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在辦公室茶水間,只是想接一句話卻遲疑不前;
在社團或會議裡,
努力找話題卻懷疑自己是不是顯得格格不入;
或是在聚會中,明明想參與對話,
卻總覺得自己像是多餘的存在?
-
在《傲慢與偏見》裡,達西承認自己不擅與陌生人交談,
無法掌握語氣,也難以表現出興趣。
伊莉莎白卻反駁說:
這就像彈鋼琴一樣,並不是手指笨拙,
而是因為沒有下功夫練習。
社交,也是一門需要練習的技藝。*
-
這一集,我們就從「社交不是天賦」談起。
青年世代在職場與生活中,比想像中更常面對社交焦慮:
怕被貼上「孤僻」的標籤,怕尷尬冷場,也怕自己不夠熱絡。
但其實,社交不是比誰更健談,而是能不能找到方法:
從心理策略到行動守則,從跨出舒適圈到調整心態——
不把社交想像成必然會失敗的尷尬場景,
你就能慢慢建立信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社交節奏。
-
🎧 本集亮點
✅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擅社交」是缺陷?
✅ 從《傲慢與偏見》看待「天賦」與「練習」的差別
✅ I 人的困境、E 人的盲點:不同性格下的社交挑戰
✅ 三個練習方式,讓你不再害怕社交場合
📍 收聽後你可以這樣做:
☑ 小步開始:替自己設定 1–2 個「微連結時刻」——買咖啡、拿便當,練習開口打招呼就好!
☑ 寫下你的「如果—那麼」腳本:這是一種心理學策略,幫助你把習慣變成具體可行的行動。例如,「如果午休遇到同事,那麼我會先問他今天過得怎麼樣」,嘗試每週執行 3 次!
☑ 做一次「現實查核」:當腦中浮現「我一定會很尷尬」,問自己:真的會這麼糟嗎?機率多高?就算發生了,我可以怎麼回應?
* 補充出處:〈社交不是天賦,是「練」出來的:I 人與 E 人都能受益的「正向人脈提升守則」〉,換日線全球讀書會|換日線(Crossing)。
#社交不是天賦 #Z世代 #I人E人 #社交焦慮 #心理策略 #放學電台
-
💬 留言告訴我們:你最怕的社交場合是哪一種?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sr5yv702ip01un68608sv9/comments
✋ 放伴FB:https://www.facebook.com/pangphuann
✋ 放伴IG:https://www.instagram.com/pangphuann
✋ 支持我們的教育行動:https://lihi.cc/op1Yq
✋ Email:hi@pangphuann.tw
✋ 節目剪輯後製:馬特 https://www.lobytw.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0日 UTC 21:32
- 长度32 分钟
- 季2
- 单集68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