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921 - 轉角遇見你  - 「貓隱黑穹」舞台劇:天藝劇團 ft.錢大同

    -5 Ч

    EP921 - 轉角遇見你 - 「貓隱黑穹」舞台劇:天藝劇團 ft.錢大同

    🌕 一、節目介紹與主題概要 這一集《轉角遇見你》,從一場「遇見」開始—— 一段跨越時空的劇場邂逅,連結了軍事歷史與人性的溫度。 錢大同老師以其43年劇團歷程,帶來舞臺劇《貓影黑熊》,改編自「黑貓中隊」真實故事。 黑貓中隊是冷戰時期臺美合作的高空偵察單位,任務極為危險,常常「一去不回」。 老師用戲劇的語言重現那段被忽略的歷史,也透過角色之間的情感,探問「忠孝難兩全」的兩難與愛的重量。 這集節目不只是談軍事,更談「人」。 從張立義少校的真實經歷,到他妻子等待八年的愛與選擇; 從高空的孤寂飛行,到眷村巷弄的煙火氣; 從國家任務的沉重,到信仰與家庭的柔光—— 這部劇,讓歷史不只是記憶,更是被看見的情感。 🎭 二、訪談亮點與心得 💠 1. 舞臺劇的起心動念 2021年,錢大同老師受邀撰寫「陸、海、空」三部軍事劇本,其中《黑貓中隊》以「張立義」故事為原型。原本只為眷村劇本比賽而寫,卻意外發展成天意劇團睽違多年再出發的重磅製作。 「我沒打算成為史詩,只是想用戲劇告訴大家—他們曾經存在過。」 💠 2. 舞臺的留白與想像 錢老師提到,他在創作時只呈現 40% 的內容,留 60% 給觀眾想像。 電影有鏡頭的切換,但舞臺的魔法在於「觀眾與演員共同完成的現場」。 他讓真實與虛構交錯,使劇場成為「情感的延伸空間」。 「我希望觀眾哭的時候,是為自己掉淚。」 💠 3. 軍史轉為人性敘事 劇中不僅描繪飛行員的英勇,也書寫「張立義與妻子的愛」。 妻子等了八年,改嫁後又被允諾「若丈夫歸來,願讓她回去」—這份愛的成全,讓軍事史化為最動人的柔情。 「飛得越高的人,心其實越軟。」 💠 4. 戲劇的歷史考證與美學處理 老師為了劇本,蒐集黑貓中隊所有資料、紀錄片與口述歷史, 並以「視覺導演」的角度設計場景: 沉浸式的舞臺進場體驗 眷村音樂、叫賣聲、老式電話與防空洞場景 投影出 U2 偵察機的真實規格與影像 蔣經國與 CIA 角色的對話,象徵權力的兩難 這不是冷冰冰的史劇,而是一封寫給那個年代的信。 💠 5. 信仰與創作的底色 天意劇團成立 43 年,以信仰為根,堅持「用戲劇傳遞愛」。 錢老師說:「這齣戲裡的三位主角,都是基督徒。也許正因為他們知道—人是渺小的,愛才顯得偉大。」 「人活著的價值,不在名利,而在那份願意為愛堅持的信念。」 「遇見,是世界上最容易、也是最不簡單的事。 這次,我們遇見了一段被歷史遺忘的愛,一群在高空飛行的靈魂。 謝謝錢大同老師,讓歷史不只是數據,而是一種可以被擁抱的溫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мин.
  2. EP920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9 - 「銀髮服飾市場與未來機會」 ft.王福闓 曾于馨

    -18 Ч

    EP920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9 - 「銀髮服飾市場與未來機會」 ft.王福闓 曾于馨

    日安,2025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9) 「銀髮服飾市場與未來機會」 「年齡不是風格的上限,舒適才是穿搭的底線。」當銀髮族走出辦公室,走進健身房、步道與展演場館,他們的衣櫥也跟著升級。從機能到美感、從日常到宴會,重新定義「成熟」的樣子。 一、日常場景的改寫: 輕量、好穿脫、能呼吸 清晨的公園裡,亮黃色與鮮紅色的排汗上衣成為行走的安全標誌;健身房內,短版機能T、抓地輕量鞋與壓力襪,成為銀髮族的基本配備。穿著的核心,不再是鬆垮掩飾,而是「結構有支撐、布料有彈性、體感要涼快」,以更長的行走里程換來更穩的生活自理。 二、正式場合的重生: 男性偏好合身不緊繃的西裝外套,講究面料與墊肩比例;女性鎖定有腰身的 one-piece 洋裝,裙擺散開,修飾腹部與臀線。配件只要一件到位。一支錶、一只包或一顆珠寶,就能決定整體氣場,其餘單品反而可以平價混搭,形成「一物定調」的穿搭法則。 三、機能美學: 護具、檢查服與氣味管理 護膝、束腰從黑白走向多色,外穿也體面;醫療檢查服去「病服感」,以無釦與俐落剪裁提升尊嚴與行動便利。嗅覺上,木質、柑橘等溫和香氛與抑味面料,回應長者對氣味的敏感與在家共住的舒適度。 四、誰在影響他們: 社團口碑與熟齡KOL 團購與社團口碑成為關鍵分發節點;熟齡網紅示範比年輕人帶貨更具說服力。「祖孫三代同色系穿搭」等改造企劃,不只縮短代溝,也把穿衣變成跨世代的共同語言。 銀髮時尚不再是「將就」,而是「講究」。當功能與風格被同時滿足,衣著就成了生活品質的延長線:能走得久、坐得穩、也美得體面。下一次出門,請記得選一件讓你想多走一站路的衣服。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王福闓 #品牌創新發展協會 理事長 #曾于馨 #媒體從業人員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мин.
  3. EP919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1:4-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ft.蔡士瑋.林鈺婷

    -1 ДН.

    EP919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1:4-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мин.
  4. -1 ДН.

    EP918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當疼痛變成訊息:身體在說的那句話 ft.崴爺

    💠 一、重新認識筋膜:灰姑娘的逆襲 筋膜是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擁有 2億多個感覺接受器。 它包覆所有肌肉、骨骼、神經與內臟,是「有機率的緊身衣」。 威爺用三個 S 形容筋膜特性: Sensory(有感)/Shape(有型)/Spring(Q彈)。 💠 二、水與筋膜的關係 筋膜的70%是水分,缺水會導致滑動障礙與發炎。 正確補水、伸展與姿勢,是讓筋膜「潤滑」的關鍵。 💠 三、魅力原則CHARMS:身體保養金法則 每個字母代表一項身體照護關鍵: Correct posture(正確姿勢) Healthy diet(健康飲食、少糖) Avoiding old injury(避免舊傷反覆) Regular schedule(規律作息) Mindfulness(覺察冥想) Stay active(保持活動) 威爺強調:「最好的姿勢,是你的下一個姿勢。」——提醒我們要動起來、不要久坐。 💠 四、常見疼痛的筋膜解方 足底筋膜炎:睡前用「SPA原則」伸展(慢速、暫停、感受)。 肩頸僵硬:每日十次「收下巴+展胸大+YTW」三步驟運動。 姿勢歪斜:找回脊椎中立,減輕筋膜壓力,避免骨刺惡化。 💠 五、筋膜 × 情緒 × 呼吸 緊張時的「咬牙根」「聳肩」會讓筋膜繃緊。 透過「鼻吸口吐」的長吐氣法,讓副交感神經啟動,達到身心放鬆。 🌿 威爺金句 「筋膜就像人際關係,要常常關心它,不要冷落它,不然就會鬧脾氣。」 「最好的姿勢,是你的下一個姿勢。」 「讓我們一起成為『筋開心、筋膜的金級幸福資優生』!」 #筋膜保養 #筋膜放鬆 #威爺喬之事 #身體覺察 TakeALook不只是科技 #物理治療 #身體智慧 姿勢矯正 #冥想呼吸 #CHARMS魅力原則 #健康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мин.
  5. EP917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0:4-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ft.蔡士瑋.林鈺婷

    -1 ДН.

    EP917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0:4-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мин.
  6. EP916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2: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下)  ft.陳怡如

    -2 ДН.

    EP916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2: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下) ft.陳怡如

    日安,2025 「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 在台灣,變老不再是少數人的事。根據國發會預測,2030年,全台五人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 「我們的社會,早已不是年輕社會,而是老得很快的社會。」陳怡如教授說。 她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教授,也是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CAID)執行長。 過去20多年,她走進無數長照現場,看過許多獨居老人安靜地吃著冷飯,看過照顧者在夜裡一邊擦汗、一邊哭。 她開始問:我們設計的房子、社區,真的能讓人安老嗎? 「很多人談高齡住宅,想到的都是硬體。」她說, 「但真正的家,不是牆面,也不是防滑地板。那只是形式。家的靈魂,是熟悉感。」 她的研究聚焦於「地方依附感」(Place Attachment),探討人與環境的情感連結。 一個人能否感覺「我屬於這裡」,決定了他是否有安全感、是否願意活下去。 陳怡如舉例,台灣許多長者拒絕搬進新建的養生村,因為那裡雖然明亮寬敞,卻沒有鄰居、沒有市場、沒有「噹噹」的廟鐘聲。 「那不是沒有障礙的房子,那是沒有靈魂的家。」她說。 陳怡如教授推動「十分鐘長照圈」,希望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就能得到照護。 她強調:「留在原地,也是一種遠行。」 留在熟悉的巷弄、在老鄰居的招呼中生活,對長者來說,不只是方便,而是一種「被世界記得」的存在。 她看過太多長者在搬家後出現焦慮、失眠、失智惡化。 「熟悉感是一種安全的心理座標,讓人知道自己還在世界裡。」 這樣的觀察,讓她重新定義了「照顧」的意義。不是給予,而是陪伴;不是管理,而是理解。 在陽明交大,她創立「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CAID)」。 有人好奇:為什麼一位教授要去做產業? 她回答:「因為長照不能只有理念,還要有行動。」 CAID 的角色,就像一座橋。 連接醫學、護理、資工、設計、人文等不同專業,讓學術研究能真正進入現場、進入生活。 她與團隊開發智慧床墊、壓力偵測系統,協助企業設計高齡友善產品,並與地方政府、社區協會合作,打造共學共居的生活場域。 「我們希望科技能有溫度。」她說。 「AI不能取代愛,但可以放大關懷。」 有一次,她提到AI陪伴機器人的例子。 當機器人會記得長者昨天說過「腰有點酸」,隔天主動問:「你今天好一點了嗎?」 那一刻,長者笑了。因為那不是和機器在對話,而是「被記得」的情感在運作。 陳怡如教授認為,高齡化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機會在於重新設計城市,讓「老」與「年輕」不再被切割。 她談到「青銀共居」與「全齡社區」: 「當孩子和長者一起生活,照顧就變成一種互相。」 她分享日本案例,一位阿嬤每天教孩子摺紙,孩子幫她提菜籃。這不是服務,而是共生。 「被照顧者,也能是照顧者。」她說。 這不僅是設計哲學,更是一種社會哲學。 因為在共生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理由。 CAID 不只是產學平台,它是「學習如何被世界安放」的行動。 它讓科技、教育、建築、社福重新對話,讓青年理解照顧,也讓長者參與創新。 陳怡如說:「家,是讓人繼續被世界記得的地方。」 這句話是溫柔的願景,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未來,她希望 CAID 成為連結全球高齡產業的重要節點,持續推動智慧照護、人才培育與跨域合作。 她相信,當我們理解「變老」的意義,就能在設計中找到更多「人味」。 我們終將變老。 但變老,並不是變弱,而是學會慢下來。慢慢去看見他人,也讓他人看見自己。 陳怡如教授用她的研究與實踐提醒我們: 家的意義,不只是空間的保護,而是生命的延續。 當科技與人心能共存、當社區與產業願意共學,那一天,變老,就不再是孤單的命題。 💖陳怡如 教授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護理學系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CAID) 執行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主任 專業領域: 社區護理 高齡健康照護 長期照顧系統 照顧環境營造與評估 地方依附感 (Place Attachment) 核心關注: 長期致力於探索「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專注於如何透過創新的科技、跨領域的整合與完善的人才培育,建構一個從居家、社區到產業都對高齡者更友善、更具支持性的社會系統。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怡如 教授 #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CAID)執行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主任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高齡友善 #在地安老 #全齡社區 #青銀共居 #地方依附感 #熟悉感設計 #長照創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мин.
  7. EP915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1: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上)  ft.陳怡如

    -2 ДН.

    EP915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1: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上) ft.陳怡如

    日安,2025 「當我們一起變老:陳怡如教授的高齡創新之路」 在台灣,變老不再是少數人的事。根據國發會預測,2030年,全台五人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 「我們的社會,早已不是年輕社會,而是老得很快的社會。」陳怡如教授說。 她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教授,也是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CAID)執行長。 過去20多年,她走進無數長照現場,看過許多獨居老人安靜地吃著冷飯,看過照顧者在夜裡一邊擦汗、一邊哭。 她開始問:我們設計的房子、社區,真的能讓人安老嗎? 「很多人談高齡住宅,想到的都是硬體。」她說, 「但真正的家,不是牆面,也不是防滑地板。那只是形式。家的靈魂,是熟悉感。」 她的研究聚焦於「地方依附感」(Place Attachment),探討人與環境的情感連結。 一個人能否感覺「我屬於這裡」,決定了他是否有安全感、是否願意活下去。 陳怡如舉例,台灣許多長者拒絕搬進新建的養生村,因為那裡雖然明亮寬敞,卻沒有鄰居、沒有市場、沒有「噹噹」的廟鐘聲。 「那不是沒有障礙的房子,那是沒有靈魂的家。」她說。 陳怡如教授推動「十分鐘長照圈」,希望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就能得到照護。 她強調:「留在原地,也是一種遠行。」 留在熟悉的巷弄、在老鄰居的招呼中生活,對長者來說,不只是方便,而是一種「被世界記得」的存在。 她看過太多長者在搬家後出現焦慮、失眠、失智惡化。 「熟悉感是一種安全的心理座標,讓人知道自己還在世界裡。」 這樣的觀察,讓她重新定義了「照顧」的意義。不是給予,而是陪伴;不是管理,而是理解。 在陽明交大,她創立「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CAID)」。 有人好奇:為什麼一位教授要去做產業? 她回答:「因為長照不能只有理念,還要有行動。」 CAID 的角色,就像一座橋。 連接醫學、護理、資工、設計、人文等不同專業,讓學術研究能真正進入現場、進入生活。 她與團隊開發智慧床墊、壓力偵測系統,協助企業設計高齡友善產品,並與地方政府、社區協會合作,打造共學共居的生活場域。 「我們希望科技能有溫度。」她說。 「AI不能取代愛,但可以放大關懷。」 有一次,她提到AI陪伴機器人的例子。 當機器人會記得長者昨天說過「腰有點酸」,隔天主動問:「你今天好一點了嗎?」 那一刻,長者笑了。因為那不是和機器在對話,而是「被記得」的情感在運作。 陳怡如教授認為,高齡化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機會在於重新設計城市,讓「老」與「年輕」不再被切割。 她談到「青銀共居」與「全齡社區」: 「當孩子和長者一起生活,照顧就變成一種互相。」 她分享日本案例,一位阿嬤每天教孩子摺紙,孩子幫她提菜籃。這不是服務,而是共生。 「被照顧者,也能是照顧者。」她說。 這不僅是設計哲學,更是一種社會哲學。 因為在共生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理由。 CAID 不只是產學平台,它是「學習如何被世界安放」的行動。 它讓科技、教育、建築、社福重新對話,讓青年理解照顧,也讓長者參與創新。 陳怡如說:「家,是讓人繼續被世界記得的地方。」 這句話是溫柔的願景,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未來,她希望 CAID 成為連結全球高齡產業的重要節點,持續推動智慧照護、人才培育與跨域合作。 她相信,當我們理解「變老」的意義,就能在設計中找到更多「人味」。 我們終將變老。 但變老,並不是變弱,而是學會慢下來。慢慢去看見他人,也讓他人看見自己。 陳怡如教授用她的研究與實踐提醒我們: 家的意義,不只是空間的保護,而是生命的延續。 當科技與人心能共存、當社區與產業願意共學,那一天,變老,就不再是孤單的命題。 💖陳怡如 教授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護理學系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CAID) 執行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主任 專業領域: 社區護理 高齡健康照護 長期照顧系統 照顧環境營造與評估 地方依附感 (Place Attachment) 核心關注: 長期致力於探索「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專注於如何透過創新的科技、跨領域的整合與完善的人才培育,建構一個從居家、社區到產業都對高齡者更友善、更具支持性的社會系統。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怡如 教授 #高齡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CAID)執行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主任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高齡友善 #在地安老 #全齡社區 #青銀共居 #地方依附感 #熟悉感設計 #長照創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мин.
  8. EP914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8 - 高齡創業新風潮:從個人品牌到銀齡經濟的商機,銀髮創業不只是開咖啡店 ft.王福闓 曾于馨

    -3 ДН.

    EP914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8 - 高齡創業新風潮:從個人品牌到銀齡經濟的商機,銀髮創業不只是開咖啡店 ft.王福闓 曾于馨

    日安,2025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8) 「高齡創業新風潮:從個人品牌到銀齡經濟的商機,銀髮創業不只是開咖啡店」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好奇問過自己: 「等我65歲,真的會乖乖退休嗎?」 今天超有意思的主題是 「銀髮創業 × 銀髮網紅 」 沒錯,你沒看錯。 現在不只有年輕人拚創業、當網紅, 好多銀髮族也不甘寂寞! 有人退休後不去打小白球, 跑去開私廚餐廳,煮出一桌拿手好菜; 有人乾脆把家裡老宅翻新, 變成超美民宿,迎接四方旅人。 還有更狂的: 銀髮網紅! 有人分享一輩子的職場智慧, 有人拿自拍棒跑遍世界, 有人和兒女同台開直播, 更有人八十歲還在鏡頭前教你, 哪裡痠痛要按哪裡。 你以為這只是長輩的世界?錯! 節目裡討論的,其實是我們都該思考的: 「年齡到底能不能限制一個人的價值? 日為什麼有人退休後,反而活得更精采? 安銀髮創業,是夢想,還是可能讓家產一夜蒸發? ,銀髮創業最適合哪些產業? 2銀髮族當網紅,需要克服什麼門檻? 0子女面對銀髮創業,要支持還是勸退? 聽完你會發現,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是未來的「銀髮創業家」或「銀髮網紅」。 而我們真正想問的是: 人生下半場,你想繼續閃閃發光,還是只想躺平?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王福闓王福闓 #品牌創新發展協會 理事長 王福闓-品牌再造學院-闓老編的產業小屋 #曾于馨曾于馨 #媒體從業人員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銀髮創業#銀髮網紅#人生下半場#越活越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 мин.

Оценки и отзывы

5
из 5
Оценок: 2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