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890 -  幸福小書籤 -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ft.張凱迪 Viola

    2 NGÀY TRƯỚC

    EP890 - 幸福小書籤 -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ft.張凱迪 Viola

    日安,2025 「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 十月的台北,是一座城市展場。畫廊打開門,美術館走出館所,公共藝術和數位影像在街角閃爍。你可以帶上一雙好奇的眼睛與一張輕便的地圖,就能把藝術收進生活的軌跡裡。 今年為什麼一定要去? 兩大主軸、整月聯動: 10/18–11/2「台北藝術週」城市串聯;10/24–10/27「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10/23為 SVIP/VIP 預展。 亞太最長青藝博之一,第32屆里程碑: 今年 120 間畫廊 參展(台灣 68、海外 52),一次蒐羅國內外當代藝術的密度感。 城市級規模的「藝術週」: 65 間畫廊、17 間館際聯盟、26 間藝文響應、55 件公共藝術、6 條藝術巴士、1 場國際論壇、16+ 場節目,把八大區域連成一張可行走的藝術地圖。 必看亮點,從展館到街區: 1. ART TAIPEI 國際畫廊陣容 東京 SCAI The Bathhouse(澡堂改造的藝廊傳奇)、Perrotin、Gana Art、Kwai Fung Hin、de Sarthe 等重量級單位領銜,帶來戰後現代至當代的精選作品與話題策展。 2. MIT 新人推薦特區(Made In Taiwan) 從 160+ 申請 精選 8 位新銳藝術家,現場與畫廊媒合、促成後續個展與市場銜接——看見下一個被收藏界點名的名字,就在這一區。 3. 原住民藝術特展(第六屆) 由策展人 徐文瑞主理,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從美學語言到文化敘事,帶出台灣原民創作的國際對話力。 4. Art Talks/論壇擴大 延續 2024 年的六場專業對談基礎,2025 逢台北雙年展擴大規模,連結策展人、館長、基金會與創作者,打通「專業—大眾」的交流場。 5. 城市公共藝術 × 數位放映 公共藝術策展主題為「回歸日常、打開街景」:從《鳳凰來儀》《鳥籠外的花園》到社宅/企業園區/巷弄案例,配合藝術地圖與社群互動,讓市民用腳步完成參與;「敦南之森 Taipei Lumitree」將推出官方數位藝術放映計畫,三分鐘一段,抬頭就能遇見影像藝術。 怎麼逛,才不錯過? 「先城後館」兩段式動線 第一段(10/18–10/19):跟著三條藝術巴士暖身,從你熟悉的商圈出發,進陌生的獨立空間;車上有專業導覽,下車再接館方講解,節奏友善、資訊密度高。 第二段(10/24–10/27):把 ART TAIPEI 當成「藝術雷達站」,先快速掃描今年的國際趨勢與藝廊風格,再回頭鎖定你愛的創作者與畫廊深讀。 家庭友善 & 校園友善 週末公眾開放與教育日並行,既保有專業交易,也兼顧美育推廣;帶孩子逛展,從「不觸摸」「前背包寄放」等小規則開始,讓藝術禮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新手、進階、專業,各怎麼玩? 新手觀眾:先走藝術巴士感受城市紋理,再到 Lumitree 抬頭看一段數位影像,最後進場 ART TAIPEI,挑 3–5 家你「看得懂、想再看」的畫廊回訪,就不會疲勞轟炸。 進階玩家:鎖定 MIT 與原住民特展,觀察評審/策展敘事與作品語彙,搭配畫廊現場談作與藝術家對談,建立你的年度觀察清單。 專業/館校/教育者:關注 Art Talks/TAW Forum,從策展方法到制度觀察,補齊「展場—城市—公共」的銜接面向。 台北藝術週讓藝術回到街景與人群;ART TAIPEI 讓市場與教育雙軌並進。從學生到新手藏家、從社區居民到國際訪客,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入口,為台北的文化肌理,添上一筆親身的參與。 重點資訊(收藏起來) 台北藝術週: 2025/10/18–11/2,串聯台北八區之畫廊/機構/公共藝術與活動,含 6 條藝術巴士、1 場國際論壇 等。 ART TAIPEI 2025: 2025/10/24–10/27(10/23 SVIP/VIP 預展);第32屆、120 間畫廊(台灣 68、海外 52)。 必看: MIT 新人推薦特區(8 位新銳)/原住民藝術特展(第六屆)/公共藝術策展/敦南之森數位放映。 十月,用走路、搭車與抬頭的三種姿勢,參與一座城市的藝術實驗。你不只是在看展,而是在把「台北」加入你的收藏。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姚妤萱 Viola YAO #藝術總監 #張凱迪 負責人 #阿波羅畫廊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 phút
  2. EP887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2) ft.陳秀熙.許辰陽

    5 NGÀY TRƯỚC

    EP887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2)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2)」 你有沒有想過,今天吃的晚餐、喝的水,甚至呼吸的空氣裡,可能都藏著「看不見」的塑膠?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發生中的無聲風暴。 在這集的《AI星球永續健康》裡,我們帶你進入關於「塑膠微粒」與「AI科技」的現場:一邊是人類製造出的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污染源,一邊是新興科技想要扮演的救援者角色。我們不僅看見污染,更想知道,我們能不能早一點、準確一點地預測風暴來臨? 塑膠微粒不是別人的問題,它就在你我體內,從母乳到血液,從胎盤到肺臟。我們的身體,已經成為塑膠微粒的最後終點站。 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暴露在比1960年代出生者高出7倍的極端氣候與塑膠風險之中。 不微塑膠從哪裡來?(輪胎、衣物、油漆、日常用品) 只它們怎麼進入人體?(呼吸、飲食、接觸) 是我們能不能阻止它?還是只能學會共存? 那AI如何成為健康的守門人?當我們無法再靠肉眼辨識、靠傳統方法抽樣,AI技術的加入,或許是那道防線。 我們將從影像辨識技術、仿生魚與沙灘履帶車談起,看看AI如何從垃圾中找出塑膠,甚至自動分類、記錄、預測污染路徑。 科AI如何從資料中預測健康風險?(心血管、神經、免疫…) 技機器學習如何幫我們找出污染熱點與高危人群? 為什麼說「AI不只是工具,而是我們對未來的態度」? 這不只是科技發展的進程,而是人類選擇與環境對話的方式。 健康與消費,怎麼連在一起了? -為什麼我們明知塑膠有毒,卻仍然大量消費? 快時尚、網購包裝、一次性用品,我們是無辜的接受者,還是系統性共犯? A透過《非買不可》等紀錄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商業手法,而是一場價值觀的考驗。 在全球戰爭、難民與流離失所的集體創傷下,我們的健康議題,其實早已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世代的脆弱性。 我們無法選擇空氣裡的成分,卻可以選擇我們如何回應。 有些事不是看不見,而是還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看見。 讓我們用科學與人文的眼光,看見「塑膠微粒」背後的社會共病與科技希望。 I推薦電影: 《Plastic People 》(塑膠危機啟示錄) 《非買不可: 消費行為與環境》(消費產業-環境永續平衡需求)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1 phút
  3. EP886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 ft.陳秀熙.許辰陽

    6 NGÀY TRƯỚC

    EP886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2)」 你有沒有想過,今天吃的晚餐、喝的水,甚至呼吸的空氣裡,可能都藏著「看不見」的塑膠?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發生中的無聲風暴。 在這集的《AI星球永續健康》裡,我們帶你進入關於「塑膠微粒」與「AI科技」的現場:一邊是人類製造出的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污染源,一邊是新興科技想要扮演的救援者角色。我們不僅看見污染,更想知道,我們能不能早一點、準確一點地預測風暴來臨? 塑膠微粒不是別人的問題,它就在你我體內,從母乳到血液,從胎盤到肺臟。我們的身體,已經成為塑膠微粒的最後終點站。 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暴露在比1960年代出生者高出7倍的極端氣候與塑膠風險之中。 不微塑膠從哪裡來?(輪胎、衣物、油漆、日常用品) 只它們怎麼進入人體?(呼吸、飲食、接觸) 是我們能不能阻止它?還是只能學會共存? 那AI如何成為健康的守門人?當我們無法再靠肉眼辨識、靠傳統方法抽樣,AI技術的加入,或許是那道防線。 我們將從影像辨識技術、仿生魚與沙灘履帶車談起,看看AI如何從垃圾中找出塑膠,甚至自動分類、記錄、預測污染路徑。 科AI如何從資料中預測健康風險?(心血管、神經、免疫…) 技機器學習如何幫我們找出污染熱點與高危人群? 為什麼說「AI不只是工具,而是我們對未來的態度」? 這不只是科技發展的進程,而是人類選擇與環境對話的方式。 健康與消費,怎麼連在一起了? -為什麼我們明知塑膠有毒,卻仍然大量消費? 快時尚、網購包裝、一次性用品,我們是無辜的接受者,還是系統性共犯? A透過《非買不可》等紀錄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商業手法,而是一場價值觀的考驗。 在全球戰爭、難民與流離失所的集體創傷下,我們的健康議題,其實早已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世代的脆弱性。 我們無法選擇空氣裡的成分,卻可以選擇我們如何回應。 有些事不是看不見,而是還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看見。 讓我們用科學與人文的眼光,看見「塑膠微粒」背後的社會共病與科技希望。 I推薦電影: 《Plastic People 》(塑膠危機啟示錄) 《非買不可: 消費行為與環境》(消費產業-環境永續平衡需求)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8 phút
  4. EP885 - 幸福小書籤 -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23 - 城市品牌與居住力 ft.王福闓

    7 THG 10

    EP885 - 幸福小書籤 -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23 - 城市品牌與居住力 ft.王福闓

    日安,2025 「城市品牌與居住吸引力」 在觀光熱點一波波造勢、招商條例此起彼落的年代,「居住吸引力」正在改寫城市競爭的遊戲規則。旅客會帶來聲量與消費,但只有留下來的居民,才會不斷付出時間、關係與稅收,累積一座城市真正的韌性與文化底蘊。 本集主題以福闓老師的觀點為骨幹,結合節目對談脈絡,爬梳台灣主要城市的優勢與痛點,並提出未來十年的治理路徑與可操作指標。 ✏️居住不只一種: 三種「時長」的決策權重 短住(3–10天): 旅宿品質、夜間活動密度、步行與大眾運輸便利度。 中期(3–12月): 就業可得性、通勤成本、生活機能(醫療/採買/休憩)、租屋市場穩定度。 長住(1年以上): 產業定位與薪資帶、學區與托育、治安與社區關係、資產累積(買得起/租得久)、城市永續體驗。 政策組合該依「停留時長」設計:短住靠活動與體驗,中期靠機能與交通,長住靠產業與教育醫療。 ✏️四大關鍵: 決定「住得久、住得好」的城市條件 1. 可負擔性:房價/租金與薪資帶匹配。補貼必須貼近真實市價,而非象徵金額。 2. 安全感:治安與法治的「舒適平衡」。過鬆失序、過嚴壓抑,兩端都會趕走人。 3. 生活與娛樂:夜生活、文化場館、市集與綠地,使平凡日子也有去處、可相遇。 4. 永續與環境品質:垃圾處理、友善行走與綠運輸、排水與抗災韌性,減少日常摩擦成本。 ✏️政策工具的得與失: 別只「拉人」,要同時「擴容」 租屋/育兒補助: 一次性誘因留不住家庭;需把「生—養—教」串成完整路徑(公托席次、友善職場、學區品質)。 移居誘因: 簽證、就業與創業支持要伴隨公共服務容量同步擴張(交通、學校、醫療)。 大型活動導流: 帶動觀光與話題,但務必提前做交通疏運與生活干擾管理,避免居民疏離感升高。 ✏️交通與公共空間: 通勤與步行,決定生活的「細節幸福」 大眾運輸 + 步行友善,提高日常觸達性與時間可預期性。 自行車道治理:外環/河岸適合休憩;市區必須明確規範與執法,避免與人行衝突。 韌性工程:排水、淹水熱點整治、極端氣候應變,直接形塑城市口碑。 ✏️城市觀察:台灣主要城市的「長住條件」速寫 台北: 機能完整但「進步感」停滯;與國際一線城市期望值有落差。若不強化更新節奏與公共空間品質,國際人才的黏著度將受限。 新北: 三環三線擴張、價格帶具吸引力,體感向好;適合以「交通節點+社區機能」策略導入家庭與新創。 台中: 人文氣息與生活多樣性突出;近年產業版圖更完整,但房價上行,需同步推進租屋市場與學區容量。 高雄: 港灣再生、演唱會與展演經濟增熱;捷運/輕軌提升可達性,是南部長住的強力選項之一。 台南: 美食與古都魅力強;若補上軌道路網與節點轉乘,長住吸引力可明顯上階。 花蓮/台東: 慢生活與自然品質佳;花蓮商業成熟、台東更開闊與乾淨的體感突出。長住關鍵在醫療、銀髮友善與交通銜接。 新竹/嘉義(園區外溢): 就業帶動房價,須同步擴容道路、學校與托育,避免「先擠後補」的民怨循環。 基隆: 若加速與北北整合(甚至行政整併),通勤經濟圈效應可望釋放。 ✏️治理張力:三組永遠需要校準的「城市天平」 治安 vs. 自由感: 安全不是唯一答案,居民的心理舒適度同等重要。 觀光 vs. 居民權益: 活動紅利要與日常不便對沖;治理的質地,體現在細節的補償與溝通。 產業定位 vs. 萬象包攬: 清楚的產業主軸,才能讓人才與資本長期押注。樣樣要,往往樣樣鬆。 ✏️未來十年的城市路徑: 從「專案」走向「制度」 1. 都會圈協同與行政整合 把生活圈當作治理單位:跨縣市共構交通、教育與醫療資源,降低通勤與通學成本。 2. 以「居住時長」設計政策組合 短住:城市活動年曆+夜間經濟路網。 中期:租屋供給穩定化、醫療/採買「15分鐘生活圈」。 長期:產業—學校—住宅聯動開發,學區與托育席次前置擴容。 3. 公共空間的「日常友善」工程 人行道無障礙、路口轉角縮短、通學動線護欄、社區微綠地、里級排水改善。 讓每一次出門都少一個「小煩惱」。 4. 自行車與步行的清晰規範 把爭道變成分道:市區騎乘標線+罰則明確;外環與河岸串成休憩長廊。 5. 銀髮與家庭友善 社區照護站點密度、長照交通接駁、親子館與共學空間,讓「敢生、敢老、敢留」成為常態。 ✏️可操作KPI(城市一年內可公開追蹤) 居住可負擔性: 房價/租金收入比、社宅與長租房源新增量。 交通可達性: 15/30/45分鐘等時圈人口覆蓋率。 托育與學區容量: 公托席次、國小班級額滿率、社區安親據點數。 安全感: 重點路段光環境改善數、行人事故率、社區巡守投入時數。 永續體驗: 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率、社區綠點增量、淹水熱點清零專案。 文化與夜間經濟: 夜間場館開放時數、城市活動年曆完成率與參與人次。 城市治理,不是「活動辦得多」或「招商來得快」就算成功。真正的評分者,是每天在巷口買菜、在通勤路線上換乘、在社區裡互相照看孩子與長者的居民。 當我們用「長期股東」的視角重寫政策,把生育、托育、教育、就業、交通、醫療與樂齡,縫成一條能走的路,城市自然會有留人的力量。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旅客停留多久,而在居民願意留下多久。 💖王福闓 老師 台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 理事長 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中華品牌再造協會 榮譽理事長 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負責人&總顧問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轉角幸福科技島 》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 #王福闓 #行銷名家 #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5 phút
  5. EP884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5 - 銀髮族的健康需求與保健產業 ft.王福闓 曾于馨

    6 THG 10

    EP884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5 - 銀髮族的健康需求與保健產業 ft.王福闓 曾于馨

    日安,2025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5) 「銀髮健康需求與保健產業新趨勢」 談到健康,尤其是長者的健康,我們其實談的,是一種對未來的溫柔。 在《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這一集裡,不只是分享疾病的名稱或身體的各項檢測指數,更像是三位在時光中緩緩前行的旅人,彼此提醒、彼此看顧,一同讀出生命的註腳。 從三高、脂肪肝、膽固醇,到那一顆被遺忘在冰箱裡的遙控器,節目中夾雜著幽默與自嘲,也藏著一種令人不敢直視的真實。就是我們終將老去,而那份「老」的輪廓,從年輕時的飲食、壓力與生活習慣便已悄悄開始繪製。 長者的健康,從不是老年人的事。那是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河流:你年輕時不在意的一餐油膩,是老年時困住關節的一道牆;你今日未說出口的關心,是父母病床邊沉默的孤單。 而節目裡那些日常的對話:健檢紅字、健身房的阿姨、樓梯前的抉擇,像是我們每個人可能會遇見的人生片段,被溫柔舉起,讓人凝視、思索、共鳴。 節目不是要我們變得焦慮,而是提醒我們:照顧身體,不只是延長生命,而是讓我們在日後,還能走進公園與老友跳一段健康操,還能在黃昏的時候陪孫子追蝴蝶。 老,並不只是衰退;它也可能是一種帶著自主、尊嚴與選擇權的優雅。而那種優雅,不會憑空而來,需要我們從年輕時就開始練習,像練一首歌,練一場深呼吸。 這集節目,就像一碗熬煮很久的湯,從笑聲裡蒸騰出健康的香氣。 讓我們一起喝下這碗湯,用現在的心,為未來的自己加一層溫暖的底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王福闓 王福闓 #品牌創新發展協會 理事長 王福闓-品牌再造學院-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曾于馨 #媒體從業人員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銀髮健康#三高防治#關節保健#健身銀髮族#長照準備#失智預防#健康從年輕開始#中年轉骨計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 phút

Xếp Hạng & Nhận Xét

5
/5
2 Xếp hạng

Giới Thiệu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