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嘉宾是项飙,他在新作《你好,陌生人》中提出了他对于当下社会“陌生化”的观察:人们对附近陌生、对关系陌生,对自我也陌生。“你好,陌生人”这个标题,可以说是他的一次行动号召:去看见附近的陌生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照见自己。
感谢三联与lululemon共同策划了本次对谈,从lululemon与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幸福感报告》出发,讨论我们如何与自己所在的世界联结,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项飙以“流”来比喻一个人的生活,对他来说,能够与其他的水流偶然地、或是有意识地交汇,是一件幸运的事,也是一个人尊严感的来源。对他人的关心、他人对自己真诚的批评,都可以是水流交汇与激荡的方式。在这些流动当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信任自我,也向别人敞开自己流动的生活。
【聊天的人】
项飙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李伟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聊天的内容】
1:20 对陌生人的兴趣,起源于对自身经历的敏感——“我为什么在这一块感到高兴或者沮丧”?
2:53 生活是一个流,与陌生人的对话是自我生活流的延展
4:56 系统用功能性分类把我们变成明确的陌生人——司机和乘客、保洁与雇主
7:57 现代社会的特征:对陌生人有很强的角色期待
11:30 当代对事物的高效安排,把不可预测的生命流变成了点到点的精准跳跃
15:04 孤独感是一个全球现象
16:28 当我们在描述“幸福”的概念时,我们想到的是什么?
21:28 一个人对深度沟通有“耻感”,是怎么回事?
25:39 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沟通的第一步
29:32 以身体性构建社群,是否能避开“文艺青年的悲剧”?
33:52 社群的三个层面:身体性共振、思想交流、对更广泛的社会形成回应
38:19 建立有机的线下社群的规则:去中心化、去商业化、明确边界
41:05 线上交往如何避免冲突,线下交往如何找到可持续空间?
43:08 如何有意识地塑造人与人之间可交流的小角落,涉及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新想象
48:15 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定义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重新定义自己在其中的身份
54:01 重拾语言当中的“得体”,涉及对当下现场和人的微妙观察
57:03 深度交流是内心的渴求,也是一种伦理负担?
1:00:50 一个人如何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也许是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里
1:02:47 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信任自己,打开自己也打开他人
1:05:41 你的幸福感来源是什么?——“以自己生活为原点的微小经验”
1:06:23 在日常生活中,能实现知行合一,是幸福感的来源
1:07:22 真诚而尖锐的批评,别人的生活流对我的生活流的激荡,是幸福感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