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 Lab | 總經實驗室
EP45 | 為何銅價飆到天價?從「50%關稅衝擊」到「銅油比預警」—關稅如何重塑製造業與基建?
本集《Macro Lab 總經實驗室》帶你一窺美國對進口銅課徵 50% 高關稅後的市場大震盪──從川普政府突襲性關稅宣布到 COMEX 銅價單日飆升,再到「銅油比」這個鮮為人知卻極具預警價值的領先指標,用最清晰的宏觀模型與歷史案例,助你快速掌握原物料風險與總體經濟洞察!
Chin 將以生動案例與經濟學工具,帶你看懂:當進口成本爆衝,製造業、消費者、政府該如何應戰?
1️⃣ 貿易政策與關稅沖擊:美國 50% 銅稅引爆溢價與成本推動通膨 [0:31]
- 關鍵事件:2025 年 7 月初,川普宣布自 7–8 月間對進口銅徵收 50% 關稅
- 市場反應:7 月 9 日 COMEX 銅價單日漲 13%,收於每磅 5.69 美元;LME 僅微漲 0.3%,價差一度超過 2,600 美元/公噸
- 囤貨潮:交易者自 2 月起已將歐亞銅貨提前轉往美國,避開未來高稅負
- 經濟衝擊:美國近半數銅需求仰賴進口,關稅效應等同「成本推動型通膨」,迫使 AS 曲線左移,壓抑產出
2️⃣ 從供需面到領先指標:供給短缺、需求剛性與「銅油比」解密 [4:02]
- 供給瓶頸:國內銅礦業因 Permitting Delays 與巨額前期投資,短期無法填補進口缺口,價格黏性高
- 需求剛性:家電、汽車、基建等中間投入品替代性低,短期內僅能有限度用鋁等替代,成本與維護壓力倍增
- 消費與基建衝擊:銅價飆升轉嫁至冰箱、空調與公共基建,削弱實質收入並拉高政府預算,G 走低將拖累 GDP
- 銅油比(Copper-Oil Ratio):以銅價 ÷ 原油價衡量製造業活力對能源成本的變動,歷史上曾領先預測 2008 年金融危機與 2020–21 年後疫情復甦
🎯 為何一定要聽?
- 雙重洞察:同時掌握關稅如何推升銅價及市場囤貨機制
- 核心工具:學會運用 AS–AD 模型與「銅油比」指標,快速預警通膨與經濟拐點
- 實務對策:了解政府財政、貨幣與產業政策如何協同,緩衝原物料風險
🔔 立即收聽 → 訂閱 Macro Lab,解鎖更多 科技 × 經濟 × 社會 深度剖析!
👍 按讚+分享,加入 IG @amateur_economists |Medium|每天早晨 10 分鐘,「通勤咖啡」帶你洞悉世界動能。
Macro Lab: Macroeconomics decoded for builders and doers—because the big picture drives better business。
(對本集內仍有興趣的聽眾,歡迎直接閱讀官方政策文件與相關文章報導,掌握國際貿易新趨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Semiweekly
- PublishedJuly 20, 2025 at 11:00 PM UTC
- Length14 min
- Season1
- Episode45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