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意

一心二意

心理学无处不在 这是一档 两个心理学生 被心理实验折磨之余苦中作乐 邀请大家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的节目 联系我们📮wly020802@gmail.com 欢迎加微信进入听友群!

  1. 29 AOÛT

    EP32. 比较心理学:我们为什么见不得别人好?

    你是否曾刷着朋友圈,突然感到一阵焦虑?是否在得知同事的薪水后,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又或是偶尔通过“向下比较”获得一丝隐秘的安慰?比较,仿佛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形标尺。本期节目,我们将深入人类“爱比较”的底层心理,从黑猩猩的权力游戏到猕猴洗红薯的文化传承,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困惑到社交媒体时代的焦虑,一同揭开“社会比较”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如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行为甚至记忆。 本期要点: 比较的根源:进化与本能社会比较理论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我们有一种内在驱动力,需要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建立参照标准。进化视角:比较是生存的本能。从黑猩猩评估对手实力争夺地位,到猕猴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洗红薯的技巧,比较在动物界已广泛存在,帮助个体评估环境、学习和适应我们常常“无意识”地在比较:研究表明,社会比较过程常常是自动、无意识的,很多人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进行比较。 谁是“比较狂人”?(高社会比较取向者特征)高度关注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高度敏感,共情能力强,易从众。通常伴有负面情感和自我不确定性(如低自尊)。研究案例:刷Facebook越多,自尊可能越低(Vogel et al., 2014)。 比较的两种方向:向上与向下向上比较 (Upward Comparison):与比自己“好”的人比较。积极作用:带来学习、模仿和激励(“Ta行,我也行”)。消极作用:导致自卑、挫败感。关键因素:我们如何看待对方的成功?若将其归因于可努力达到的因素(如高投入),则更容易产生积极激励;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天赋、运气),则更容易感到威胁。向下比较 (Downward Comparison):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积极作用:获得安慰、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消极作用:可能使人自满、停滞不前。有趣的发现:对高SCO或处于压力中的人,向下比较有时反而会引发焦虑和认同(“我以后会不会也变成那样?”),而非安慰。 比较的“狡猾”之处:记忆如何帮我们感觉良好我们内心有强烈动机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比较方式非常“灵活”。同化 (Assimilation):当对方优秀但可企及时,我们会寻找共同点(“我们是一类人”),从而提升自我感觉。对比 (Contrast):当对方过于优秀构成威胁时,我们会强调差异(“我们不一样”),以保护自尊。 记忆的魔法:我们的自传体记忆会充当助手:回忆成功时,多用第一人称视角,身临其境,强化成就感。回忆失败或不想认账的事时,多用第三人称视角,像看别人一样,实现心理疏离。

    49 min
  2. 22 AOÛT

    EP31. 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下):为什么说它才是科学界的“跨界之王”?

    心理学并不是一开始就研究“大脑里在想什么”的。 20世纪中期,B.F.斯金纳带来了“行为主义”的黄金时代,主张心理学只研究能被测量、能被看到的东西——行为。鸽子和老鼠在斯金纳箱里努力“打工换饭”的画面,成为经典。 但很快,人们发现:人类可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器。于是,认知革命拉开序幕:心理学家们大胆打开了行为主义的“黑箱”,去探究注意、记忆、情绪和思维。随后,认知行为疗法(CBT)、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演化心理学……接连登场。 更重要的是,心理学逐渐走出实验室,投身教育、医疗、商业和社会议题。从性别平等到种族正义,从同性恋去病理化到工业创新,它都在发挥力量。 如今,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新兴方向,更让心理学从“修复问题”走向“促进繁荣”。 这一期,我们带你快速浏览心理学从“黑箱”到“大脑”,再到“社会”的发展史,看看心理学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这门兼具科学性、温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科。 本期亮点: 斯金纳的“黑箱”实验——鸽子啄按钮、老鼠压杠杆,行为主义如何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统治半个世纪? 认知革命打响第一枪!艾利斯的“ABC模型”与贝克的“自动思维”如何打开心理黑箱,颠覆行为主义霸权? CBT诞生秘辛: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从对立到融合,成为当代心理治疗黄金标准!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马斯洛与罗杰斯如何把“自我实现”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变成心理学关键词? 心理学的社会力量:从推翻种族隔离到同性恋去病理化,心理学家如何用研究推动社会变革? 当代跨界爆发:脑成像技术+大数据+AI,心理学正化身“超级学科”破解幸福密码!本期封面:www.regaltutors.com P.S. 这周难得我们两人都在一个城市,所以这期是在线下的一个公园里录的。音频中可能会有一些风声和小鸟叫声,请大家见谅~

    46 min
  3. 15 AOÛT

    EP30. 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上):从女娲造人到弗洛伊德——人类如何探索心灵的奥秘?

    1. 心理学的词源与早期萌芽 "心理学"(Psychology)源自希腊语:psychē(精神、心灵) + -ology(学科)。 原始宗教与神话:在科学尚未诞生时,人类通过神话解释心灵现象。中国神话:女娲"黄土造人"并赋予"神息",哪吒"莲藕化身"体现身心二元观念。对比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人类是物质与精神的复合体。2. 笛卡尔的二元论及其挑战 论点一:人类行为远超机器(17世纪自动机械的局限性)。 论点二:"我思故我在"——意识存在的不可否认性。 现代科学的反驳:神经科学揭示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AI的复杂性动摇二元论根基。3. 心理学实验的雏形 史上最早"心理学实验":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的"语言起源实验"(隔离婴儿观察语言发展)。缺陷:忽视社会互动对语言习得的关键作用(类似"狼孩"案例)。意义:超前的研究方法(假设、变量控制),但结论被现代语言学推翻。4.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威廉·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首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研究方法:测量意识(反应时间、冯特错觉)、自我观察报告。局限:认为实验无法完全捕捉心智复杂性,提出"民族心理学"(跨文化研究先驱)。 构造主义(铁钦纳):拆解意识像乐高,但忽视个体差异与实用功能。5.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实用转向 威廉·詹姆斯:反对构造主义,提出"意识流"——心理活动是持续、适应性的过程。代表作《心理学原理》(1890):强调心理帮助人类适应环境(达尔文主义影响)。6. 弗洛伊德:潜意识的革命 核心观点:"你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行为受潜意识驱动。 心理动力学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就像车夫试图驾驶着由永远想往相反方向前进的两匹马拉的马车。 争议:理论在解释感知、语言时被部分接纳,但人生选择的决定论令人不安。 日常证据:口误、梦境、莫名喜好等潜意识现象。本期BGM:Sigmund & Carlfunkel - Super Science Friends 本期封面:www.regaltutors.com 下期预告:行为主义如何推翻弗洛伊德?华生、斯金纳的"刺激-反应"实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现代神经科学的碰撞……

    45 min
  4. 1 AOÛT

    EP28. 音乐心理学:人类为什么离不开BGM?

    你知道吗?音乐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社交软件"!从老祖宗的求爱神曲到现代人的emo解药,音乐到底怎么绑架了全人类的大脑?本期带你用科学+八卦的方式,解锁音乐的终极秘密! 1. 音乐的灵魂拷问:人类为啥要搞艺术? 恋爱脑假说:唱歌≈孔雀开屏!研究显示唱歌好听的人异性缘超级加倍! 社恐救星假说:远古人类靠"集体蹦迪"避免打架,现代人靠KTV破冰(老板:团建必须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妈妈的诡计:专家说摇篮曲是原始妈妈的"智能监控"——"宝宝别哭,妈妈只是去抓个恐龙当晚餐..." 2. 音乐的魔法攻击:你的大脑已沦陷! 失语症患者突然唱《孤勇者》 :法国实验证明,贝多芬比医生更会治中风!(但研究对象只有4人...建议林俊杰下次发论文) 恐怖片BGMの阴谋 :为什么一听阴间配乐就腿软?科学证明音乐在模仿"人类惨叫"! 莫扎特效应の骗局 :听古典音乐变学霸?真相:只要是你爱听的歌,写作业都能提速! 3. 玄学现场:古希腊音乐疗法  暴躁老哥发狂?古希腊医生:"给他播抖音神曲...不对,是弗里吉亚调式笛子曲!" 柏拉图认证:"唱跳选手不怕生病!" 4. 大型辟谣现场  胎教音乐 :听莫扎特不会生出资优儿,但能让孕妈少摔手机 学琴要趁早? :郎朗的成功秘诀——不是3岁学琴!

    59 min

À propos

心理学无处不在 这是一档 两个心理学生 被心理实验折磨之余苦中作乐 邀请大家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的节目 联系我们📮wly020802@gmail.com 欢迎加微信进入听友群!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