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声音成为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关键入口,而品牌音乐营销则从早期的 “魔性重复” 逐步升级为 “精神共鸣”,甚至成为品牌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品牌音乐营销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出 “战术洗脑 — 场景互动 — 战略资产” 的进阶路径,同时也面临着版权、格调、资产平衡等多重挑战。
本期《钱钱品牌局》,从进阶逻辑、核心案例、避坑策略与未来趋势等维度,拆解品牌音乐营销的底层逻辑与实践方法。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21 音乐营销:拼多多与盒马超合算歌曲的甜蜜卖萌策略
8:35 脑白金的洗脑歌曲成功吸引消费者注意
10:18 华为通过《Dream It Possible》强化品牌形象,展示品牌精神。
16:30 六个核桃春节营销案例:音乐与视觉的完美融合
20:00 音乐营销案例分析:快克药业祝你快客歌的病毒式传播
22:13 音乐与品牌记忆:蜜雪冰城改编苏珊娜的国际化策略
24:05 陈奕迅《孤勇者》:全民级歌曲的魔性魅力与营销价值
27:10 音乐核弹与品牌营销:《李白》引发的Z世代文化共鸣
32:17 音乐与品牌共鸣,从简单洗脑到精神层面的创作探索
39:53 音乐营销中的版权风险与品牌资产平衡策略
45:03 音乐资产投资是品牌增长引擎
一、品牌音乐营销的三重进阶:从 “短期爆点” 到 “长期价值”
品牌音乐营销并非单一模式,而是随着消费者需求与品牌战略升级,呈现出层次分明的进阶路径。从早期单纯追求 “记住”,到中期注重 “参与”,再到后期实现 “认同”,每一步都对应着不同的营销目标与执行逻辑。
(一)第一重:战术洗脑层 ——“耳虫效应” 下的流量捕获
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让消费者记住品牌核心信息,典型特征是 “关键词重复 + 简单旋律”,利用 “耳虫效应” 实现信息快速渗透。
- 逻辑支撑:神经科学研究显示,90% 的人会对重复、节奏简单的音乐产生 “画面联想”,品牌信息留存率可达 62%。这种模式投入成本低、传播门槛低,适合阶段性促销或新品认知普及。
- 典型案例:拼多多主题曲以 “多多便宜、多多省” 的叠词重复强化价格优势,搭配甜美卖萌的演唱风格,将 “平价” 认知植入大众心智;
- 盒马 “超合算” 门店推广曲则通过 “今天超合算、明天超合算” 的高频重复,快速传递新门店 “平价” 定位,即便旋律简单,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记忆点;
- 脑白金作为 “中国洗脑营销鼻祖”,其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的歌词搭配标志性舞蹈,多年重复投放,成为一代人的消费记忆符号。
- 局限性:此类音乐多缺乏情感与格调,过度依赖重复易引发消费者反感,且难以沉淀为长期品牌资产,仅适用于短期流量目标。
(二)第二重:场景互动层 ——“体验绑定” 下的参与感激活
当 “单纯洗脑” 难以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时,品牌音乐营销进入 “场景 + 互动” 阶段,核心是将音乐与特定场景、消费者行为绑定,从 “被动收听” 转为 “主动参与”,强化品牌与场景的关联认知。
- 核心策略:一是 “节日场景绑定”,借势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让音乐成为节日消费的 “听觉符号”;二是 “互动玩法设计”,通过简单动作、二创活动,激发消费者自发传播,形成 “病毒式扩散”。
- 典型案例:六个核桃春节营销歌曲《六大顺》是 “场景绑定” 的典范 —— 改编自东南亚华人经典民谣《兴旺发》,旋律自带节日共鸣,歌词围绕 “顺利、吉祥” 等春节关键词,搭配红金视觉元素,精准契合春节送礼场景;传播上覆盖高铁、机场 LED 屏与央视卫视,并在抖音发起 “合拍互动”,让消费者在参与中强化 “春节喝六个核桃” 的认知。
- 快克药业《祝你快克歌》则是 “互动激活” 的代表 —— 改编自全民熟知的《生日快乐歌》,规避版权风险的同时降低接受门槛,设计简单模仿动作,利用 “具身认知” 原理(消费者通过动作加深记忆),在抖音发起模仿 PK 赛,实现 “感冒用快克” 的认知病毒式传播。
(三)第三重:战略资产层 ——“精神共鸣” 下的品牌价值沉淀
最高阶的品牌音乐营销,是让音乐超越 “广告载体” 的属性,成为承载品牌精神、可长期复用的 “音乐资产”,实现 “消费者认同” 与 “品牌价值增值” 的双重目标。
- 核心逻辑:音乐需与品牌核心定位、精神理念深度绑定,不仅要 “好听、好记”,更要 “有态度、有故事”,成为消费者情感共鸣的 “出口” 与品牌精神的 “听觉符号”。
- 典型案例:华为《Dream It Possible》堪称 “精神共鸣” 的标杆 ——2015 年为 Mate 8 推出,由国际音乐人创作、张靓颖演唱中文版《我的梦》,歌曲以 “女孩追求钢琴梦想” 的故事,诠释华为 “百折不挠、勇敢追梦” 的品牌精神;作为 “奥运神曲”,它伴随华为终端全球化布局,成为消费者心中 “奋斗与梦想” 的象征,甚至被用作手机铃声、公共场景背景音乐,十年后仍是华为品牌精神的核心符号。
- 苹果《New Soul》则是 “产品与精神共振” 的典范 ——2008 年为 Mac Air 推出,轻快灵动的旋律与 Mac Air“轻薄、创新” 的产品特性高度契合,搭配 “从牛皮纸袋抽出 Mac Air” 的经典发布会场景,将苹果 “Think Different” 的创新理念植入心智,歌曲登上 Billboard 前十,成为苹果创新基因的 “听觉代表”。
二、品牌音乐营销的三大核心坑点:从 “踩雷” 到 “避坑” 的实战指南
在品牌音乐营销实践中,诸多潜在风险可能导致 “投入打水漂”,甚至损害品牌形象。基于两份文档中的讨论,需重点规避三大核心坑点。
(一)版权坑:未经授权的 “致命漏洞”
版权问题是品牌音乐营销的 “头号雷区”。部分品牌为降低成本,未经授权改编经典歌曲或使用相似旋律,导致投入巨资制作的内容无法投放,甚至面临版权公司索赔,打乱整体营销节奏。
- 反面警示:“某品牌因改编歌曲未获版权,成品无法使用且面临罚款”,不仅浪费制作成本,更错失营销窗口期;与之对比,快克药业《祝你快克歌》改编《生日快乐歌》(已进入公有领域)、蜜雪冰城改编《苏珊娜》(经典名曲,版权风险低),则通过合规选择规避风险。
- 避坑建议:优先选择公有领域音乐、与版权公司签订正规授权协议,或投入资源原创,从源头杜绝版权隐患。
过度追求 “洗脑效果”,易导致歌曲格调低下,引发消费者反感,反而 “因歌厌牌”。部分品牌洗脑歌因 “歌词无营养、旋律刺耳”,让消费者产生 “抵制心理”,甚至出现 “一辈子不买该品牌” 的极端反应。
- 案例对比:拼多多主题曲虽 “卖萌洗脑”,但歌词清晰、演唱甜美,贴合 “平价大众平台” 定位,未引发明显反感;而部分品牌盲目重复 “廉价”“打折” 等关键词,缺乏审美设计,沦为 “噪音污染”。
- 避坑建议:在 “简单重复” 的基础上加入审美设计,如优化旋律韵律、提升歌词质感,结合品牌调性选择适配风格(如高端品牌避免过度 “土味”),平衡 “记忆点” 与 “接受度”。
频繁推出同质化洗脑歌,易稀释品牌核心价值,导致 “短期流量有了,长期资产没了”。品牌音乐营销需警惕 “为了单次传播,牺牲长期资产”,避免消费者对品牌形成 “只会靠洗脑歌营销” 的低端认知。
- 问题表现:部分品牌每年推出不同洗脑歌,主题多围绕 “促销”“低价”,缺乏统一的精神内核,无法形成持续的品牌联想;而华为《Dream It Possible》、苹果《New Soul》则长期复用,成为品牌精神的 “固定符号”,持续沉淀资产。
- 避坑建议:制定 “音乐资产长期规划”,让单次音乐营销服务于品牌核心定位,避免碎片化;优先选择能承载品牌精神的音乐内容,而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FrequênciaSemanal
- Publicado17 de setembro de 2025 às 03:15 UTC
- Duração50min
- Episódio1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