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史上最知名的传奇公募基金经理。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投资大师系列」,与你一起了解这些穿越周期的人。这是本系列的第六期,今天要聊的,是投资史上最知名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在 1977 年接手富达的麦哲伦基金,当时这只基金规模只有区区 2000 万美元;到 1990 年他退休时,规模已膨胀到 140 亿美元,在 13 年里,林奇创造了年化 29% 的惊人回报率。他的名字之所以广为流传,不只是因为业绩,更因为他在离开基金经理岗位后,把自己的经验写进了书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些书籍,几乎成了无数个人投资者的入门读物。
如果说达利欧代表的是「与宏观大势搏斗」,西蒙斯代表的是「用数学公式解构市场」,霍华德·马克斯代表的是「在周期里找安全边际」,那林奇则是另一种极端:他相信投资可以很接地气。他告诉普通人:「投资你看得懂的东西,从你身边寻找机会。」语言简洁、方法朴素,让很多刚入门的人觉得投资成功似乎触手可及。
也正因如此,林奇的理念往往最容易被误解:是不是我喜欢喝奶茶,就该去买奶茶的股票?是不是我常逛某个商场,就能跑赢华尔街?这种「听上去很简单」的忠告,背后其实有他惊人的勤奋和那个年代特有的市场背景。林奇一年要调研上千家公司、持有过上千只股票,而美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经历消费扩张和连锁化的浪潮,这些条件并不容易复制。
所以,这期节目和本系列的前几期不太一样。我们不会把彼得·林奇当作传奇故事来讲,而将与你一同辨析:他广为流传的投资理念当中,哪些是真正值得吸收的投资智慧,哪些则是属于他个人和那个时代的幸运。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拆解林奇」,而不是「膜拜林奇」。
🍻 常驻嘉宾
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主播,逾二十年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前头部中资投行董事总经理,资产配置学派坚决拥护者。
肖小跑:《墙裂坛》《文理两开花》主播,近二十年来深耕东南亚金融市场、宏观研究和量化数字资产领域。
🪡 时间轴
00:00 他是史上最知名的传奇公募基金经理,也是投资界的个人品牌营销达人
🟤 拆解林奇
1️⃣ 「 从身边找投资机会」?
07:34 从身边事物与自身兴趣出发,寻找投资线索 ✅ 喜欢 xxx 就直接去买它的股票❌
10:37 时代背景:错过了大萧条,在成年时期迎来二十年美国大牛市
2️⃣「普通人可以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好」?
13:06 那些被忽略了的细节:彼得·林奇不是普通人,也在投资上付出了大部分人远不能及的勤奋
17:19 每个月通话 2000 次,为进行实地调研,年均个人里程数达 16 万公里
20:12 是的,这个男人说「要买到十倍股」,但要像他那样买到「十倍股」,并不轻松
23:21 有趣的「林奇定律」:据说,所有跟彼得林奇相关的重要里程碑日,道指都是跌的
3️⃣「宏观无用」?
28:27 那些古希腊人用一整天去讨论马到底有多少颗牙齿,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拉匹马过来数一数呢?
29:43 普通投资者到底该不该关注宏观?你所获取的信息与你要做的投资,两者应当是匹配的
32:14 观点一:为历史重演去做准备是无济于事的,你不知道下一个黑天鹅会出现在何处
33:31 观点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时代的洪流真正来临,你所关注的微观世界或许会在一夕之间被冲垮
🟤 麦哲伦基金的黄金时代与彼时的美国公募行业
43:26 1977 年 5 月,道琼斯指数跌破 900 点,林奇接手麦哲伦基金44:49 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的历史: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基金卖给普通人呢?50:14 为什么彼得·林奇只有一个?
53:38「如果你因购买 IBM 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而丢掉你的饭碗。」
57:45 关于林奇的激流勇退,几点猜测
🟤 林奇的投资工具箱 & 独家心法
62:42 股票的 6 种类型: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隐蔽资产型
74:48 什么时候可以买入?1. 分类;2. 判断估值;3. 调研调研再调研;4. 用两分钟讲清所选股票的投资逻辑
82:01 什么时候可以卖出?如果你的股票满足了这三个「如果」——
84:35 不要苛求自己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
89:05 年轻人总是更好的投资者
94:29「在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但是有时在最后变得一片漆黑之前也总是最黑暗的。」
🟤 End100:06 林奇的投资方式,还能适用于当下的世界吗?
110:52 他提醒我们,投资中不只有宏观趋势和数字模型,还有那些在真实世界里发生的细节
📁 资料库
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跑师象限:用来归纳投资大师风格的分析框架。它通过二维坐标轴,把不同流派的投资人按照「方法论」和「决策特征」划分在一个象限图中,用来直观呈现他们的差异与共性。横轴光谱为从 「基本面/主观判断」 到 「量化/模型驱动」。纵轴光谱为投资大师出生年份。
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指那些代表大量客户进行投资的专业组织,比如基金公司、养老金、保险公司等。
技术指标:指一系列数学计算工具,它们基于历史交易数据,主要是价格和在期货和期权市场中的未平仓合约,来预测资产未来的价格走势和动量。技术分析的根本假设是:市场行为会重复,并且所有已知信息都已反映在价格之中。
宏观(Macro):指宏观经济,关注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和结构,以及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因素和现象。主要关注的指标为:通货膨胀、利率、GDP增长、央行政策等。
十倍股(Tenbagger):彼得林奇从棒球规则中引申创造的名词,指股价上涨了十倍的股票。
鸡尾酒理论(The Cocktail Party Theory):彼得林奇创造的一个比喻,用来描述市场情绪是如何随着股价上涨而从极度悲观转向极度乐观的,并以此来判断市场或个股的泡沫程度和顶部信号。
王亚伟:是中国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的代表性人物,以其在华夏基金管理期间的优异业绩而闻名。他在 2005 年至 2012 年间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等多支基金,任期内实现累计超 10 倍的回报,年化收益率远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
个人养老金(401(k)):美国政府支持的、用于个人退休储蓄的账户和计划。 401(k) 等退休账户的资金是流向公募基金、指数基金等的重要「活水」。这使得退休金成为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庞大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 是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它最知名的业务是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管理,长期位居全球前列。富达以其庞大的客户群、丰富的产品线、强大的研究团队和技术平台闻名,被视为美国和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蔡至勇(Gerald Tsai):美籍华裔投资家,常被视作推动成长股基金发展的先锋之一。1952年加入富达投资担任证券分析师,1960年升任副总裁。1965年辞任创建自己的基金公司曼哈顿基金。
彼得林奇划分公司的方式:
- 快速增长型公司(Fast Growers):指那些营收和利润都在高速增长的年轻公司。这是林奇最喜欢的类型,因为它们有可能成为十倍股。在他那个时代,典型的例子是连锁旅馆、连锁酒店(如万豪)、Home Depot 这类从小型成长起来的公司。
- 稳定增长型公司(Stalwarts):指每年以大个位数或小双位数稳步增长的公司。例如乳业、家电等成熟消费股。这类公司的增长虽然稳健,但不够迅猛,林奇对它们的偏爱度较低。
- 缓慢增长型公司(Slow Growers):指那些增长速度与其所处行业或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大致相同或更低的成熟、大型公司。这类公司通常已经错过了其高速增长期。它们主要以高股息或高分红来吸引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