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舞出思索的身體:黃仕豪與時間、記憶、自由的對話」
2023 年,舞者黃仕豪以雙人舞作品,奪下西班牙 28MASDANZA 雙人舞競賽銀獎。這位從街舞起步、後來走進現代與當代舞場域的創作者,如今不只在台灣各大舞台綻放,更受邀走向義大利、日本、新加坡與寮國。
對他而言,舞蹈不只是動作,而是把「被看見前的孤獨」與「被看見後的自我懷疑」,一格一格編進身體語言,用舞步與記憶對話。
起點:一部電影點亮的舞蹈路
高中的黃仕豪,因為電影《舞力全開》愛上跳舞。那時的他不擅長語言、課業也普通,但卻相信「舞蹈或許能帶我出國、看見世界」。
他先在竹圍舞蹈社練街舞,被老師相中,跨足芭蕾、現代舞與中國舞。晚上進修班密集課程雖然辛苦,但他說:「舞蹈讓我有一塊小天地,可以把每天的情緒好好放下來。」
科班與非科班:兩種速度,一樣的抵達
黃仕豪大學才進入舞蹈科班,並於 2021 年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創作組就讀。
他觀察到,科班生在高中承受高壓訓練,大學可能短暫「解放」去探索他途;相對地,普通班出身者起步雖晚,但動機更強,也更珍惜每次上課的機會。
雖承認自己的基本功仍須補強,但他以細膩的編舞觀念、善用手部語彙與氛圍營造見長。
創作觀:把生活記憶變成舞蹈的語法
他的作品經常圍繞著「記憶」:
📌〈流逝〉(2016)以青春流轉為題。
📌〈你好特別〉(2022)探討存在的獨特性。
📌〈纏想〉(2023,韓國演出)將個人記憶轉化為舞蹈意象。
📌〈渡鴉〉(2024 艋舺國際舞蹈節,獲選 2025 Exchange 項目;2025 受邀義大利維琴薩市立劇院)描繪人際關係的承載與別離。
📌〈燈火〉(2025 與王官穎、葉潔如合製《交織場》)則關注人格分裂議題。
「舞蹈來自生活。看不懂沒關係,先感受當下的畫面與空氣。」他如此提醒觀眾。
看舞指南:從「白話文」到「文言文」
川仁用一個比喻:
✏️街舞/K-POP像「白話文」:節點清楚、爽感直接;
✏️現代/當代舞像「文言文」:留白多,需要帶著生命經驗去理解。
第一次走進劇場,看不懂、甚至睡著,都不是錯誤,那也是作品給你的身體回應。
低潮與自我懷疑
在獲獎之前,黃仕豪經歷過作品不被看見、海外進修踩雷、甚至因點閱數低而懷疑自己。他說即便在西班牙獲得銀獎後,仍一度出現「冒牌者症候群」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榮譽。
走出低潮靠的是舞團夥伴、研究所同學與朋友的鼓勵。他逐漸學會:「把長處放大,不足的就一步步補起來。」
作品亮點與方法論
✏️〈燈火〉:少見以舞蹈處理人格分裂議題,作品情緒節點與留白的拿捏成熟。
✏️〈渡鴉〉:從動作實驗發展成「關係寓言」,互相承載,完成後分離。作品先在艋舺舞蹈節亮相,後入選 Exchange 並獲義大利邀演。
這些作品證明他已能將議題化為可感受、可共鳴的肢體語言。
台灣與海外的舞蹈風格
黃仕豪觀察:台灣創作偏重敘事與情緒飽滿;歐陸等地則傾向極簡,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風格宛如潮流循環,彼此影響。
在觀眾方面,歐美觀眾普遍更熱情;台灣則仍需縮短藝文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於是,他選擇用生活題材、記憶點作為切入,拉近觀眾與舞蹈的連結。
明日藍圖:創作與教學的雙軌
未來,他將持續創作與巡演,同時以教學支撐理想:
✏️曾在蘭雅國中、基隆多所國小與舞蹈學會任教。
✏️目前規劃開設教室,培育新生代舞者,並為舞團建立可長可久的支持系統。
「理想要有土壤,教學就是那片土壤。」他說。
💖第一次看當代舞這樣進場:
1. 先感受:留心舞台的空氣、光影與節奏。
2. 抓畫面:記下 2–3 個讓你有感的動作。
3. 允許留白:不理解、甚至打瞌睡,也是一種體驗。
4. 帶著生活去:近期的記憶或情緒,會讓你讀到不同層次。
5. 支持現場:買票、分享,都是舞蹈能繼續走下去的養分。
從街舞的直接爽感,到當代舞的詩意留白,黃仕豪用身體寫作:把被忽略的記憶撈回來,把關係的承載與離場放上舞台。
當掌聲落下,他選擇回到教室與排練場,讓更多人看見。在理解之前,先被觸動;在語言之外,仍能被擁抱。
台灣的當代舞,需要這樣耐心的書寫者,也需要每一次觀眾的呼吸與支持。
💖黃仕豪/阿飛
2017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
2021年至今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 創作組
1995年生於台北,現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後,積極參與各類演出創作與發表,作品曾呈現於2017年三十舞蹈劇場《三十沙龍》 、臺北藝穗節場地自主計畫、2022年白晝之夜、2023年舞遊韓國平台(於韓國大邱演出) 、2024年艋舺國際舞蹈節平台等。曾與台灣多位知名編舞家合作演出,包括張建明、林宜瑾、許芳宜、張秀萍、李名正與莊博翔。2018年參與戲胞文化有限公司赴中國大陸巡演,並獲選為香港迪士尼樂園演藝
人員。2023年,以表演者身分參與身體處方舞團製作《非普通服務》 ,並於西班牙 28MASDANZA 雙人舞競賽中獲得銀獎。同年擔任北藝大製作《爍動MOVE》之排練
助理與表演者,並參與 Hofesh Shechter 舞團作品《In Your Rooms》的重建演出。2024年代表身體處方舞團參與新加坡國際研討會藝術節、寮國 Fang Mae Khong 藝術節,以及日本YOKOHAMA Dance Collection。2025年參與身體處方舞團兩廳院《迷因計劃- 佇者》階段性呈現與年度製作《非普通服務》於北藝中心藍盒子演出。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黃仕豪 阿飛
#舞蹈家
#川仁
#中廣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месяч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26 августа 2025 г. в 05:20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41 мин.
- Сезон12
- Выпуск843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