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abubu到全球盲盒熱潮,這個現象如何重新定義消費行為?
由香港藝術家Kasing Lung創作、Pop Mart授權的Labubu,因BLACKPINK成員Lisa的社交媒體推廣而全球爆紅,連足球巨星C朗拿度都被拍到手持Labubu公仔。但這股盲盒熱潮背後,隐藏著怎樣的經濟學原理?
在今個系列上集,Dr. Fred 運用行為經濟學分析這個現象:
🎁 驚喜感 + 稀有性:盲盒如何運用不確定性創造消費慾望
🧠 有限理性決策:Herbert Simon理論解釋資訊不對稱下的消費選擇
📊 前景理論 (Prospect Theory) 實戰:Kahneman & Tversky的「低機率高回報」心理陷阱
🎯 風險不對稱:「幾十蚊唔貴,中咗就賺到笑」的經濟邏輯
從童年回憶的「扭蛋、閃卡、出奇蛋」到今日的盲盒經濟,我們發現「新奇、好玩、刺激」不只是廣告口號,更是一套精密的商業策略。當成年人為盲盒花費數百上千美元,這與賭博行為有何相似?
既然盲盒都係靠運氣,不如直接買六合彩算了!反正都係「運氣話嚟就嚟」嘛。但細想之下,這正是盲盒經濟學的高明之處:我們買的不是那隻公仔,而是「可能性」本身——而這份可能性,往往比真正的獎品更吸引。
本集關鍵詞:
Labubu、Pop Mart、行為經濟學、前景理論、有限理性、風險偏好
Send us a text
今集「生活經濟學」就到這裡!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幫你看透更多消費陷阱,預判市場趨勢。畢竟在這個AI時代,培養獨立思考比獲得標準答案更重要。
喜歡節目的話,記得訂閱並在社交媒體關注我們:
- Facebook: EverydayEconHK
- Instagram: everydayeconhk
정보
- 프로그램
- 주기주 2회 시리즈
- 발행일2025년 9월 7일 오후 4:00 UTC
- 길이17분
- 시즌2
- 에피소드1
- 등급전체 연령 사용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