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893 - 轉角遇見你 - 一台車的力量:當一群陌生人決定讓愛上路 ft.郭耿宏

    قبل ١٥ ساعة

    EP893 - 轉角遇見你 - 一台車的力量:當一群陌生人決定讓愛上路 ft.郭耿宏

    日安,2025 「一台救護車的力量:當一群陌生人決定讓愛上路」 在這個詐騙訊息滿天飛、連善意都得小心防備的時代,一群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在信任中集結在一起。 從零到二百六十萬元,僅僅花了四十天。 有人笑說:「他們真的瘋了。」 但或許,正是這份「瘋」,讓愛有了具體的形狀。 起心動念:從消防車,到心裡的那台車 故事要從 2023 年說起。 當時比呂看到新竹城隍廟捐贈消防車的新聞,那時他心裡閃過一個念頭: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參與這樣的事,那該多好。」 他開始義賣、捐出所得;那份「能為社會做點什麼」的念頭,像一顆種子發了芽。 一年後,他對自己許下一個更大的願望: 要解鎖下一個夢想 一 救護車。 「救護車沒有華麗的外型,但它承載的,是與時間賽跑的希望。」 群組裡的奇蹟:從零到兩百六十萬 2024年2月21日,他在社群裡創立了「讓愛延續團隊」,寫下一段話: 「金額隨喜,心意無價。 我不募款,我只是邀請你,一起做對的事。」 起初,沒有人相信。 畢竟,「匯錢」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敏感詞。 但就在帳戶開啟的當晚,手機叮叮叮叮連響四聲。 四筆各五萬元的款項,是兩位他常一起做公益的姐姐,默默匯進了他的帳戶。 「那時,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原來,有人真的相信我。」 從那之後,每週一早上,他都在群組裡公開帳戶餘額。 不標名字、不比金額,只用「末五碼」代表捐款者。 40天後,金額抵達目標:260萬整。一台救護車的夢,在信任裡成形。 誤會與試煉:被通報詐騙的那天 最戲劇的一幕,發生在募款的尾聲。當帳戶累積到170多萬時,銀行突然來電: 「郭先生,您的帳號被通報詐騙。」 比呂說他整個人愣住了。 「我在做公益,怎麼變成詐騙?」 原來,是某位捐款者的家屬,擔心長輩被騙,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報警通報。 他沒有責怪,只是拿著厚厚一疊文件、合約、證明,親自跑銀行、解釋、說明。 「我很憤怒,也很心疼。 但我知道,這世界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能被信任的理由。」 當晚他開了直播,對所有人說:「我理解你們的懷疑,但請讓我做完。」 神奇的是,隔天起,善款像潮水般湧入。週末短短兩天,補滿最後的30萬。四十天的努力,在誤會與信任之間,被重新定義。 交車那天:讓愛延續,讓信任上路 7月18日,南投基督教醫院。 一台閃著紅藍燈的新車停在院門口。車身上寫著:「讓愛延續團隊 捐贈」。 那天有日頭、有風,也有比呂的眼淚。 「那四個字,不屬於我, 它屬於每一個相信愛的人。」 有人從中壢夜市趕來,她是賣肉圓的阿姨,因為父親在臨終前靠救護車轉院,她說:「我知道那份被接住的溫度。」 一位八十幾歲的姊姊捐款後說: 「我前一週才坐過救護車,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沒有人在乎金額,每個人都在乎一件事:「我們,真的做到了!」 「我們收到的最小金額是100元, 但那可能是那個人一天的飯錢。 那份心意,比金額更沉重。」 在這場行動中,金錢只是工具, 而愛心,才是彼此之間無形的契約。 讓愛延續的願景 交車後不久,南投基督教醫院傳來訊息: 「這台車今天出勤,載送了一位鄉親。」 隔天,那輛車又出現在南投國慶煙火現場,成了當晚的駐點救護車。 比呂說他又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只要它不出勤,代表大家平安; 只要它出勤,代表愛正在路上。」 接下來,他計畫每年捐一台救護車,讓「讓愛延續」成為持續的社會行動。 「一台救護車讓生命延續, 一群人讓希望上路。」 在懷疑與信任之間,他們用四十天的時間,證明了:當人願意相信,愛真的能有速度。 有時候,我們以為做公益需要錢, 其實,它需要的,是一顆不怕懷疑的心。 因為愛,從來不是為了被看見, 而是為了,在需要的時候能出現。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郭耿宏 #比呂This is Hiro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讓愛延續團隊 #捐贈救護車 #信任的力量 #公益行動 #南投基督教醫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٤٠ من الدقائق
  2. EP892 - 幸福小書籤 - 22號藝想小宇宙03:《#重新看見的旅程 》視障沈浸式體驗展 ft.王靖勳 錢旻宏

    قبل يوم واحد

    EP892 - 幸福小書籤 - 22號藝想小宇宙03:《#重新看見的旅程 》視障沈浸式體驗展 ft.王靖勳 錢旻宏

    日安,2025 「《#重新看見的旅程 》視障沈浸式體驗展」 錢旻宏的世界裡,光曾經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它悄悄離開了。 那一年,他仍是一名電腦講師。課堂上,他熟練地操作投影筆、切換畫面、俐落地回答學生的問題。沒有人料到,這位教人「看懂螢幕」的老師,有一天會親自走進一個再也看不見的世界。 從1.2到「光覺」:一場突如其來的黑暗 2018年,錢旻宏的視力在半年之內快速惡化,從矯正後1.2的明眼人退化至僅剩「光覺」。醫生的診斷是夜盲症,一種無法逆轉的視網膜退化疾病。 「那種感覺,就像有人忽然把你的人生調成黑白模式。」他笑著說,但聲音裡藏著那年最長的冬天。 那段時間,他不再開車、不再一個人外出,甚至連陽台的天際線都變得模糊。他站在高樓邊,想著:「如果我跨過去,一切就不用再煩惱了吧。」 但下一刻,他想到家人。想到還在努力陪伴他的太太。 「我懼高症沒變,這讓我知道我還沒準備好結束。」 那一瞬間,他選擇了另一種勇氣 一活下去。 重建期最短的人:半年走出黑暗 一般中途失明者,平均需要七到八年才能重建生活信心。 錢旻宏只花了半年。 他說,這不是奇蹟,而是「轉念」的速度。 「我沒有花時間去想失去的,而是趕快去找『我還能做什麼』。」 他回到熟悉的電腦世界,只是這次,螢幕不再為他發光,而是「說話」。 透過語音報讀軟體,他重新學會操作鍵盤,用聽覺取代視覺。他發現,自己不但能繼續工作,還能教其他視障者使用電腦。 「以前教明眼人,現在教看不見的人;但我覺得,現在的我看得更清楚。」 從受助者到祕書長:用科技看見平權 在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裡,錢旻宏從學員成為講師,最後接任祕書長。這個成立已二十多年的公益組織,長年推動「資訊平權」,透過有聲書與科技輔具,讓視障者得以「看見世界」。 「我們的工作不只是幫助他們學會電腦,而是幫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可能。」 他觀察到,中途失明者最大的困境,不是看不見,而是「被看不見」 一 被社會忽略、被就業市場排除、被誤以為「只能按摩」。 他說:「失去視力,不代表失去能力。很多人只是沒有被給予選擇。」 學會於是開始培育視障電腦講師,並倡導「視障者自我實現的夥伴」理念。錢旻宏的課程裡,不只有鍵盤操作,更有心理支持與自我接納。 「我們要的是平權,不是特權。」 黑暗裡的展覽:重新看見的旅程 10月18日至26日,一場名為《重新看見的旅程》的視障沈浸式體驗展,即將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登場。 這是有聲書學會第一次舉辦的展覽,錢旻宏形容它是「讓光回來的另一種方式」。 展覽設有六大區: ✏️黑暗體驗區:觀眾戴上眼罩,在安全的環境裡學習用觸覺與聽覺探索日常。 ✏️刻板印象區:揭示社會對視障者的誤解。 ✏️創作展示區:展出由視障者親手彩繪的手提袋作品。 ✏️生命故事區:收錄十位視障者的真實訪談。 ✏️共融學習區:讓觀眾親身體驗無障礙科技。 ✏️承諾回饋區:邀請每位觀展者寫下「我想為共融社會做的事」。 週末場次還有視障音樂表演與導覽活動。 「我們希望明眼人放下眼睛,用心去看世界。」 科技的聲音:從AI到人聲的溫度 在AI時代,有聲書學會也與時俱進。錢旻宏透露,未來將導入AI語音朗讀技術,提升製作效率,但仍保留「人聲錄製版」。 「AI再厲害,也學不會溫度。聽到人的聲音,視障朋友會感受到陪伴,這是科技取代不了的。」 學會目前出版的有聲書超過千冊,涵蓋文學、心理學、生活應用、報導書籍等多類別。它們成為許多視障朋友「聽得見的圖書館」。 下一個20年:從知識到生活的共融 成立21年的有聲書學會,正在規劃未來的二十年。 錢旻宏說,除了持續製作有聲書與數位教材,未來會拓展至「理財教育」「心靈成長」「文化導覽」「藝術療癒」等多元課程。 特別的是,他們開辦了台灣首個「視障者投資理財班」,教導如何理財與財務規劃。 「失去視力,不代表不能管理人生。」 他笑著補了一句:「如果我還看得見,我可能不會懂得這世界原來可以用別的方式發光。」 重新看見的意義 節目錄音的尾聲,兔兔分享自己身為視障藝術家的感觸:「我曾經買好炭,準備結束一切。是家人讓我撐下來。」 錢旻宏沉默了一會,緩緩回應:「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要學的,不是怎麼看見,而是怎麼被愛看見。」 光不一定從眼裡來,也可以從一個人的心裡亮起。 《重新看見的旅程》邀請我們重新學會,看見人,看見可能,看見那一道屬於每個人的光。 💖《重新看見的旅程》視障沈浸式體驗展 ✏️2025/10/18–10/26 ✏️剝皮寮歷史街區(免費入場) ✏️特別活動:視障音樂表演 × 藝術共融工作坊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22號藝想小宇宙》《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錢旻宏 秘書長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 #王靖勳 (22號兔) #藝術工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22號藝想小宇宙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٤٩ من الدقائق
  3. EP890 -  幸福小書籤 -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ft.張凱迪 Viola

    قبل ٣ أيام

    EP890 - 幸福小書籤 -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ft.張凱迪 Viola

    日安,2025 「ART TAIPE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 」 十月的台北,是一座城市展場。畫廊打開門,美術館走出館所,公共藝術和數位影像在街角閃爍。你可以帶上一雙好奇的眼睛與一張輕便的地圖,就能把藝術收進生活的軌跡裡。 今年為什麼一定要去? 兩大主軸、整月聯動: 10/18–11/2「台北藝術週」城市串聯;10/24–10/27「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10/23為 SVIP/VIP 預展。 亞太最長青藝博之一,第32屆里程碑: 今年 120 間畫廊 參展(台灣 68、海外 52),一次蒐羅國內外當代藝術的密度感。 城市級規模的「藝術週」: 65 間畫廊、17 間館際聯盟、26 間藝文響應、55 件公共藝術、6 條藝術巴士、1 場國際論壇、16+ 場節目,把八大區域連成一張可行走的藝術地圖。 必看亮點,從展館到街區: 1. ART TAIPEI 國際畫廊陣容 東京 SCAI The Bathhouse(澡堂改造的藝廊傳奇)、Perrotin、Gana Art、Kwai Fung Hin、de Sarthe 等重量級單位領銜,帶來戰後現代至當代的精選作品與話題策展。 2. MIT 新人推薦特區(Made In Taiwan) 從 160+ 申請 精選 8 位新銳藝術家,現場與畫廊媒合、促成後續個展與市場銜接——看見下一個被收藏界點名的名字,就在這一區。 3. 原住民藝術特展(第六屆) 由策展人 徐文瑞主理,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從美學語言到文化敘事,帶出台灣原民創作的國際對話力。 4. Art Talks/論壇擴大 延續 2024 年的六場專業對談基礎,2025 逢台北雙年展擴大規模,連結策展人、館長、基金會與創作者,打通「專業—大眾」的交流場。 5. 城市公共藝術 × 數位放映 公共藝術策展主題為「回歸日常、打開街景」:從《鳳凰來儀》《鳥籠外的花園》到社宅/企業園區/巷弄案例,配合藝術地圖與社群互動,讓市民用腳步完成參與;「敦南之森 Taipei Lumitree」將推出官方數位藝術放映計畫,三分鐘一段,抬頭就能遇見影像藝術。 怎麼逛,才不錯過? 「先城後館」兩段式動線 第一段(10/18–10/19):跟著三條藝術巴士暖身,從你熟悉的商圈出發,進陌生的獨立空間;車上有專業導覽,下車再接館方講解,節奏友善、資訊密度高。 第二段(10/24–10/27):把 ART TAIPEI 當成「藝術雷達站」,先快速掃描今年的國際趨勢與藝廊風格,再回頭鎖定你愛的創作者與畫廊深讀。 家庭友善 & 校園友善 週末公眾開放與教育日並行,既保有專業交易,也兼顧美育推廣;帶孩子逛展,從「不觸摸」「前背包寄放」等小規則開始,讓藝術禮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新手、進階、專業,各怎麼玩? 新手觀眾:先走藝術巴士感受城市紋理,再到 Lumitree 抬頭看一段數位影像,最後進場 ART TAIPEI,挑 3–5 家你「看得懂、想再看」的畫廊回訪,就不會疲勞轟炸。 進階玩家:鎖定 MIT 與原住民特展,觀察評審/策展敘事與作品語彙,搭配畫廊現場談作與藝術家對談,建立你的年度觀察清單。 專業/館校/教育者:關注 Art Talks/TAW Forum,從策展方法到制度觀察,補齊「展場—城市—公共」的銜接面向。 台北藝術週讓藝術回到街景與人群;ART TAIPEI 讓市場與教育雙軌並進。從學生到新手藏家、從社區居民到國際訪客,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入口,為台北的文化肌理,添上一筆親身的參與。 重點資訊(收藏起來) 台北藝術週: 2025/10/18–11/2,串聯台北八區之畫廊/機構/公共藝術與活動,含 6 條藝術巴士、1 場國際論壇 等。 ART TAIPEI 2025: 2025/10/24–10/27(10/23 SVIP/VIP 預展);第32屆、120 間畫廊(台灣 68、海外 52)。 必看: MIT 新人推薦特區(8 位新銳)/原住民藝術特展(第六屆)/公共藝術策展/敦南之森數位放映。 十月,用走路、搭車與抬頭的三種姿勢,參與一座城市的藝術實驗。你不只是在看展,而是在把「台北」加入你的收藏。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姚妤萱 Viola YAO #藝術總監 #張凱迪 負責人 #阿波羅畫廊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٤١ من الدقائق
  4. EP887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2) ft.陳秀熙.許辰陽

    قبل ٦ أيام

    EP887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2)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2)」 你有沒有想過,今天吃的晚餐、喝的水,甚至呼吸的空氣裡,可能都藏著「看不見」的塑膠?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發生中的無聲風暴。 在這集的《AI星球永續健康》裡,我們帶你進入關於「塑膠微粒」與「AI科技」的現場:一邊是人類製造出的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污染源,一邊是新興科技想要扮演的救援者角色。我們不僅看見污染,更想知道,我們能不能早一點、準確一點地預測風暴來臨? 塑膠微粒不是別人的問題,它就在你我體內,從母乳到血液,從胎盤到肺臟。我們的身體,已經成為塑膠微粒的最後終點站。 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暴露在比1960年代出生者高出7倍的極端氣候與塑膠風險之中。 不微塑膠從哪裡來?(輪胎、衣物、油漆、日常用品) 只它們怎麼進入人體?(呼吸、飲食、接觸) 是我們能不能阻止它?還是只能學會共存? 那AI如何成為健康的守門人?當我們無法再靠肉眼辨識、靠傳統方法抽樣,AI技術的加入,或許是那道防線。 我們將從影像辨識技術、仿生魚與沙灘履帶車談起,看看AI如何從垃圾中找出塑膠,甚至自動分類、記錄、預測污染路徑。 科AI如何從資料中預測健康風險?(心血管、神經、免疫…) 技機器學習如何幫我們找出污染熱點與高危人群? 為什麼說「AI不只是工具,而是我們對未來的態度」? 這不只是科技發展的進程,而是人類選擇與環境對話的方式。 健康與消費,怎麼連在一起了? -為什麼我們明知塑膠有毒,卻仍然大量消費? 快時尚、網購包裝、一次性用品,我們是無辜的接受者,還是系統性共犯? A透過《非買不可》等紀錄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商業手法,而是一場價值觀的考驗。 在全球戰爭、難民與流離失所的集體創傷下,我們的健康議題,其實早已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世代的脆弱性。 我們無法選擇空氣裡的成分,卻可以選擇我們如何回應。 有些事不是看不見,而是還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看見。 讓我們用科學與人文的眼光,看見「塑膠微粒」背後的社會共病與科技希望。 I推薦電影: 《Plastic People 》(塑膠危機啟示錄) 《非買不可: 消費行為與環境》(消費產業-環境永續平衡需求)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٥١ من الدقائق
  5. EP886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 ft.陳秀熙.許辰陽

    ٨ أكتوبر

    EP886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51) & 專題: 塑膠微粒宇宙健康防治 (1、2)」 你有沒有想過,今天吃的晚餐、喝的水,甚至呼吸的空氣裡,可能都藏著「看不見」的塑膠?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發生中的無聲風暴。 在這集的《AI星球永續健康》裡,我們帶你進入關於「塑膠微粒」與「AI科技」的現場:一邊是人類製造出的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污染源,一邊是新興科技想要扮演的救援者角色。我們不僅看見污染,更想知道,我們能不能早一點、準確一點地預測風暴來臨? 塑膠微粒不是別人的問題,它就在你我體內,從母乳到血液,從胎盤到肺臟。我們的身體,已經成為塑膠微粒的最後終點站。 而我們的下一代,將暴露在比1960年代出生者高出7倍的極端氣候與塑膠風險之中。 不微塑膠從哪裡來?(輪胎、衣物、油漆、日常用品) 只它們怎麼進入人體?(呼吸、飲食、接觸) 是我們能不能阻止它?還是只能學會共存? 那AI如何成為健康的守門人?當我們無法再靠肉眼辨識、靠傳統方法抽樣,AI技術的加入,或許是那道防線。 我們將從影像辨識技術、仿生魚與沙灘履帶車談起,看看AI如何從垃圾中找出塑膠,甚至自動分類、記錄、預測污染路徑。 科AI如何從資料中預測健康風險?(心血管、神經、免疫…) 技機器學習如何幫我們找出污染熱點與高危人群? 為什麼說「AI不只是工具,而是我們對未來的態度」? 這不只是科技發展的進程,而是人類選擇與環境對話的方式。 健康與消費,怎麼連在一起了? -為什麼我們明知塑膠有毒,卻仍然大量消費? 快時尚、網購包裝、一次性用品,我們是無辜的接受者,還是系統性共犯? A透過《非買不可》等紀錄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商業手法,而是一場價值觀的考驗。 在全球戰爭、難民與流離失所的集體創傷下,我們的健康議題,其實早已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世代的脆弱性。 我們無法選擇空氣裡的成分,卻可以選擇我們如何回應。 有些事不是看不見,而是還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看見。 讓我們用科學與人文的眼光,看見「塑膠微粒」背後的社會共病與科技希望。 I推薦電影: 《Plastic People 》(塑膠危機啟示錄) 《非買不可: 消費行為與環境》(消費產業-環境永續平衡需求)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٤٨ من الدقائق

التقييمات والمراجعات

٥
من ٥
‫٢ من التقييمات‬

حول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