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养心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清宫剧里的画面。皇帝在此起居,阅读书籍、批阅奏折,也召见大臣。清宫剧以叙事为主,养心殿作为背景板,观众们对它只有一个金碧辉煌的粗略印象,没有办法领略这个建筑的精美细节。当然,出现在电视剧里的养心殿,并不是真正的养心殿,只是影视基地的布景罢了。想要近距离感受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起居环境、神秘的养心殿,我推荐你看下面这部纪录片。
《养心殿里的秘密》是纪录片《故宫新事》的第四集。它讲述了在2016年养心殿启动百余年来首次大修的背景下,古老建筑与稀世文物如何在匠人们手中焕发新生。
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与故宫的修缮同步进行,每年拍摄更新一集,豆瓣评分达到9.0,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养心殿里的秘密》讲述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进入第四年,安徽博物院作为最后一站,迎来了已在国内巡展了数年的200余件养心殿文物,而同期养心殿的建筑和陈设也在继续修缮。两条故事线互相映衬,将这一场世纪大修复刻画得十分全面、立体。
先看修缮这边。在近两年的前期勘测、病害问诊,以及反复的修复试验之后,养心殿古建筑修缮工作才得以正式施工。从脚手架的搭建,到对木结构变化的实时监测,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既有新仪器与新技术的运用,也有旧手艺的传承。
瓦作、油作、木作,养心殿建筑每一类修缮的工作量都大得惊人。从数万琉璃瓦片的编号、拓印、补配、归位,到每一处纹理、每一抹颜色的“磨细钻生”、反复描绘,都凝结着无数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时间,需要极致的专注与极致的耐心。
古建筑材料的利用也达到了极致。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木结构的修缮工程“精打细算”,多采用修补、墩接的方式,即使已经残破分碎的建筑物料也不会被随意废弃,而是经过加工用于同类材质的构件修复,以更多地保留养心殿建筑的历史信息。
在文物的修复方面,点翠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文物修复后防虫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修复工作者们极致的匠心。收集各种羽毛进行染色实验、虫蛀实验,只为了为养心殿的文物们设计出更为科学的修复方案和更为适宜的贮存空间。纺织品的修补也极为细腻,故宫的老师们针对不同的质地设计了不同的修复方案,在修复之前寻找图案的规律性,一针一线细细缝补,以追求最大限度地还原文物原有的神韵。
再看展览这边。养心殿文物在安徽展出的最后一天,前来观展的人和负责讲解的志愿者都依依不舍。展览结束后,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打包、装箱,把它们毫发无损地带回了故宫。每一个参与者都和陪伴了自己这一段岁月的养心殿文物建立了深深的感情,这些本已承载了百年历史的文物仿佛也有了新的灵性。
四年的时间里,养心殿修缮工作和文物展览工作都在稳步推进。所有的参与者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只为让我们更好地领略这座古老殿宇的极致之美。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绝妙,也让我们对无处不在的咫尺匠心肃然起敬。这样极致的匠心精神,从历史的记忆里一路走来,伴随着这座古老殿宇的焕然新生,在新的时空里,熠熠生辉。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2年9月25日 UTC 09:26
- 长度7 分钟
- 单集2
- 分级儿童适宜
