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FréquenceTous les jours
- Publiée26 octobre 2025 à 04:00 UTC
- Durée31 min
- Saison13
- Épisode919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