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家好呀!在这一期的《社工杂谈》中,我和思蕲深入探讨了“高校社工专业教育与实务脱节”的话题,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学用一体的教育模式。作为曾经的社工专业学生和现在的高校教师,我们亲身经历过教育与实务脱节带来的挑战,也见证了社工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我们分析了为何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教育往往先行于实务,并分享了这一历史背景如何影响现如今的教育和实践。与此同时,我们还探讨了社工教育中的一大问题——许多高校社工教师缺乏一线实务经验,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我们也分享了一些新的教育实践方式,包括工作室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更早接触实际的社会工作场景,培养能应对现实挑战的专业人才。
此外,我们讨论了如何改革社工专业的课程内容,建议通过案例本土化、课堂互动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理论与实践真正接轨。最终,我们强调了学用一体的重要性,期望能够在教育和行业之间架起一座更为坚实的桥梁,为社工行业培养出更具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欢迎大家和我们在评论区讨论~
关键内容时间点:
00:01:07 - 讨论社工专业教育与实务脱节的问题,并回顾中国社工教育的历史。
00:03:32 - 分析中国社工教育先行的历史背景,以及如何影响了当前教育与实务的脱节。
00:06:24 - 分享社工教育中存在的挑战,尤其是教师缺乏实务经验的问题。
00:07:41 - 强调高校教师需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并持续进行一线实践,以缩小学用脱节。
00:10:02 - 介绍工作室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的创新模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00:13:38 - 讨论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00:17:24 - 提到高校与社工机构的联合培养模式,探讨如何解决学用脱节问题。
00:32:54 - 强调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议加强对实习基地和过程的监管。
00:41:11 - 提到高校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与社工实务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00:45:00 - 讨论社工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能够直接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者。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September 11, 2025 at 1:00 AM UTC
- Length46 min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