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广东首条!洞渣“重生”旧梁“转身”,“小创新”蹚出绿色新路

9月19日,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将在梅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余个单位参会,将集中展示交通工程技术、工法创新等全国首创与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

全长约88公里的汕梅高速,是广东省首个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双向四车道改八车道,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广东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从旧梁“转身”到洞渣“重生”,再到循环水“解渴”,汕梅高速已总结16项环保“小创新”成果,将在19日交流会上分享,为山区高速绿色改扩建蹚出新路径。

减碳517吨!旧梁板“转身”再服役

在汕梅高速改扩建路段轩坑河大桥,依托智能系统,原有的24片重达2500吨的预制T梁以毫米级精度动态调整后,得以继续“服役”。

相比拆除重建,旧梁“转身”后工期缩短45天,节省混凝土700立方米、钢材70吨,减少碳排放约517吨。

这项创新不仅填补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旧T梁旋转顶升再用”的技术空白,更给全国山区高速老桥改造提供了借鉴参考。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向东评价,这项技术充分体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价值工程管理与绿色公路建造理念,值得进行推广。

超百万吨!隧道“洞渣”变建材

在全线最长的莲花山隧道,掘进中产生的184万吨、相当于6万辆重型卡车装载量的洞渣不再外运,而是“摇身一变”后为精细加工碎石被用于部分路面标磨耗层,实现了洞渣100%循环再用,直接省出120万吨建设材料,还减少弃土场用地。

项目负责人孙克强介绍,将废弃砼碎石进行加工,经检测合格后替代原生碎石。

同样的场景,此前曾在广东惠清高速南昆山隧道上演。彼时130万吨洞渣加工成路基回填、混凝土集料等建材,让穿越国家森林公园的施工“不留痕”。

从南昆山到莲花山,在广东山区高速尤其是生态敏感区高速公路建设上,“洞渣自产自销”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路径。

节水六成!智慧梁场“喝”循环水

在承担着全线半数以上标段的制梁任务TJ5标智慧梁场,通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将全部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循环用于梁体养护,节水率超60%。既减少污水排放,又节约水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在山区高速领域的绿色生态建设探索与创新,实现道路建设与环境生态共美共生。

文|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陆桥轩 周煦妍

图|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