從包包內拿初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已經過世的伴侶照片給我看,細數他們未公開的故事。 「我年輕時不敢牽他的手。」,對我來說,這位長者說出了,不只是屬於整個世代的沉默,而是好久好久一代又一代。是什麼編織了這個歷史長河裡的沉默?。是什麼讓人相信情慾是私密的、危險的?這樣的發展,讓人在學會愛之前,先學會了羞恥。久而久之,壓抑被合理化,誠實成了叛逆。 愛應該有固定的樣貌,成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會發生真正的轉折,是因為宗教與國家開始把人的身體視為可被管理的資產。 在西方,基督教的教義以「原罪」為核心,把情慾視為墮落的象徵。人若要被救贖,就必須克制慾望。於是,身體被視為罪惡的來源,愛被剪除成只為生育服務的工具。這樣的信念逐漸滲透法律,像是中世紀一直延續到這個世紀的「雞姦罪」。幾乎將人對身體的自由視為對神的冒犯。 東方也走上了相似的路。儒家思想強調家族延續與孝道,要求每個人完成「傳宗接代」的責任(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成了勞動與血脈再生的制度,個人的情感在倫理中被河蟹了。 宗教與國家透過道德來規訓身體,其實都在保護一個核心:財產與權力的穩定。家族的血脈延續,意味著土地與資源的繼承;以生育為目的,強化異性戀婚姻的合法性,確保了勞動力的持續與階層的再製。換句話說,將愛與慾望納入規範,是為了維繫統治秩序。 然而,這也讓我想起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話:被壓抑的慾望不會消失,它只會換個面具重返。 「異常」:愛的國家化,慾望倫理化 古代的寬容,往往有個前提:關係必須不挑戰異性婚姻作為社會結構基礎的地位,不干擾家族延續的責任。當宗教、政治與經濟力量介入後,一切就變了調。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將同性行為定調為不可饒恕的「罪」(sodomy),建立了冰冷的道德體系,封鎖了愛的多元流動。 在東方,儒家思想對「孝道」與「傳宗接代」的絕對要求,間接將不以生育為目的的情感,邊緣化為「非正統」的個人情慾。接著,十九世紀的醫學和心理學接棒,將同性愛從「罪惡」轉化為需要「治療」的「病態」。 於是,愛的多元光譜,從文化現象變成了必須矯正的「異常」。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工程,它耗費了數百年,從宗教、法律,一路滲透到科學論述,目的卻始終如一:將性傾向簡化為必須被規範的情慾,進而保障統治階級的勞動力與財產的穩定。現代的「重新認識」,正是在反抗這股長達數百年的、以穩定之名、行壓抑之實的巨大力量。 如果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壓抑慾望的文化,往往與維持統治秩序有關。當權力需要穩定的勞動力與可控的家庭體系,就會設計出一套「正確的愛」:異性戀、一夫一妻、生兒育女。這樣的愛能保證社會循環——父母養子女、子女成新勞動力,再延續財產與信仰。而任何脫離這個結構的關係,都被標示為「異常」。因此,對多元性別的壓抑,其實是對權力失序的恐懼。 這種恐懼深植於文明的骨髓。人類在農業社會建立以來,就開始以血脈與土地維繫生存。生育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國家機器運作的基礎。於是,愛被國家化,慾望被倫理化。人被教導要服從,以延續群體的秩序,而非傾聽內在的聲音。即使到了現代,這種模式依然在延續——只是由宗教與禮教,換成了政策與市場。核心家庭成了經濟單位,結婚生子變成消費與生產的循環任務。 如何生成「反同深櫃者」? 但有趣的是,越是高舉道德旗幟反對多元的人,往往越被自己壓抑的慾望追趕。那些站上第一線反同的聲音,表面上是為了守護「傳統」或「家庭價值」,實際上卻是與自己的恐懼搏鬥。許多案例證明,這些人之所以如此激烈,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無法面對的部分——那份被否認的渴望、那個被自己囚禁的靈魂。心理學稱之為「反應形成」,當人無法承認某個慾望時,會以完全相反的行為去掩蓋它。於是,最強烈的反同,有時恰恰來自深櫃的焦慮。 在宗教與文化的雙重壓力下,這種焦慮並不難理解。當社會不允許差異存在,個體只能選擇掩藏自己。許多深櫃者在恐懼中活著,害怕被看見,也害怕被遺棄。他們參與反同運動,彷彿可以藉此獲得一種道德上的潔淨,藉由譴責他人,暫時壓低內心的不安。這是一種極端的自我防衛:越不敢面對真相,就越需要在外部製造敵人。 更深層的悲哀是,這樣的行動往往得到社會的掌聲。主流文化對「正常」的獎賞機制,讓人們在壓抑中獲得肯定。當他們譴責多元性別,社會回以「你是好人」「你守護家庭」的讚賞。於是,恐懼被合理化,自我否認變成一種道德美德。這是現代版的「智人返還」——人類再度回到為了群體認可而犧牲真實的狀態。(智人返還是指智人在離開非洲後,歷經一段時間的地域擴散,某些族群又重新返回或移動回原先或者相近的地方的行為。)   曾經一位參與反同遊行的中年男子。他穿著整潔的西裝,語氣堅定,說自己是為了「守護家庭」。可當我問他什麼是家庭時,他沉默了足足十秒。他說:「家庭就是安全感吧。」這句話讓我無法忘記。因為那份安全感,其實不是來自愛,而是來自害怕失去愛。那是一種建立在規範之上的依附。當人們以恐懼為基礎去構築家庭,他們的愛便帶著防禦。這正是反同運動的隱性動力——對不穩定的世界的焦慮。 但人不可能永遠與自己為敵。那些被壓抑的慾望,最終會以各種形式回來,可能是情緒崩潰、關係破裂,或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出櫃。許多反同的領袖,最後都被揭露有同性關係,這不是偶然,而是長期否認的必然結果。壓抑的力道越強,反噬就越猛烈。這一切關於性與愛的衝突,其實是人類對自我誠實的考驗。誰能先承認自己的恐懼,誰就更接近自由。 也因此,真正的對話並非在辯論「誰是正常的」,而是在提醒人們——當我們拒絕看見自己的陰影,就會在他人身上看見魔鬼。 [超・連結]的真實相遇 這次的報導裡,跨性別者在遊行上說:「我只是想活得像自己。」那句話比任何口號都誠懇。它讓我想到哲學家法蘭克福所說:「自由是能對自己誠實地願望。」 長久以來,人類社會都傾向於將集體穩定視為至高無上的價值。這種穩定,要求我們在「我是誰」與「我應該是誰」之間,做出殘酷的取捨。它要求我們犧牲一部分的自我,來換取群體的接納、資源的分配與生存的權利。在這種交換中,多元性別者,特別是那些「深櫃反同」的人,付出的代價尤其巨大。他們不是不愛,而是恐懼愛;他們不是不自由,而是恐懼自由。 當一個深櫃者決定公開反同,他其實是在向體制遞交一份「效忠書」,表明自己願意成為結構性排斥的執行者。他透過攻擊同性社群,來換取主流社會對他的「赦免」——赦免他內心深處那份不被允許的慾望。這是一種以自我毀滅為代價的生存策略。他的公開言論越是激烈,他內心的真實自我,就被鎖得越深。 這場內戰的悲劇在於,即使他成功地在外部世界建立起「道德高地」,他的內

    34min
  3. EP273今夜,遇見小王子:希臘(二)讓宙斯頭痛的女神!

    27 DE OUT.

    EP273今夜,遇見小王子:希臘(二)讓宙斯頭痛的女神!

    槓桿不賭命是一檔美股投資者的真實記錄,我是何星。每集我會完整告訴你我的資產配置,以及如何運用槓桿跟著資本成長。你我都是普通人,我不追求成功,我只想要生活輕鬆。如果你跟我一樣,podcast搜尋槓桿不賭命 https://fstry.pse.is/8a2law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雅典娜神話 #帕德嫩神廟   拜訪希臘二:〈她的智慧讓宙斯頭痛不已---雅典娜女神〉 走進衛城,帕德嫩神廟筆直而莊嚴;走近時,卻能發現——每一根石柱,都有微微的弧度。古希臘人相信,眼睛看到的線條容易變形,所以建築師設計了一種「視覺修正」。這份精準,使得這座廟宇,是一份宇宙幾何的宣言。但在理性與對稱的背後,潛藏的是一段漫長的神話——一段關於「權力如何傳承」的故事。 來到雅典(Athens),這座城市的誕生,是一場關於「智慧與力量」的神話之爭。當年,眾神為希臘的新城爭論誰應該成為其守護神。海神波塞頓首先出手,他用三叉戟刺入大地,湧出一股鹹水泉——象徵海洋與權力,也象徵貿易的繁榮。隨後,智慧女神雅典娜輕輕將她的長矛插入土壤,從那裡長出了一棵橄欖樹。 橄欖樹帶來的不只是食物與油,更象徵和平、智慧與持續的生命力。人們看到樹葉在陽光下閃爍銀光,知道這是能庇護城市、滋養後代的禮物。於是,城邦的人民選擇了雅典娜作為他們的守護神,這座城市也因此以她之名命名—Athens。在衛城的遺址旁,仍可見到象徵女神賜予的橄欖樹,被視為智慧與和平的化身。 帕德嫩神廟便是為紀念雅典娜而建,象徵人類從混沌走向秩序的理性殿堂。這是人類第一次,選擇了「理性」而不是「暴力」,選擇了「創造」而不是「征服」,這是人類有意識的進程,是一種文明的抉擇。然而,雅典娜她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場宇宙的轉折。 在蓋亞(大地之母)的神諭中,若宙斯與智慧女神墨提斯結合,將誕下一位比他更強大的孩子。為了阻止命運的循環,宙斯竟然吞下了墨提斯。只是,萬萬沒想到智慧女神墨提斯境默默地在宙斯的肚子裡,把孩子生了下來。 有一天,宙斯頭痛欲裂。命令火神赫菲斯托斯舉起斧頭,劈開他的額頭,從那道光的裂縫中,誕生了一位全副武裝的女神雅典娜。她不再以血緣繼承,而是以「思想」誕生。這是希臘神話裡第一次,「智慧」被視為能與「權力」並列的神性,也是一次神權的轉移。 女神雅典娜,她來自父親宙斯的雷霆,也繼承母親墨提斯的謀略。人類文明開始從能量「本能」走向「意識」能量。她的手中持著長矛,她的肩上停著一隻貓頭鷹—能在黑暗中環視洞察的智慧之眼。 正如黑格爾說的話:「貓頭鷹在黃昏時起飛,而智慧總在事件結束後才展開翅膀。這個神話也映照著人類內在的演化:波塞頓代表情感的洶湧與本能的驅力,而雅典娜象徵理性、洞見與策略。當人選擇了橄欖樹,也象徵著靈魂從衝動的浪潮,轉向有意識的創造與智慧的安居。 收聽《今夜,遇見小王子》傳送門: 10/25(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 10/26(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希臘行旅意願表單 https://reurl.cc/OmW3Ay   #今夜遇見小王子 #身心靈頻道  #神學旅遊 #阿光主持 #Podcast推薦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1min
  4. EP272今夜,遇見小王子:豐盛之流(二)ASHA與高靈們

    20 DE OUT.

    EP272今夜,遇見小王子:豐盛之流(二)ASHA與高靈們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wfs6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好久沒有進行療癒大來賓單元,我想,最後一次錄這個療癒大來賓,那集應該是薛仲霖博士,他當時帶來了新書:『打傘,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 這本書,我當時查了一下播出的日期是 2024年的6月24號,算一算,我們療癒大來賓已經停更了一年多了,持續有在收聽節目的聽眾朋友應該都知道,去年我花了好大的力氣,誠實面對自己的陰影,我沒有多餘的時間看完來賓的作品,索性我就做了一個決定,等到自己狀況好了再來恢復療癒大來賓單元。 在這裡要特別謝謝聽眾朋友您的陪伴與體諒,今天療癒大來賓單元停更後的首播會是誰呢? 說來也是挺有趣的,其實這不是我們節目第一次訪問他,兩年前我們聊了他的新書『當靈魂蛻變時』,當時他也帶了他的高靈朋友們,針對即將要到來的未來,透過他們說出口的智慧話語,給予我們一些特別的提醒。而當時,阿光的指導靈亂入,他呢也透過了asha說了一些話,關於這一切,都在我走進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之後一一應驗,這段充滿共識性的旅程,我相信聽眾朋友應該猜到了今天的療癒大來賓會是誰喔? 沒錯!今天asha與高靈們帶著豐盛之流,再次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在,準備好開始進行今天的療癒大來賓單元,照以往的慣例,讓我們開啟第八脈輪,在空中形成一個我們的神聖空間,先把身心放鬆下來,精心聆聽今天療癒大來賓的分享。 收聽傳送門: 10/4(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 10/5(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0min
  5. EP271今夜,遇見小王子:Asha 帶來豐盛之流(一)

    13 DE OUT.

    EP271今夜,遇見小王子:Asha 帶來豐盛之流(一)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leq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歡迎來到《今夜,遇見小王子》,我是阿光。好久沒有進行療癒大來賓單元,對不對?我們最後一集的療癒大來賓是薛仲玲博士,她當時帶來《打傘,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這一本書。我特別查了一下,當時播出的日期是2024-06-24。算算,我們大概停更一年多了。   持續有在收聽節目的聽眾朋友,應該都知道,去年我花了好大的力氣,誠實面對自己的陰影,沒有多餘的時間看完來賓的作品,索性就做了一個決定,等到自己狀況好了,再來恢復療癒大來賓單元。在這裡,要特別謝謝聽眾朋友你的陪伴與體諒。那~今天療癒大來賓單元,停更後的首播來賓會是誰呢?說來也是挺有趣的,其實,這不是我們節目第一次訪問她。   兩年前,我們聊了她的新書《當靈魂蛻變時》,當時她也帶來了高靈朋友,針對即將到來的未來,透過他們說出口的智慧話語,給予我們一些特別的提醒,而阿光的指導靈也透過Asha說了一些話,關於這一切,都在我走進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一一應驗了。這段充滿「共時性」的緣分,你是不是猜到是誰了?   沒錯,今天,Asha與高靈們帶著「豐盛之流」,再次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在,準備好要開始進入療癒大來賓單元,照慣例讓我們打開第八脈輪,在空中形成一個我們的神聖空間,身心放鬆下來。歡迎今天的療癒大來賓Asha與高靈們。   收聽傳送門: 10/11(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 10/12(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阿光說:「超越思想,進入愛的領域,立即能明白你不是海洋中的一滴水,而是徜徉在整片海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8min
  6. EP270今夜遇見小王子:拜訪希臘(一):從混沌到秩序的神性演化

    6 DE OUT.

    EP270今夜遇見小王子:拜訪希臘(一):從混沌到秩序的神性演化

    你聽過「15分鐘城市」嗎?居民能在15分鐘內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11/28「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論壇邀請法國15分鐘城市倡議者Carlos Moreno教授首度來台,與桃園都發局共談鐵路地下化後的城市藍圖。 報名連結: https://fstry.pse.is/8atp8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希臘系列 #帕德嫩神廟   Erik Cohen說:「旅行,是為了尋找或接近世界意義中心。」但對我來說,身體就是那個中心,我們的每一口呼吸,都是一次獨一無二的自我宣說。   站在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凝視對稱的石柱,便能看見蓋亞、烏拉諾斯、克羅諾斯以及宙斯堆疊的理性與秩序。然而,他們之中是誰害怕被取代?便在堆疊的縫隙裡,藏了對混沌的恐懼。這也使得佇立許久的價值、秩序、信念、關係….,在永恆之前崩塌了。   還好,秩序外的奧林帕斯,預留了一個席次,那是一座神話背後的聖殿。那些不在計劃中的狂飲,不確定的舞步,趕在崩塌之前綻放的身體正在允許一點混沌,進入。   這是《今夜,遇見小王子》—希臘系列的第一站。   接下來,我們將探訪遺址與星辰智慧,一起走進希臘神話的深處。而旅途中撇見身體的神話,將借酒神之名呼喚,映照出第四代神性的典範轉移,也以《寺外言途》旅人專欄,刊登在十月號的《人間魚詩生活誌》。   📻 收聽傳送門: 10/4(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 10/5(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希臘行旅意願表單 ✨一起走進希臘神話的星辰之旅 Ø  https://reurl.cc/OmW3Ay   #今夜遇見小王子 #希臘系列 #寺外言途 #人間魚詩生活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min
  7. EP269今夜,遇見小王子:切除能量索,讓愛回到自由!

    29 DE SET.

    EP269今夜,遇見小王子:切除能量索,讓愛回到自由!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hr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你是否在過往的人生裡,曾經有沒有一段關係,你曾經陪伴對方多年,但後來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你會感覺到內耗,也很累?這個時候,是應該停下腳步,感受一下身上是不是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能量,我們,是不是已經背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 「今天我想與聽眾朋友分享,一個我近期的看見,一個發生在我生活週遭著真實的故事,我之所以說是故事,那是因為在我看清楚之後,他就會成為故事。我有一個多年好友,,從小因為健康的限制,他從出生注定比別人生活更艱難。我們的文化,如果家中的孩子在出生時就帶有健康上的問題,家人、由其是作為父母的往往會充滿愧疚感——『是不是因為我,孩子才會這樣?是不是我在照顧上有不週全的地方?是不是我照顧的不夠好?』 所以,這個人從小就帶著一種『我需要被照顧,我需要特別的愛』的能量。 你可能會想到,精神運動性發作。 這些疾病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突然發作,打亂生活,讓人覺得自己不如人。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病症,其實也是靈魂的禮物。因為當一個人被迫和『不完美』的身體共處時,他也在學習一件事:如何在不確定中找到力量。」 「在我的生命裡,我陪伴過這樣的一個人。 十六年,從他還困在限制裡,到後來能走到舞台,甚至帶領更多人旅行、探索。 這是一段深刻的同行,但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們——這樣的關係,也讓我第一次在心裡問自己: 『我是不是該放手了?』因為愛,常常會讓我們忘記:有些功課,真的不是我們能替對方完成的。」 靈魂合約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關係特別讓人覺得既親近又沉重?後來我在占星裡面找到一個答案,叫做——靈魂合約。靈魂合約的意思是,當我們來到這一生之前,其實早就和某些人約好,要一起上場演某些戲。有些人注定要成為你的老師,有些人注定要成為你的孩子,甚至有些人,注定要來教你怎麼放手。所以,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在愛一個人,但其實你是在演出靈魂早就寫好的劇本。」「舉個例子。 我陪伴的那個朋友,他的生命裡,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 小時候,每一次疾病發作後醒來,他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咧?』 哪怕媽媽就在身邊,他還是要先找爸爸。 對他來說,父親是安全感,是錨點。可是後來,他的父親離世了。那個巨大的缺口,就變成了靈魂最深的傷口。 而我,在他的生命裡,無形中走進了這個補位的角色。我成了他潛意識裡的『父親替代』。這一點,在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只是覺得,我在陪伴一個學生、一個夥伴。 但慢慢地,我發現,我的責任感越來越重,我開始背起一些原本不該是我背的東西。」   「聽眾朋友,或許你在自己的關係裡,也有這樣的經驗。 也許你在婚姻裡,總是要當那個『照顧者』,即便你也很想被照顧。 也許你在職場裡,總是要當『老大哥、大姐姐』,因為別人覺得你穩重,但你的心裡,其實也有想哭的小孩。 也許你和伴侶的關係裡,演的根本不是愛人,而是『父母與孩子』。 這些都是靈魂合約。 我們在不知不覺之間,補上了某個空缺,演出了某個角色。 而這個角色,往往讓我們覺得——愛,變得好沉重。」 「但是,靈魂合約不是錯。 它存在,是為了帶我們走一段必須經歷的旅程。 就像我陪伴那位朋友十六年,如果沒有這份合約,他可能無法走到今天的自由;而我,也不會學會什麼叫做『真正的放手』。 所以,如果你現在在某段關係裡,覺得愛得很累,很痛,請你先不要急著否定。 因為很可能,這就是靈魂和你早就安排好的劇本,只是現在,到了某個章節,要結束了。 你要做的,不是怪對方,也不是怪自己,而是去問——『這份合約,是不是該到尾聲了?』」 告別、放下、送出愛 「我想要跟大家聊一個,我在帶領人過程裡很深的觀察。 有些人,在關係裡會特別讓你覺得難熬: 他們明明很愛你,可是一旦情緒起來,他們會六親不認,甚至把最親近的人推開。 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已經點頭了(笑)。 那麼,占星學裡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答案往往藏在——月亮。 🌙 月亮代表什麼? 它代表我們最底層的情感安全感。 太陽是『我要成為誰』,月亮則是『我怎麼被安撫』。 所以當一個人的月亮能量很強烈,尤其落在第一宮(自我)時,他們會有一種傾向:我的情緒 = 我的自我。 這意味著,當他情緒爆炸時,他自己都分不清『這只是情緒』還是『這就是我』。 於是,他的防衛就會很激烈。 他不是故意的,但你會覺得,他怎麼忽然變了一個人。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月亮落在射手座的一宮,那會怎樣? 射手座是自由的,是要活在真理裡的星座。 月亮在這裡,會讓一個人非常真誠、直接,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旦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或自由被限制,就會立刻反擊,用情緒把對方推開。 所以你會看到這樣的人:平常熱情、樂觀,情緒來時卻六親不認。 不是因為他不愛,而是因為他在潛意識裡把情緒誤認成了自我。」 「這裡,我想引用莊子的一個比喻,叫做——空船理論。 莊子說:如果一艘空船在河上漂來撞到你,你不會生氣; 可是如果船裡有人,你就會怒火中燒。 道理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看作『針對我』,所以痛苦。 可事實上,那艘船可能就是『空的』——只是被風浪推動,根本不是衝著你來的。 其實,當一個人情緒爆炸時,他就像那艘空船。 他不是故意要傷你,而是他自己被不安和習性推著走。 如果你把它當作『有人要撞我』,你一定會受傷。 但如果你能看見:那其實只是一艘空船,那你就不必被拖下水。」 「各位聽眾,這就是占星和莊子在不同文化下的相遇: ·  占星提醒我們,月亮落點揭示了我們情緒的模式。 ·   莊子提醒我們,看清楚『那只是空船』,不要誤認為對方的情緒是針對你。 當你能這樣看待自己,你會發現,你可以誠實表達情緒,而不必傷害最親近的人。 當你能這樣看待別人,你會知道,他爆炸的那一刻,不是要否定你,而是他還在學習怎麼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所以,如果你正在一段關係裡,因為對方的情緒覺得很痛苦,請記得: 他不是不愛你,他只是還沒分清楚,情緒和自我是兩回事。 而當我們能看見這一點,愛就會變得更寬廣。」 「各位聽眾,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請先不要自責。 因為這不是缺陷,而是一種靈魂安排的學習。 靈魂要你學會分清楚:情緒只是情緒,它不是我的全部。 當你能這樣看待自己,你就會發現,你可以誠實地表達情緒,而不必用它來傷害最親近的人。 當你能這樣看待對方,你就會知道,他爆炸的那一刻,不是要否定你,而是他還在學習怎麼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這就是占星的美。 它讓我們知道,每一顆行星的位置,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 月亮在第一宮的人,提醒我們——愛他們,就要懂得他們有時候真的會情緒先行。 而月亮落在不同星座的人,也提醒我們:我們的安全感,來自什麼? ·  月亮金牛:需要穩定和實際的支持。 ·  月亮巨蟹:需要被看見、被情感照顧。 ·  月亮射手:需要自由和空間。 沒有對錯,這只是靈魂寫在藍圖裡的功課。」 「所以,如果你正在一段關係裡,因為對方的情緒覺得很痛苦,請記得:他不是不愛你,他只是還分不清楚,情緒和自我是兩回事。 而當我們能這樣看待的時候,愛就會變得更寬廣。」 心理學家Harriet Lerner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健康的關係,不是沒有依賴,而是依賴中仍能保有自我。」 我以前以為,陪伴就是替對方撐住整個世界。 後來我才發現,真正的愛,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退後,讓對方撐起他自己的人生。 所以今天,我要把這個「補位者」的角色,交還給他。 我不是放棄他,我也不是不愛他。 我只是終於明白——愛,不是控制,也不是依附。 愛,是給彼此自由的能力。 你知道嗎?很多人在面對「分離」這件事時,會覺得那是結束,是失去。 但其實,分離是讓愛進化的開始。 放手,不是背叛;放手,是信任。 是一種靜靜的祝福,是在心裡輕聲說: 「我相信你可以,我也相信,我終於可以不再替你活。」 這是我的祝福,也是我們的釋放。 🌟 儀式引導 「請你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 慢慢地深呼吸,吸氣,吐氣。 再一次,

    37min
  8. EP268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二)

    22 DE SET.

    EP268今夜,遇見小王子:七月,聽阿光說『詭』故事(二)

    敲碗鬼故事 學生時代,我不喜歡看鬼片:當時的鬼片,一出場我就笑場,我就會被我同學罵… 後來,大概是貞子系列,那時候吧,我完全不看鬼片,因為後來的鬼片根本就是恐怖片,都是透過懸疑音效,忽然之間的驚嚇畫面,那我會讓我驚嚇被身體記憶起來,然後,真的遇到的時候,就連結到恐怖片的身體記憶與經驗,然後我會感到害怕,甚至大叫逃跑,跑了一陣子後,我會覺得好笑,因為我又不怕鬼,可是我的身體記住那驚嚇的感受,然後自己做出反應…所以我是一點都不給頭腦與身體機會,只要是恐怖片或鬼片,我一率不看。   不過,現在又到了一年一度阿光說鬼故事:每年農曆七月,我會破例說說鬼故事,為大家準備原汁原味真實的詭異的故事,我們說過台灣的鬼故事金魅、與魔神仔、也說過悲傷的斯里蘭卡、日本新淺間公園的五重塔。(簡述故事:NO19、EP213)   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西班牙奶奶與星星鎮的神父。 在過往節目中,死亡咖啡館那一集,我們討論為何鬼都是女鬼,主要是家中未出嫁的女性,無法入祀祖先牌位可能成為鬼魂。傳統父權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的性別規範,女性的身分與地位依附於婚姻關係,未婚早逝的女性無法被納入家族祭祀,被視為「無歸」孤魂。透過冥婚儀式使其能有夫家歸屬,成為受供奉的祖先。這其實也是台灣民間帶著愛自救,以冥婚的方式讓男人乖乖就範?「撿紅包」!!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資料:《聊齋誌異》裡有491個故事,男性的妖怪故事只佔了40篇,約10.5%。其他都是女性。而且綜觀女鬼的故事鋪排,多圍繞她的身世、死亡經歷與冤屈。而女鬼的特性多設定成 情緒化、被害、柔弱, 這完全反映社會性別角色的期望。而住在鬼故事裡的男人們」,通常呈現什麼樣貌呢?   在這樣故事裡,無非是以負心漢、富家子弟或書生(的刻板印象):他們渴望女人、金錢、權力或愛情,而女鬼在滿足這些慾望的同時,最終報復、毀滅了男性,當然也有讓女鬼有從復仇者轉變為拯救的角色,像是《聊齋志異》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倩女幽魂「聶小倩」,最為經典。失落書生的背景,女鬼的誘惑與利用:聶小倩是被姥姥操控的女鬼,她的任務是引誘路過的男人,而寧采臣的善良單純、手無縛雞之力脆弱的人,反而贏得了她的同情與幫助,最終名落孫山的書生,最終不僅獲得了愛情,也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希望。   大家有發現嗎?男性的角色設定多與男性成功定義相關。   西班牙奶奶 有一次帶團呢?在庫斯科,特別選了西班牙百年莊園,房間裡有一各肖像。仔細描述那畫像,以及轉身遇見那個奶奶,換房間。隔天前往天空之鏡。 三天後回到這個飯店。再一次是那個房間,硬擠出樓上隔壁房間,門一打開,門縫看到…揮手。跑到一樓大廳、眼睛模糊、追到公園,追到武器廣場,最終在花圃脫下鞋,進入到內在地景,結束後換房,一進門遇見拉非爾。 大天使拉斐爾(Archangel Raphael)是專門主保旅遊的人。他在基督教傳統中被視為療癒與指引天使,特別負責保護旅行者、確保旅途安全,並協助解決途中遇到的健康或意外問題。這源自於《聖經·多比傳》(Book of Tobit),其中拉斐爾化身為一位旅伴,引導年輕人托比亞斯安全完成旅程,並療癒了他的父親托比特的失明。祈禱「拉斐爾,請保護我的旅途」就能連結祂的能量,記得保持開放的心態接收指引! 無論哪一個文化哪一個國家,都有鬼故事流傳,是否有想過,為何人類不分種族國家都會有鬼的概念,鬼故事流傳是否有些社會意義?實際上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神經科學、哲學甚至文學等多個學科,都曾對「鬼的概念」與「鬼故事的社會功能」進行過深入研究。 鬼的概念起源:其實要從人們意識到靈魂開始,而各民族發展靈魂概念,原因在於人類共同面對死亡、做夢、瀕死等經驗。普遍來說各民族,其實都將靈魂看作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有關鬼呢?則多指死後未能安息的靈魂形式,我想這是所有人類的最大共識與經驗。 只是不同民族有不同解釋,一般來說像是基督宗教這一種一神信仰的靈魂,多半都把靈魂當作單一個體,而多神信仰的土地,則多半靈魂觀比較最精緻與複雜,像中國到家就有所謂的三魂七魄,而古埃及人認為靈魂由多部分組成,包括 Ka(卡)、Ba(巴)、Akh(阿克) Ka(卡):一個人的生命能量中心,類似脈輪的概念,不具有「意識」或「人格」。 Ba(巴):最接近現代語義下的「靈魂」、「個體意識」。包括一個人的個性、情感、思想 Akh(阿克):當 Ka 和 Ba 成功通過審判後,會轉化成 Akh ,他是一種神聖靈魂狀態,能回到原鄉,通常指的是回到天狼星。這裡指的死後審判,是冥王歐西里斯的審判,其心臟會與象徵真理的瑪特之羽秤重。如果心臟比羽毛重,代表生前罪孽深重,靈魂將被毀滅。而印度吠陀經典如奧義書,更強調靈魂與宇宙的合一,這些靈魂觀都是非二元論。 那這些都是發展出來得不同靈魂觀,那人們是如何意識到靈魂? 對夢境和幻覺的解釋: 人們無法解釋夢境中為何會出現已故親友的身影,或是為何會在有些時候感到有「不尋常」的存在。鬼魂的概念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框架,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經歷歸因於靈魂的存在。對死亡的恐懼與未知: 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靈魂的概念提供了一種解釋,讓人類得以面對和處理這種恐懼。如果靈魂可以延續,那麼死亡可能不是終結。意識與自我的感知: 人類能感知到自己的意識、思想和情感,這與單純的物質身體活動不同。這種內在的、非物質的自我感知,被許多文化視為獨立於身體之外的「靈魂」。  總體而言,靈魂的概念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解釋生命和死亡的框架,而鬼的概念則進一步為這個框架增添了道德和社會意義。透過區分這兩者,人們得以處理那些不符合常規死亡模式的經歷,並藉此傳達關於因果報應、社會秩序和歷史創傷等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觀。   以上這些解釋,我們可以在問一遍:我們相信這世界上有鬼嗎?如果沒有?那你認為我們有靈魂嗎?因為,這兩個概念是有關連的,無法獨立存在不是嗎?所以沒有一個宗教,其信仰包含了靈魂的概念,卻不相信有鬼魂存在。  這也就是為何鬼故事,之所以能在各個文化中流傳不衰的原因,而且鬼故事是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道德與社會規範的傳播: 鬼故事經常扮演著道德教育的角色。例如,如果一個人在生前做了壞事,死後會變成惡鬼來懲罰生者,這無形中強化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透過這些故事,社會得以傳達和鞏固其核心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處理創傷與悲傷: 在許多文化中,鬼魂的故事是處理集體創傷和個人悲傷的一種方式。例如,與戰爭、災害或意外死亡相關的鬼故事,可以讓社群成員有個共同的語言來討論和面對那些難以言說的悲痛經歷。像威爾康大火的飛船事件。歷史記憶的載體: 鬼故事可以成為歷史事件的非正式記錄。一些傳說中的鬼魂可能與特定的歷史人物或地點相關聯,這些故事在口耳相傳中,幫助人們記住過去的事件和教訓。像白宮林肯的鬼魂。團結社群: 在篝火旁或夜晚的聚會中,甚至與多民族發展出相關儀式,民俗活動。  你們喜歡阿光今天說的,西班牙奶奶與消失的神父,這兩則詭異的故事嗎?你也有親身經歷原汁原味的鬼故事嗎?來信告訴我。 阿光說:「靈魂是人類內在的永恆之光,承載著我們對自我延續的渴望,而鬼魂則是我們集體無意識中,未解的情感與創傷,提醒我們有意識的面對潛意識裡,未完成的故事。」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09/20(六)20:00 寶島新聲 FM98.5 09/21(日)21:00 大千電台 FM99.1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延伸閱讀》  日本五重塔:  https://reurl.cc/x0GK5L 悲傷的斯里蘭卡:https://reurl.cc/q8gq7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min

Classificações e avaliações

5
de 5
3 avaliações

Sobre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