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文化館第一期常設展配合開館,於2012展出。本人身為初期階段之策展人,在這個為期兩年多的策展過程中,學習了博物館敘事以及跨領域合作之挑戰與心得。
節目日誌:
01'40'' 臺灣客家文化館自開館以來,已有兩期的常設展。常設展可以視為是博物館的靈魂,博物館藉此向外界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理解及倡議。
05'30'' 臺灣客家文化館籌備之初,三項計畫同時進行,包含客家文化館之營運、館舍之建築以及常設展,同時進行。展示是跨領域合作,對學者而言,如何將自己腦海中的客家知識,落實為民眾可參與參觀的展示,是有趣且富挑戰之事。
10'30'' 這一常設展是第一個以「臺灣客家」為主題的展示,原本四項展示主題開山打林、晴耕雨讀、貨殖世變、乘勢創新。
14'30'' 實際上執行時,開場與收尾有較多調整。開場方面,原本的構想入口是巴士,從社會運動開始講客家故事;實際上修改為渡海的船艙。館方認為不必再以「悲情」敘述客家;同時,「唐山過臺灣」的源流故事,似乎更容易被一般觀眾理解。
21'10'' 入口之後,首先以,從空間介紹臺灣客家的分布、人口、語言及建築;其次則進入傳統客庄的伙房屋,貼近地了解家屋、生活、宗族、信仰、習俗等。
20'00'' 離開傳統客庄,進入日本時代客庄的重大變遷,特別以北部山林產業包含樟腦、香茅、茶業與菸草等。
32'00'' 最後一區的主題是當代的創新,包含戲劇、文學、節慶及政府客家政策等。收尾多多少少偏向政府施政成果之展現,也跟原本的規畫有較多改變。
35'10'' 身為客家研究者,如何將學界對臺灣客家之研究成果,特別是對客家弱勢地位之反思。
41'40'' 在這個展示中,本人是個內容專家,但是展示所涉及物件、手法、動線、光線、色彩及整個展示專業,要熟悉這些不同領域專業,內容專家才能跟工作團隊充分合作。
49'00'' 常設展要成為博物館的靈魂其關鍵處在於博物館,特別是博物館館員本身的主體性,這當然是漫漫長路,臺灣客家文化館仍在賣力前行中。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5/11/03/239682/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Canal
- FrecuenciaCada semana
- Publicado3 de noviembre de 2025, 11:15 a.m. UTC
- Temporada1
- Episodio96
- ClasificaciónA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