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生活指南 MORE THAN A FARCE

Wei; Michelle

这是一档探讨普通人生活、记录自我成长的播客。面对生命的有限、生活的庸碌以及残酷,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悲观懊恼,但依然努力寻找方向和力量。未来漫漫,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和世界保持真诚与开放。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件:bgshzn@163.com

  1. 4 DAYS AGO

    EP65 对话小玉|柔术里的女性经验:当力量有了更多形状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女性的身体总被认为是柔弱的、被观看被客体化的存在。在运动项目中,特别是对抗性运动,这种观念更是影响着女性参与和从事这些运动项目。   2025年8月24日,12位《悲观生活指南》的女性听友和我们一起在上海Tactics BJJ柔术馆小玉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柔术这项运动。和我们以往观念中需要爆发性和力量的对抗性运动不同,柔术利用人体身体的杠杆原理,可以实现以小搏大,即使是瘦弱的女性,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柔术,逃脱控制,甚至可以控制比自己力量强壮的男性。   柔术体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不断观察和感受自己与身体的关系,并思考我们要如何与自己就的身体对话,我们要建立与身体怎样的关系。当我们知道女性的身体并非仅仅是虚弱的存在和被观看的景观,我们好像就已经开始长出力量。而这力量像柔术一般,不只是蛮力,而是富有女性智慧与特色的更多元形状的力量。当女性开始掌控自己的身体,我们也将拥有面对自己、他人与世界的更多的底气。   柔术体验结束后,我们和小玉老师聊了聊她是如何从一名上班族转换身份成为一名柔术运动员并致力于在女性当中推广柔术运动。她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女性身体与柔术的竞技属性,她为何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到柔术运动中,她自己的人生又是如何因柔术而改变。   ***以下为部分悲指听友在8月24日柔术体验活动之后分享的感受节选***   全女班柔术的氛围特别好,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能够非常轻松地和彼此建立联系,组成搭档练习。第一次体验柔术后,我感受到这项运动同时具备了我对趣味性和力量感的期待。不同于拳击等其他更具爆发性的运动,柔术更加强调身体的协调和动作的技巧。从小玉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柔术知识和招式,也认识到了女性身体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练习,也能够极大地放大自己的力量,在给自己安全感的同时,变得更加自信勇敢。——Quinn   从耳闻到实际接触,对一项没有体验过的项目有了实感。我个人接触过的需要碰撞的有拳击,但拳击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方式更偏一种“排解”的运动项目,需要有个人在旁边喊1234,按照既定程序来出拳等,如果需要真正派上用场,需要再往上学,“读硕读博”。而柔术“本科”就能教你能实际使用的技术,教你解题思路。就像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说到的,柔术更适合女性学习,通过身体架构和薄弱bug的学习,运用“术”来和力量强大的对手进行抗衡,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更大一部分的事情有了面对的底气。——Bobo   符合期待,女性可以通过身体技巧来对抗力量,同时有很多同伴间身体接触的动作,来自女性的对抗互助很缓解压力和孤独,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友善,很欢乐的体验!——辰辰   解锁了一项新的运动,在运动中学习进攻和防御,让我有一种温和而又坚定的释放攻击性的感觉,作为初学者,会觉得大脑跟不上眼睛,总之,蛮好玩儿的。——吴棒棒   人体工学很有趣——大红   首次体验新手课程,运动强度比想象中的低,学会了如何安全滴摔跤,老师教得动作分解也很细致,在全女的环境中摔跤也摔得很安全开心!——Clover 小玉老师简介 2022年adcc trails 亚太地区预选赛冠军 2025 Ajp职业赛棕黑组gi nogi双冠 2025 lbjjf亚锦赛粽带组成人组冠军 女也赛事首个女子柔术比赛发起人女也品牌发起人 女也品牌发起人   小红书: TacticsBjj(42283470571) 体验柔术也可以在相关平台搜索TacticsBjj(位于上海市普陀区) 声音目录 3:30 柔术初体验:柔术是一项又练脑又身体的运动;知道自己可以利用柔术技巧以小搏大,我们收获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9:05 在男性主导的柔术领域(以及大多数领域中),本来人数就少的女性更难参与其中并获得成长,小玉希望让大家看到女性的技术、水平和潜力,也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进来,为女性争取更多的空间,获得良性循环 19:36 从用买奢侈品填补内心空虚的内卷白领到剪掉长发、戒掉医美一切以训练为主的柔术馆馆长,不再为了讨好男性而打扮自己,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26:46 我们应当接受女性和男性生理上的差异,但力量只是衡量一个人在这项运动中的水平和贡献的单一维度,女性可以在其他层面做得更多更好  33:57 面对小玉的人生选择,她如何面对渐行渐远的朋友和持有传统观念的家人,并搭建自己的支持系统 40:59 30岁算什么,60岁开始训练也可以拿黑带。请放弃总是用功用性竞争性结果性的心态做选择,年纪将不再是你开始任何运动或其他技能学习的禁锢 48:29 儿童与女性学习柔术:当“弱者”从身体出发——身体强壮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跟着更有 52:45 从隔着屏幕与世界互动到柔术垫上切身地与活生生的他人进行对抗又亲密的肢体接触,柔术是如何突破我们日常的边界,又如何教会我们去沟通彼此的边界 60:03 对抗性运动与日常的冲突:习“武”之后,我在生活中更倾向于“止戈” 60:07 尾声:找到你热爱的那件“小事”,从那里出发,在路上感受付出、投入与彼此支持的力量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10m
  2. 11 AUG

    EP63 那些曾让我们羞耻和自卑的种种

    二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曾有太多让自己感到羞耻和自卑的种种。我们小心翼翼地遮掩,生怕这些关乎自己的身体、性格、出身以及恋爱相关的种种被他人发现与关注。年轻时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些他人和社会已经设立好的标准与规则套在自己的身上,任何难以完美契合的点都让我们如此的恐惧与不安,仿佛这些自己的特点会让自己的价值受到贬损。   如今三十多岁的我们回看这些让曾让我们感到如此不安的种种,感叹时代的变化与自我的成长。   感谢【 七 西 品 牌 】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节目推荐的七西凉被,让人每晚都有种被冰奶皮包裹着入睡的感觉,摸上手是凉丝丝软糯的质感!!今年夏天要被它们硬控了!!!!触感太太太抓人啦!!!摸着滑溜软绵!!超清爽,盖在身上柔顺吸汗透气,汗包子和裸睡爱好者狂喜!冷柔双面设计,一面是凉丝丝的夏季专用面,另外一面是非常软糯的柔面。春秋盖软糯面,入夏翻个面就变凉被,春秋夏三季都能直接盖着睡无需再套被套。而且全都可以机洗,又好收纳,配色还好看!!!    另外需要他们家枕头优惠的听友们这次也可以关注一下,枕头是有科学分区的设计,更适合颈椎生理曲线,不会让你睡醒肩颈酸痛,落枕,实现翻身自由,可以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独特的分码设计可以根据人体的身高体重,头围肩宽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枕,平时睡不好,肩颈不好的可以去了解看看。  1、点击链接:  https://mo.m.tmall.com/page/36326080?shop_id=521104390  或复制口令到 淘宝 49¥bEJK4SWuAsW¥ CZ0001/  或去淘店搜【 七 西 旗 舰 店  】向客服报暗号「悲观生活指南」领取比 大促 折扣还低的大额优惠!!    另外我们的听友还有特别惊喜   2.买双件凉被凉垫或者双件枕头还可以享受券后95折优惠【听友福利】  声音目录 Intro:能讲出来的便不再成为秘密,我们都有过那些旁人不从得知的深埋内心的羞耻与自卑   1:44 克服带货羞耻,大方推荐优秀的产品:七西森睡沁凉被——像面膜一样冰凉的凉面、像棉花一般的柔面、可水洗、价格好、材料安全,如果你正在准备升级自己的被子或为刚搬家的朋友选购礼物,希望可以支持七西,也支持悲指。   6:30 女性的身体羞耻:胸小、没能长成瓜子脸、体毛重、腿粗手臂粗......我们都曾因某个由男性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而感到自卑。如今,我们羡慕那些可以自由露出腋毛的年轻女孩, 也感谢自己对身体又了更多超越审美的功能性视角。   18:46 性格羞耻:作为播客主播却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些自卑;一个觉得自己在情绪的表达方面不够优雅社恐,另一个却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过度回避冲突反而成为一个情绪化爱爆发的人;还有自己内心总是不敢让外界发现隐藏得极好的关于自己对社交的压力。想成为一个“镇定且自信”的人,不再持续地向外界自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5:05 关于恋爱的羞耻:恋爱很晚=我没有价值?10年前用约会软件约会,我成了一个不敢公开约会生活的“脱轨”的人。我的隐形恋爱脑——女性主义的意识与现实生活的冲突,我为自己感到羞耻,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冲突也是结构的冲突。   60:12 出身羞耻:我曾经不想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我对自己来自农村感到自卑。在虚荣之下,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总感觉到巨大的不安全感,仿佛任何自己身上的标签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33m
  3. 5 AUG

    EP58 《机器人之梦》:浪漫就是没有以后

    分开后,那曾经的爱去哪里了? 离开我之后,TA过得貌似不错,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至于TA,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特别? 再次在人海中重逢,我要追上去相认问TA那些让我辗转反侧的我们之间没有机会说清楚的问题吗?   这些深度关系中的问题,我猜你大概率遇到过。《机器人之梦》,一部没有对白台词、发生在一只小狗和机器人之间的故事微妙细腻地展示了关系与分离给我们带来的这些复杂的感受。   一首曾经认为烂俗的情歌、那些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甚至无数次计划着如何逃离的日常生活忽然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变得意义非凡,那些一起冒险舞蹈的时刻和平凡的生活点滴也教会了机器人什么是爱,却因为一场意外与随之带来的苦难让机器人真正长出了心,也让曾经对这个世界充满防御的小狗开始与周遭产生更多的连结。分离后的重逢好像又给了这段关系一次机会,可伸出的手却又缩了回去,睁开眼梦也醒了。我们都将对彼此的爱、恨与质疑吃进了身体,长出新的血肉,成为了新的人。重逢令人渴望,却是过去的空间忽然闪现在当下,我们要以哪个版本的自己面对彼此,我们要对哪一种生活负责?   声音目录 0:55 Intro 3:08 小狗与机器人之间的感情究竟是哪一种?爱情?友情?或亲情? 5:13 面对白纸一般的机器人,小狗在前期付出的反而更多——自己付出更多的爱来得更深刻 10:44 为什么《机器人之梦》中的机器人也许是更多女性理想中的伴侣?对比郭达和蔡明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中的机器人形象 14:21 在关系中影响、丰富对方的生命体验,也许是一段深刻的亲密关系的底层需求之一,这般的关系是我们存在的见证 17:49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因为不可抗力被分开,是去做苦等恋人的“千年女鬼”还是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甚至探索其他连结的可能性?好的关系会让你的世界更广阔,而非狭隘 爱情是普通人能获得的最崇高的一种认可 33:28 “愿我们都成为鸭子姐”——为什么一部讲述关系的复杂牵绊的故事很多人最喜欢的角色却是一个“搭子”?短暂快乐的易得性、对深刻关系代价的回避也许是这个时代的选择 42:30 离开小狗后机器人经历了更复杂的经验,这些痛苦失望与对人性恶的目睹为机器人长出血肉,获得了一颗坚韧的心,就像本片致敬的《绿野仙踪》的机器人的旅程 47:28 分离后的重建——小狗准备好与新的机器人开始一段故事,TA也成为了更会照顾人的伙伴;机器人也遇到了将自己修复的浣熊 52:35 重逢的代价:与你经历的过去变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而与你在现实生活中再续前缘却不是最完美的选择 60:03 不经意地遇到有着未解问题的曾经的恋人:我们会想要去相认吗?浪漫就是没有以后,让那些未解的问题成为浪漫的滤镜 尾声:逝去的爱去哪了?允许自己的身上留有过去的痕迹   《机器人之梦》(Robot Dreams,2023) 由西班牙导演巴勃罗·贝格尔(Pablo Berger)执导,以纽约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孤独的小狗订购了一个机器人,它俩很快变得密不可分,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却在某天因意外而分离,在分开的日子里,小狗与机器人虽然互相思念,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对于对方的情感与执念也悄然发生变化的故事 。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14m
  4. 29 JULY

    EP62 允许自己偏离,也是一种自由

    如果将人生视为一张没有“撤回键”的答题卡。我们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每一个判断,要用“对”的方式走出一条“顺”的路。但真的有那么多绝对的对与错吗?选择一旦不符合期待,是否就意味着失败?“错”,是否只是通往别的路径的入口,而非失败的标签?   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传统教育对我们的训导,我们讨论了选择背后的恐惧、原生家庭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失败的定义,也分享了如何通过现实准备,比如建立试错基金、配置医疗保险、快返年金等,让自己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都能更有底气去“试一下”。如果你也正处在生活的某个岔路口,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点力量和陪伴。   如果大家对本期节目提及的任何险种感兴趣,想了解如何配置保险,可以点击咨询链接免费预约专业的保险顾问,他们会根据你的需求量身定制保险方案及详细沟通。   此次的顾问均来自美股上市保险经纪平台—慧择,成立19年以来服务过很多客户,我们很认可他们“中立客观、为用户着想”的定位,这次与慧择的整个交流过程也得很愉快,是悲观生活指南严选的合作伙伴。   预约顾问后不单单是本次咨询,后续有任何保险问题、需要协助理赔等,都可以找他们来服务,大家可以放心、安心预约或者投保。   预约链接咨询(点击立即预约顾问咨询):https://market.qixin18.com/bgs1106095/reservation?entrance=1021&activityKey=bURZFv&type=1&createTime=1753067870113   如果觉得一上来就预约顾问做方案有点慌,打算先了解看看,也可以先添加慧择保险小助理的微信(id:baoxianxzl),和她先聊聊基础的情况和需求,报暗号「悲观生活指南」就行啦~     时间目录 01:28|为什么想聊这个话题:从裸辞开始,试错的勇气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忐忑与纠结。 03:30|面对选择,你是灾难化想象派,还是觉得“选哪个都行”的纠结派?我们性格的不同,如何影响对错感知? 06:59|为什么有些人更害怕失败?从童年的经历到成长环境,那些看不见的“最坏设想”是怎么影响我们决策的? 15:16|容错率,影响着我们能拥有多宽广的人生选择和体验。那,如何提升它? 16:08|是不是我们太把“每一步”都当成人生关键点了?从中国社会的文化设定聊起,为什么我们那么怕“错一步就完了”? 21:47|一边是疯狂考公找确定性,一边是裸辞创业当数字游民,为什么在当下,极端选择越来越多? 28:39|30多岁裸辞到底比20多岁更有底气,还是代价更大?聊聊年龄、经济与试错的现实边界。 32:15|那些被成功光环包装的行为,是否其实只是“事后合理化”和牵强的归因。如果没有被社会认可的“成功”,我们的选择是不是就被定义成“错误”? 46:41|当失败真的发生,我们该如何重建信心?如何不被结果打倒,而是从中看到意义? 52:30|除了心理建设,还有什么能支撑容错?我们谈谈很实际的事:保险、健康、财务预案。 1:01:00|裸辞后生活方式要不要剧烈改变?提前建立“试错基金”,可能是更稳妥的做法。 1:05:58|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你即使没有收入,也能感受到“持续的现金流”?快返年金险是什么? 1:11:02|我们都曾以为自己完了,但时间真的会带走那些难捱的时刻——人生没有那么容易完蛋。   联系我们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12m
  5. 19 JULY

    EP57 重温《欲望都市》,我们的欲望去哪了?

    在社会学家称之为爱欲已死的年代,重温90年代末期到20世纪初上映的《欲望都市》。我们惊叹这部剧描述的鲜活的人生,充满欲望与理想。四个女性在对婚恋与欲望的光谱上占据了两端与中间的黑白和灰色地点,相互拉扯、影响与成长。纽约这座城市又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纸醉金迷的色彩。   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淡淡的死感、不婚不育保平安、抵制恋爱脑、搞钱最要紧、追求完美无暇的大女主,是我们的欲望伴随着社会低迷的增速而出走了吗?   声音目录 1:00 跨越时代的《欲望都市》——陪伴了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的成长,见证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和观众对理想女性生活的理解与认知的变化 8:11 Carrie:作?三观不正?拜金?一个琼瑶剧女主般充满浪漫色彩、真实鲜活、相信爱情的恋爱脑——为什么当今的独立女性怕恋爱脑?观众已经不再喜欢真实的缺点,而偏爱看起来更爽更完美的正确三观?《好东西》受热捧和Carrie被痛批,时代的品味已经变了吗?文艺作品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有何不同? 33:24 Samantha:真正的独立女性?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典范?一个看似有主体性的客体,一个可爱仗义的朋友,一个精神男人,一个回避脆弱却在偶然放下防备时才最动人的形象——性解放究竟是解放女性还是为男性送福利?性与权力、欲望与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也许性从来不仅仅是性。 53:00 Charlotte: 传统保守家庭观念的捍卫者?独立女性的对立面?美国上东区的公主?作为光谱上Samantha的对照组,Charlotte的形象相对简单刻板——当幸福生活的理想范本被打破,上东区公主方收获了成长。当你愿意接受生活对自己非黑即白的人生范本的调整,才能发现幸福象征背后的东西。 58:57 Miranda:愤世嫉俗?反浪漫?别扭女子?Miranda的人生选择的结果却出奇的符合传统价值观——悲观的人更希望被证明自己所想是错的。愿意打破自己坚硬的悲观的外壳,脆弱地拥抱改变,才能打破边界成为全新的自己。演员Cynthia Nixon简直在现实生活中也活成了Miranda。 60:13 其他: 女性永远在围绕着男性的需求、要求与标准进行小心翼翼的反思。女人的全部生活来自男人,男人是无孔不入的。四位性格背景价值观如此不同的女性如何成为了朋友?未来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女性面对不同的阶级、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要如何共创女性社区?在这个性萧条的时代,性在女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过时了吗?30几岁的都市女性面临的亲密关系与性的问题,剧中反应的绝不是全貌。这部剧展现出令人怀念的社会的活力,对爱情、家庭的相信与希望《欲望都市》与其后续模仿片——多女主类型片  【其他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Carrie在第六季大结局中提到的自己所追求爱的理解的原文:I am someone who is looking for love. Real love. 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 cant-live-without-each-other love.  《随机波动》公众号回望《欲望都市》:21世纪最后的直女英雄主义 | 协同写作004 https://mp.weixin.qq.com/s/bDKW_-NkIy_MDghxvBt6XA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31m
  6. 17 JULY

    EP61 看到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才能彼此靠近

    你自认为是个边界感重的人吗?你是否感受到周围人很重的边界?这一期我们聊了聊自己对边界感的理解和经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边界是靠情绪塑造的,而我们对自身情绪无法全然的接纳、因为女性身份对拒绝这件事情的灾难化想象,都让我们很难坦然地表达自己的边界。边界必然是有形的,而有形必然有棱和角。再具体地说,我们必须先确立自我,才能坚守自己的边界。   我们也在讨论中意识到边界不只是冷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只有明确地知道他人的边界,清楚他人有拒绝我们进入TA领地的权利,我们才能真正地靠近对方,才能收获亲密与连结。  声音目录 2:00 一体两面的边界感:因为不会拒绝他人,我感到自己的边界很难维系;我对他人的边界很敏感,一旦察觉到他人的边界,我便会远离他人 8:00 边界是靠我们不舒适的感受才能分辨出来的 12:00 边界感重并非仅仅与实际的边界相关,而更多来自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边界 23:30 女性为何更难表达愤怒与需求、为何女性倾向于将表达愤怒的结果灾难化?不被鼓励的女性情绪和疯女人的恶性循环  30:06 你在意的点不一定是别人的点,提前告知他人自己在意的是什么可以避免很多冲突的爆发;表达一定要具体、因人而异、将表达需求与他人的接收看成协商的过程 41:02 知道对方有权利和能力表达边界被触碰后的拒绝,才能让我们彼此更放心地靠近彼此、建立关系,我们要知道对方拒绝我们的是TA的边界,而不是对我们自我价值的根本贬低 49:19 我们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忘记对方是个有边界感的独立的人,有时会把对方当成和自己绝对一致的“工具”或来抚慰自己与外界世界互动产生的感受的“救赎者” 54:00 跳脱出亲密关系,在社会层面,互联网在我们之间创造了一种亲密的假象,我们对他人有更多同质化的预设,因而在他人展现自我边界的时刻感到更多的不适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h 3m
  7. 12 JUNE

    EP60 AI助手:别让它的完美偷走我们的棱角

    在这个AI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的创作开始借助算法优化,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向智能体倾诉。它高效、便捷、不评判——似乎成为了理解我们的理想对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时常感到困惑:AI讲着完美精确的语言,却难以承载我们最想凸显的自我色彩,我们渴望的理解,真的可以从一个程序化的回应中获得吗?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创作、情感倾诉乃至与他人的连接中使用AI的体会。我们探讨了它带来的启发与局限,也尝试辨认:在技术加速包裹我们的当下,什么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部分?或许,正是那些带着温度的艰难创作、带着歧义的笨拙表达、带着摩擦的人际关系,以及带着真诚的身体感知,才是我们所讲的“真正的人味儿”。   【声音目录】  1:21 尝试在创作活动中借助AI获取灵感或辅助优化作品,但结果差强人意,个性化的表达被磨为爆款网文的呈现方式 12:32 为更好满足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AI需要被深入训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逐渐建立信任和默契 21:13 智能体模拟特定人物,让我们能与“远方”或“逝去”的人对话,抒发情感、延续联结,也不失为一种心理疗愈的途径 25:01 AI成为了我疏解情绪、寻找心理慰藉的重要工具,可同时我也感到一丝被技术和算法看穿内心的恐惧,AI所讲的难道一定更可信、更接近真相吗? 30:40 AI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往往输出高度共识化的内容,倾向复刻大众语境,在信息洪流中加固了主流叙事内容的回音壁。 38:25 AI提供了一个无评判的空间,让我们得以坦然倾诉那些难以启齿的情感,但AI的接纳和肯定终究是程序化的 47:08心理咨询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矛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真实个体的理解与确认,而并非来自AI的冰冷算法 54:05 我们用过多的理论武装自己,往往在真实人际关系中越发敏感疏离,不愿磨合或彼此付出,而AI的“情绪真空”成了令人沉溺的避风港 1:03:48 在AI时代,我们更该思考哪些能力无法被取代——或许正是那些看似“务虚”的能力,如独立思考、价值判断与有温度的创造力,才真正属于人类 1:07:49 当我们更多参与身体表达,才意识到语言与思想常被流行话语内容所左右,而身体反应却更真实、直接,不易被操控 1:11:55 听听AI自己对“如何减少AI味儿”的有趣回答   【联系我们】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小红书@Wei_悲指)、Michelle

    1h 13m

About

这是一档探讨普通人生活、记录自我成长的播客。面对生命的有限、生活的庸碌以及残酷,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悲观懊恼,但依然努力寻找方向和力量。未来漫漫,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和世界保持真诚与开放。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件:bgshzn@163.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