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經理人讀書會》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導讀《社群帝國那些人》和《科技共和國》2本書。
本集讀書會聚焦探討矽谷科技文化背後隱藏的權力結構與價值觀,透過深入剖析2本新書:《科技共和國》和《社群帝國那些人》,挑戰一般人對於科技進步的樂觀想像。前者揭露了神祕的數據分析公司帕蘭泰爾(Palantir)如何以國家安全為核心,批判矽谷過度專注於消費者應用而犧牲國家級問題的解決;後者則透過作者親身經歷,幽默且尖銳地批判了臉書(Facebook / Meta)作為全球最大社群平台,不願承認自身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導致假新聞、詐騙廣告等道德爭議層出不窮。2本書的共同核心在於對當前矽谷文化提出反思:科技公司作為世界的推動者,是否真的讓世界變得更好?科技公司的領導者必須正視自身所擁有的政治力量與道德責任。
本集重點
1. 帕蘭泰爾:軍事科技的隱形巨人與矽谷路線的批判
《科技共和國》介紹了鮮為人知、但股價飆漲的帕蘭泰爾(Palantir),一家核心業務與美國及其盟國的國防和情報機構合作的科技公司。帕蘭泰爾的創辦人亞歷山大.卡普(Alexander Karp)藉此書表達了對矽谷文化的強烈批判,他認為矽谷將過多資源投入開發如 Uber Eats、社群媒體等消費者市場應用,犧牲了應解決國家進步和防衛等重大問題的機會
2. 科技公司的政治逃避與國家認同的呼喚
帕蘭泰爾的創辦人卡普強調,矽谷科技公司如 Google、亞馬遜(Amazon)和 IBM,因為害怕被貼上政治標籤或受到大眾批評,不願涉入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軍事或情報計畫(如臉部辨識技術提供給警方、拒絕參與軍事計畫),這是對國家發展的負面影響。他認為這些掌握頂尖技術的公司,應該具備更強烈的國家認同,並將人才與技術用於解決更重要的國家問題,而非僅僅是製作娛樂性的手機 App,科技的運用不應僅止於娛樂和便利,應該用來支撐國家力量,否則美國在長遠來看,其地位將會受到影響。
3.臉書對自身政治力量的長期否認
《社群帝國那些人》的作者自己加入臉書的經歷,揭示該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拒絕承認自身具備左右國際局勢的政治力量。儘管平台員工常需處理各國政治領袖的要求,甚至有人因假新聞等事件在海外被逮捕,公司高層仍堅稱自己「只是讓大家連結在一起的科技公司」。
4. 演算法、假新聞與利益至上的共生結構
臉書的營收模式與演算法設計,間接助長了假新聞的擴散。作者指出,政治廣告是臉書重要的營收來源,而臉書的演算法偏好推送「煽動、能引發用戶情緒和互動」的內容。書中也揭露臉書內部為了追求營收,將商業利益置於道德之上的一個驚人案例「情緒投放」機制。這個系統能夠偵測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負面情緒(如「我覺得我好胖」、「我很無助」),並在他們身心最脆弱的時候,精準投放減肥、藥物或營養品的廣告。當內部報告被澳洲記者爆出後,公關部門試圖以「只是實驗」來滅火,但廣告高層卻反駁公關,怒斥這就是公司的「強項」和賺錢核心,不該否認。這個事件深刻體現臉書內部在建立商業模式時,道德與營收目標是脫節的,缺乏對其行為可能對用戶,特別是脆弱群體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約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