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技术革命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正迎来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转折点。
本期钱钱品牌局,串台《创+TALK》,围绕"多维融合创新"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拆解中国品牌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融合中实现增长。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2 创+100榜单变化:AI与新兴行业引领创新趋势。
3:00 创+创新融合商业、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创新模式。
6:52 成功品牌案例对品牌建设很重要,案例库中涵盖文化、社会、商业、科技创新。
9:09 创+创新打破边界,融合科技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全球品牌新机遇
12:38 中国创新企业百强榜单:华为、比亚迪、阿里巴巴等领军科技与零售。
17:26 创新不只是商业增长和利润,而是创新对全链的扶持。
19:16 创新包括科技、商业、文化和社会创新的多维度特性。
一、 榜单透视:AI领跑,绿色崛起,传统模式退潮
2025年上半年的"创+100"榜单清晰地折射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格局的变迁。最显著的特征是AI相关企业的集体爆发。从ChatGPT开启生成式AI浪潮至今已是第三年,行业正式步入AGI(通用人工智能)新阶段。中国的DeepSeek等企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实现"厚积薄发",从百名开外一跃进入前50,彰显了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实力。
另一方面,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传统APP应用逐渐淡出榜单。专家指出,诸如打车软件、生活服务类应用等曾经的热点,"越来越普遍之后已不再具备创新性"。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更具技术壁垒和社会价值的赛道。这一变化表明,创新的定义正在深化——从"模式创新"走向"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
二、 创新模型再进化:从单维突进到多维融合
"创+创新"战略模型自2017年提出以来,始终倡导打破创新维度之间的壁垒。2025年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念:真正的创新不是科技、商业、文化、社会四个维度的简单叠加,而是它们的"化学反应"。
华为之所以能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榜单榜首,正是因其展现了多维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在5G、芯片、鸿蒙系统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更在极端压力下展现出强大的组织韧性、人才机制和文化凝聚力。这种"科技+文化+组织"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特别能打、特别抗压、特别能突围"的创新标杆。
同样,抖音(字节跳动)位居第二,不仅因其打造了亿级用户的APP工厂,更因其通过算法深刻理解和塑造了Z世代的文化表达;阿里巴巴通过打通电商与即时零售,实现了"商业+供应链"创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凭借绿色技术出海,践行了"科技+社会"价值;拼多多通过农产品上行和全球化,展现了"商业+社会"融合的力量。
三、 创新不是"阳春白雪",而是生存必修课
在当下"内卷"与"内耗"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然而,很多企业对创新的理解仍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系统的方法论和可执行的路径。
"创+创新"模型的价值正在于此——它不仅提供评估框架,更提供诊断工具。该模型将创新分解为五个层次(四个基础维度+融合维度),每个层次下设10-20个具体指标,涵盖战略、执行、文化、影响等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工具,诊断自己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发力的方向。例如,一家美妆企业可能技术上并不领先,但可以通过文化创新和社会创新(如环保、公益)实现差异化突围。
四、 Z世代崛起:文化表达与社会价值成为品牌新内核
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和性价比,更看重品牌的文化表达和社会价值立场。榜单中的许多新兴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
TikTok通过算法驱动的UGC生态,将Z世代的亚文化转化为全球流行;燕麦奶品牌OTLY通过植物基技术推动食品革命,回应了年轻人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Patagonia"将地球设为股东"的极致公益理念,虽诞生于国外,却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借鉴——社会价值不是营销的点缀,而应成为品牌的"基因和血液"。
五、 中国创新:从"Made in China"到"Cool China"
多位专家在讨论中指出,国际媒体如《经济学人》等正在改变对中国创新的认知——中国不再是低成本制造的代名词,而是变得"酷"且"超前"。中国消费者不带现金出门、热爱数字化支付、拥抱即时零售,这些现象背后是中国品牌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全面领先。
然而,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能否形成"自流量增长"和"生命体式的进化"。这就要求品牌不能只关注短期流量和商业回报,而要构建一个融合科技、商业、文化、社会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可复利的增长。
2025年的中国品牌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单一维度的创新已然不足,唯有融合才能爆发真正的力量。"创+创新"榜单和模型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张导航图、一个工具箱,指引中国品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准方向,在融合的路上实现高质量增长。
Key Takeaways
1. 创新进入融合时代,单维突进已难以支撑持续增长。
2. AI正式进入AGI新阶段,中国品牌正在技术层面实现厚积薄发。
3. 商业模式创新红利消退,技术驱动和社会价值驱动成为新主流。
4. 华为蝉联榜首,其成功源于技术、文化、组织韧性的多维融合。
5. 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文化表达和社会价值成为品牌新内核。
6. 即时零售、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成为最具潜力的创新赛道。
7. 创新需要可诊断、可量化,企业需建立系统的创新指标体系。
8. 中国创新正在获得全球认可,从"制造"标签转向"创造"和"酷"标签。
9. 社会创新不是成本,而是投资,能为企业带来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的长期回报。
10. 案例学习至关重要,成功品牌的融合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
互动思考
1. 如果你的企业要启动一个创新项目,你会优先选择科技、商业、文化、社会中的哪一个维度作为突破口?如何设计该维度与其他维度的融合路径?
2. 许多传统企业认为创新是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的事。你认为传统企业如何在不具备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文化或社会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أسبوعيًا
- تاريخ النشر٦ سبتمبر ٢٠٢٥ في ٤:١٤ ص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٢٤ من الدقائق
- الحلقة٤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