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的人生日常

芳儀 & 韋蓁

媽的人生日常,每天都像是一次時空旅行,早晨醒來仍然在甜美的夢境裡,轉眼就被孩子的吵鬧拉進現實 。 這個節目沒有教導,只有陪伴。媽的生活最真實的寫照;那些曾陪伴我們度過年少輕狂的音樂;那些讓我們在深夜忍不住流淚的電影,那些撫慰我們育兒時崩塌的書籍,也許正是我們感動的瞬間。 這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媽媽們最真實的聲音。 無論你是新手媽媽、資深媽媽,正在思考如何平衡自我與家庭的人,這裡都有屬於你的故事。在這混亂又奇妙的旅程裡,找到彼此的共鳴,也找到繼繼走下去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3 ДН.

    EP33:從《鬼滅之刃》看見家庭、愛與生命的重量

    🌟 節目摘要 這集節目,韋蓁和芳儀從《鬼滅之刃》動畫與電影談起,聊到許多角色的生命故事,照見現實中的家庭關係與人生課題。 妓夫太郎兄妹成為鬼,相愛卻又在氣頭上互相責怪,背後卻是深深的依靠與不捨;許多角色直到臨終前才道出心底的愛,常常要等到失去才會後悔。如果夢境能滿足所有渴望,你還願意醒來嗎?而鼓之屋的響凱,因為作品被否定而成鬼,直到臨死前也在渴求一句「我做得好嗎?」。這些故事,或許正對應我們生活中不曾說出口的愛、遺憾與渴望。 ✨ 節目亮點 ✔鬼滅角色的悲劇背景,如何映照家庭的真實處境 ✔為何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與表達愛 ✔面對夢境與現實:如果夢能實現期待,你會選擇醒來嗎? ✔從響凱的故事,看見「被看見、被尊重」的需求有多重要 💡 小結 《鬼滅之刃》不只是熱血戰鬥動畫,它觸碰的其實是最核心的人性:對家人的愛、失落與依戀,對死亡的掙扎,對價值感的渴望。這些情節提醒我們,珍惜當下身邊的人,別讓愛與理解只停留在「如果當初…」的懊悔裡。 📌你在《鬼滅之刃》裡,有哪個角色或片段最觸動你?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可能成為別人的力量。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6 мин.
  2. 24 СЕНТ.

    EP32:手足之間的戰爭與愛:父母怎麼應對?

    🌟 節目摘要 當家庭迎來新生命,父母的重心往往放在小寶寶身上,但這時候老大常常會感到失落,甚至出現退化行為、爭寵,甚至打弟妹。這些行為不是壞,而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喊話:「請看看我!」 本集我們要聊的,就是父母如何看懂手足相處背後的需求,並找到愛與陪伴的平衡。 ✨ 節目亮點 ✔老大常見的退化與行為訊號:打人、尿床、黏人 ✔父母最容易踩到的三大盲點:比較、要求懂事、忽略情緒 ✔怎麼陪伴老大?專屬時間、情緒接住、邀請參與照顧 ✔從薩提爾冰山角度,看見行為背後的情感需求 💡 小結 手足衝突不是問題,而是孩子在適應家庭新秩序的自然過程。父母能做的,不是要求老大更懂事,而是讓孩子安心知道:即使有了弟弟妹妹,愛依然沒有減少。愛不是分割,而是擴大。 📌你對這集的內容有共鳴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問題。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мин.
  3. 17 СЕНТ.

    EP31:當媽媽後悔嗎?愛與疲累之間的真心話

    🌟 節目摘要 可能在許多媽媽在心裡,都曾閃過這樣的念頭:「我後悔當媽媽了」這句話很沉重,但它其實只是生活壓力與自我失落的提醒。在這一集裡,我們從媽媽的日常辛酸談起,聊到那些累到想逃走的時刻,探討「後悔」背後隱藏的需求與渴望,並分享如何在愛與自我之間,找到一點平衡與喘息的空間。 🎧 節目亮點 ✔ 「後悔」不是不愛,而是對失去自我的感嘆 ✔ 媽媽最常遇到的是身體的疲憊、心理的壓力 ✔ 後悔是一個訊號跟提醒,幫我們看見更深的需要 ✔ 如何在混亂中找到出口 ─ 給自己喘息空間,尋求支援 ✔ 後悔不代表錯誤,而是需要更多支持與陪伴 💡 節目小結 成為媽媽之後,我們難免會在某些時刻覺得「後悔」,但那不是罪惡,而是一種提醒:我們也需要被照顧。允許自己累、允許自己不完美,因為愛孩子與愛自己,本來就可以並存。 願你聽完這一集時,能對那個心裡小小喊「好想逃走」的自己,說一句溫柔的:「我懂你。」 📌你對這集的內容有共鳴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心情。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標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мин.
  4. 10 СЕНТ.

    EP30:《從原家走到心家》看見自己,修復關係,打造心裡的家 ft.謝欣惠

    🌟 節目摘要 本集節目邀請謝欣惠老師,她談到,探索原生家庭不是要責怪父母,而是看見影響、理解傷口,才有機會修復與選擇。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家。從小到大,原生家庭給了我們許多「家具與擺設」:價值觀、情緒表達方式、對自己的期待。這些東西,有的實用,有的卻早已不合時宜。當我們長大進入新的關係,依然習慣用舊的模式回應,就會因此卡關。 ✨ 節目亮點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表達與自我價值感 ✔ 「承認傷口」並不等於不孝,而是療癒的開始 ✔ 父母不用害怕會傷到孩子,重點在於衝突後的修復 ✔ 從衣櫥比喻:如何看見已經擁有的,而不是永遠覺得自己不足 ✔ 薩提爾成長模式,不是急著解決問題,而是先看見舊模式,才能創造新選擇 💡 節目小結 探索原生家庭,不是停留在責怪,而是理解與覺察。當我們願意承認影響,就能整理、淘汰、選擇,重新裝潢自己的心家。父母曾給我們的東西,不必全盤否定,但我們也有權決定什麼要留下、什麼需要放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新的關係中,更自由、更真實地成為自己。 《從原家走到自己的心家》謝欣惠老師工作坊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51101 📌 合作需求 → 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 → 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 → 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2 мин.
  5. 3 СЕНТ.

    EP29:《佛陀智慧的生氣劍》心之二刀流,讓怒氣成為轉化的力量

    🌟 節目摘要 本集節目,我們聊聊《佛陀智慧的生氣劍》ˊ這本書,一起學習如何善用憤怒這把「心之劍」。 在親子互動與日常生活中,生氣往往是讓我們最挫折、最無力的時刻。但佛陀提醒我們:怒氣不是敵人,而是力量。如果懂得運用,就能守護界線,讓關係更清晰,也讓自己更自在。 從孩子頂嘴、衝突時的心火,到面對不合理要求的無力感,我們帶著媽媽視角,實際練習「心之二刀流」——不急著接球、劃清界線、把怒火化為動立。這不是壓抑,而是轉化;不是控制,而是讓怒氣為我們服務。 🎧 節目亮點 ✔ 心之二刀流,找到怒氣背後的真正需求 ✔ 運用光之橡皮擦,按下暫停鍵 ✔ 知道自己為何而氣,如何好好表達生氣 ✔ 在親子衝突裡,怎麼讓怒氣變成陪伴與教養的契機 ✔ 媽媽也能在憤怒中練習自我照顧,保護自己、也守護孩子 💡 節目小結 憤怒不是該被恐懼或壓抑的情緒,它是一份提醒:我需要被看見、需要被尊重。當我們願意停下、理解,再轉化,怒氣就能成為推動自己成長的動力。 願每位媽媽都能在「心之二刀流」的練習裡,學會正確地生氣,也在火焰裡,看見愛的形狀。 📌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3 мин.
  6. 27 АВГ.

    EP28:媽媽的抓狂日常:那些踩中地雷的瞬間

    🌟 節目摘要 「媽媽的日常,就是在愛與抓狂之間切換。」小孩最愛踩的地雷,你一定不陌生:一直叫媽媽、總是打翻、房間像災難現場、永遠出門慢吞吞、功課一坐下就想喝水……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一集,我們一起盤點「媽媽抓狂排行榜」,邊笑邊抱怨,邊聊背後的需求與意義。因為孩子讓我們崩潰的同時,也讓我們看見自己還在學習成為媽媽的過程。 🎧 節目亮點 ✔ 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地雷 ✔ 為什麼孩子的行為會踩中媽媽的情緒? ✔ 抓狂與後悔之後,媽媽心裡的小劇場與自責循環 ✔ 幽默與自我照顧:如何在崩潰時找到出口 💡 節目小結 孩子的確有本事讓媽媽抓狂,但在抓狂背後,往往藏著媽媽的疲累、焦慮與期待。當我們能停下來看看自己,抓狂背後的深層期待與渴望,育兒就不再是戰鬥,而是一場充滿故事的修煉。 芳儀的對話練習曲課程:https://myppt.cc/AjshXC 📌你的小孩最常讓你抓狂的是什麼?歡迎留言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大笑互相療癒。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мин.
  7. 20 АВГ.

    EP27:拒絕,是關係中最勇敢的練習

    🌟 節目摘要 「每一次不敢拒絕,都是在向自己說不。」 有多少次,你心裡明明想說「不要」,卻還是點頭答應? 從人情壓力、怕傷感情,到深藏在心底那份「不敢破壞關係」的恐懼,我們一次次選擇妥協,卻也一次次忽略自己的界線。 本集節目,我們從生活中的「說不出口」談起,回顧成長經驗如何形塑我們的拒絕能力,聊到在親子互動裡,父母該如何用愛設下界線,也探討在職場、家庭與友情中練習說「不」的勇氣。拒絕,不只是拒絕別人,而是對自己誠實、對關係真心。 🎧 節目亮點 ✔ 那些生活中說不出口的「不」,背後藏著什麼恐懼 ✔ 從小被教要乖、要聽話——我們何時失去了拒絕的能力 ✔ 親子關係裡,父母如何用拒絕給孩子界線的愛 ✔ 大人世界的掙扎:職場、家庭、友情中的「不」有多難 ✔ 避免討好型人格的耗損——溫和而有力的拒絕方法分享 💡 節目小結 拒絕,不是傷人,而是尊重自己。 它不會破壞真誠的關係,反而能為彼此留下呼吸的空間。從今天開始,你可以試著練習——對別人說「讓我想一下」、對孩子先肯定感受再表達限制、對自己說「我可以不配合,還是值得被愛」。 這一集,獻給每一位曾因不好意思而勉強自己的人。願你在聽完之後,更有勇氣對別人,也對自己,說出那句真心的「不」。 📌你對這集的內容有共鳴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問題。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7 мин.
  8. 13 АВГ.

    EP26:《居服員來了》當我們在別人家中照顧生活,也在學習照顧自己(下集) ft.雲柱

    🌟 節目摘要 本集節目,我們再度邀請《居服員來了》作者,從她實際走過的真實個案談起。包括書中提及的性騷擾經驗,她如何在那段令人不安的情境中學會自我保護,也從害怕、懷疑,到一步步建立心理與行動的界線。 在進到別人家中照顧生活的同時,居服員也正學著好好照顧自己——守住界線、安放情緒、與不確定的環境共處。但在這些壓力與風險之外,也有讓人留下來的溫柔力量。像是「誇誇爺爺」那樣的陪伴關係,不但成為她工作中的亮光,也是一份不被看見卻深刻存在的互相滋養。 🎧 節目亮點 ✔ 面對案家性騷擾的心理歷程:從驚慌、否定到勇敢說不 ✔ 如何劃清與案家的界線?那些說不出口的情感與責任 ✔ 「誇誇爺爺」與那些暖心瞬間:照顧也是被照顧 ✔ 想成為居服員,不能沒有的心理準備與人格特質 ✔ 若社會想支持照顧者,應從哪些面向做起? 💡 節目小結 進入他人生活,不只是提供服務,更是一場與自己深刻相遇的過程。 每位居服員,不只是勞動者,更是心理的承載者與情感的練習者。 願更多人理解這份工作的重量,也看見其中的溫柔與勇氣。 📌你對這集的內容有共鳴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問題。 合作需求→service@lopwilldo.com 聽眾投稿→sophia@lopwilldo.com 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主持人FB》 陳韋蓁/Sophia→https://www.facebook.com/sophiachen2021 芳儀的多重宇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69583473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6ysq2gx000901s79opb03u2/commen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мин.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媽的人生日常,每天都像是一次時空旅行,早晨醒來仍然在甜美的夢境裡,轉眼就被孩子的吵鬧拉進現實 。 這個節目沒有教導,只有陪伴。媽的生活最真實的寫照;那些曾陪伴我們度過年少輕狂的音樂;那些讓我們在深夜忍不住流淚的電影,那些撫慰我們育兒時崩塌的書籍,也許正是我們感動的瞬間。 這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媽媽們最真實的聲音。 無論你是新手媽媽、資深媽媽,正在思考如何平衡自我與家庭的人,這裡都有屬於你的故事。在這混亂又奇妙的旅程裡,找到彼此的共鳴,也找到繼繼走下去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